一千年过去了,她依然“活着”,姿态自然、平和,仿佛在做一场不愿醒来的梦。 她“双臂丰满,双腿丰满,臀臀宽阔,腰肢紧实。再加上她右太阳穴上有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结,显得更加美丽端庄。”当她出土时,她的棕红色肉仍然具有一定的弹性。”[i]
——《乌兰察布千年契丹女尸》
与楼兰美女不同。
她“睡着了”,不想被打扰。 这是一个契丹女子。
楼兰之美在于罗布泊北端的铁板河荒原。 千百年来,墓地被墨锋的手轻轻打开。 当发现的时候,更像是漫长孤独的等待。
发现者穆顺英说,当时的楼兰美女也是“活的”:她穿着粗毛织物和羊皮,脚穿粗线缝制的皮靴。 她的头发一尺多长,呈黄棕色。 它被卷在一个尖尖的毡帽里,里面插着几根羽毛笔。 她的肤色红棕色,富有弹性,眼睛又大又深陷,鼻梁又高又窄,下巴尖……她的脸上戴着镀金面具,神情安详,一双眼睛面具微闭,鼻子细长,眉毛细小,脸颊丰润。
一个似乎在四处张望,另一个似乎正在熟睡。
她被称为契丹美女。 她们被发现的时间仅相差一年,1980年的楼兰美女和1981年的她。楼兰美女生前身高1.55米,体重“缩水”至10.1公斤; 她的身长为160.9厘米,生前体重为56-61公斤。
与楼兰美女相比,她有点“胖”。 她的血型是B型,而楼兰美女的血型是O型。她的年龄在25岁左右,楼兰美女的年龄在45岁左右。 与楼兰美人年龄相差20岁左右,但各自的生活年龄却让她们相差了近2000岁:楼兰美人大约3800岁,她大约1000岁。
她在祖国的东北,楼兰美人在祖国的西北。 两者相距数千公里。
这种时空的差异,让人们把目光聚焦到了这位曾经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女人身上。 与楼兰美女一样,她的发掘不仅引起了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界的轰动; 医学界。
01.中华大地上,她们都是黄河的女儿
楼兰美女的身份至今仍是一个谜。 她是月氏吗? 是古代羌族吗? 还是外星白种人? 无论是土著人还是外来人,考古界仍然存在不同的看法。 所以,人们只能想象,想象在帽子上插的羽毛里,想象在传唱不休的楼兰情歌里……但楼兰美女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无论是不是月氏人还是古羌人,在那个遥远的时代都有火葬的习俗,但楼兰美女却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这一时期,月氏族和古羌族的丧葬习俗发生了变化。 或许,这种改造,就是为了让死者能够永远活在地球上。 事实是,楼兰美女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没有了灰烬,三千多年前的沙漠历史就变得历历在目。 人们虽然看不清那段滞留在历史长河中的时光,却能看到一个“活”的人。
被发现地点是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前旗古尔班乡好感营村万子山。 距离呼和浩特很近,距离张家口、北京也不远。 它是内蒙古南北的交汇处,被称为内蒙古东西向出入境的“桥头堡”。 然而,她真正的“家乡”还需要前往东北,那里有两条古河汇入西辽河——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
北魏时期,契丹人在西拉木仑河、老哈河一带游牧。 起初只有两个氏族部落,后来发展为八个部落。 由于与北魏交往频繁,公元七世纪初期形成了部落联盟。 八世纪中叶以后,契丹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公元907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统一各部落和邻近的突厥、吐谷浑、党项等民族,建立奴隶制政权,初称契丹。 建于公元916年,并定年名。 公元938年,改国号辽,占据中原半壁河山,与北宋并肩。
因为崇拜汉人的礼仪文化,他们开始模仿汉人做事。 首先,他们把西拉木伦河的名字改了——叫什么——黄(黄)河——《旧唐书·契丹传》相传契丹人居住在湟水以南,黄龙以北,也就是鲜卑故里。 显然,契丹人早在建立王朝之前就更名为黄(黄)河,他们对汉文化的向往也不是一两天的事。 因此,西拉木伦河在辽、金、元时期被称为黄(黄)河,而明代则简称为北黄河。
一条浩浩荡荡的河流被改成了更接近中原文明,但契丹人却觉得还不够、不够,于是为自己“编造”了很多姓氏。 皇室从汉朝就采用了刘邦的姓氏。 刘氏(契丹语称耶律),妃子的“学子”萧何姓萧,武官的“仿者”韩信姓韩。 老百姓跟随这些人,世代继承汉姓。 虽然他们仍然住着帐篷,穿着靴子,但他们也学会了像汉人一样耕种,生活不再是简单的东边放马西边放羊。 再者,如意算盘决定了与中原王朝的血缘关系。
发现楼兰美女的地方被匈奴人称为“龙城”,但它并不是唐诗“但龙城飞将在那里”中的龙城。 日积月累,沙漠之风在戈壁肆虐,将戈壁景观雕刻成条状。 这座龙城形状如龙,其实与戈壁沙漠风蚀地貌中的魔鬼城有些相似。 远看,像龙,但近看,又显得怪异。 楼兰的美丽已经在沙漠风侵蚀的沙丘下躺了三千多年,但她的生活却不是今天看到的史前生活。
罗布泊在《山海经》中被称为“有泽”。 历史上,它还有盐泽、蒲场海、盐泽、老兰海、福日海、临海、洛浦池、洛布池等许多名称。 《史记》云:“于阗之西,水皆西流,入西海;东入盐湖,入地下;南则出江源”。 ”。 这里所说的“盐湖”,是指古罗布泊,“河”是特指古黄河、中华河。《汉书》说:“河有二源,一出葱岭,一出苍山另一个来自于阗。 于阗位于南山脚下。 河流北流,与葱岭河汇合,东流入蒲昌海。 蒲昌海又名盐泽。 ,至玉门阳关三百余里,苍茫三百里。 其水阁冬夏不增不减,但被认为是隐藏在地下的。 在南方,它从岩石的堆积中出现,这就是中国的河云。”
古人认为黄河有两个源头,一在积石山,一在罗布泊。 两者通过中国西部大型地下水道的地下河相连并与昆仑山相连。 因此,西域人民和中原人民一起喝黄河水,都是黄河之子。 而且,当北黄河出现在祖国的东方时,人们就会称楼兰美女为黄河的女儿。
罗布泊,也就是今天地球的耳朵,应该能够听到这些。 从西拉木伦河向北再往北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百家湖。 最早契丹人的祖先也可能和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祖先一样。 像我们的祖先一样,他们曾经住在那里。 面对罗布泊西海和白家湖北海,楼兰美女和她开始变得温暖,深入人心。 因此,当考古学家看到它们时,不禁感到惊讶,继而充满兴奋和兴奋——与其说这是一次考古发现,不如说是一次与数千年历史的深刻邂逅。
02.虽然有贫富差距,但这恰恰是社会的进步
楼兰美女可怜。
虽然人们看着楼兰的美丽,想象着楼兰的美丽秘密。 商业宣传是:楼兰美女每天都会喝一杯当时新疆产的酒,或者每天喝一杯当时新疆奶牛产的牛奶……因此,楼兰美女经得起风吹日晒。沙漠里的人,45岁了,已经很老了,依然美丽。
然而,人们很少关注的是,人类社会最早的虱子卵就在楼兰美女的头发中发现,长达一尺多。 这说明,当时的古人虽然能够在沙漠中采集野果或者种植农作物来为自己的生活提供营养,但是他们的生活却十分贫困,女性飘逸的长发也缺乏更好的洗涤。
由于贫穷,楼兰美女的衣服上没有扣子。 在用绳子穿的时候,有的地方只能用树枝或木棍穿。 当然,楼兰美女身上并没有华丽的丝绸,更多的只是兽皮和羊毛。
然而,这些并没有实质性地影响楼兰美女的爱情、婚姻、生育,甚至老死……贫困属于那个早期时代的物质贫困,是人类社会早期生活场景的呈现和记忆。 。 它反映了更遥远的人类本身。
她不想醒来,却发现被盗墓贼打扰了。 当时,当地总有一些人以盗墓为生。 盗墓时,突然有人被打死。 这引起了当地公安部门的重视。 随后,有关她的考古发掘也随之而来。 当时,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卢思贤是乌蒙刚刚成立的文物站站长。
据参与发掘的考古专家李兴生回忆,她的左腰上有一个木鞘,里面插着两把玉柄铜刀。 她穿着一件裹尸布,其中许多裹尸布因年代久远而已经腐烂。 有绣花丝棉大衣、轻衫、丝裙等10余层,这批服装为研究契丹服饰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与此同时,女尸身上还戴着一条类似帽子的围巾,围巾由四层丝织物组成,里面有棉絮。 丝线。”[1]
“厚葬”后,她还保留着契丹人“以金银为面具,以铜线捆住手脚”的“贵族仪式”。 因此,考古学家将她“定位”为“富家女”。 与楼兰美女相比,这份财富是人类社会两千多年来的进步,也能让女人变得更加美丽。
她在一座密封不善的石墓里,躺在充满潮湿淤泥的砖砌尸床上,度过了九百多年的时光。 没有高温干燥的自然环境,也没有人工高度密封的坟墓和棺材。 肉身没有漫长的岁月腐烂。 考古学家发现了她千年不朽的秘密——砒霜(砒霜)就藏在她的胃里,而且没有扩散。 这意味着砒霜是在她死后被灌入她体内的,砒霜对人体有防腐作用。
她的身上隐藏着一个关于生命的秘密:考古学家发现她下半身的内壁有很多瘀伤,而且还散发着一股臭味。 可以肯定的是,她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换句话说,25岁,她出生又去世。 为爱而生,为爱而死,这就是女人。 她的冷漠和楼兰的美貌,让停泊在史书上的文字仿佛在温暖地舞动——历史在它们身上看到了,史书上的文字也因为它们而不再孤单。
据说,庄子的妻子去世后,亲戚们都很悲伤,但庄子却敲锣打鼓,表达了他对生死的乐观态度。 契丹人也是如此。 最早的时候,当他们的亲人去世时,他们就把尸体挂在树上,三年后埋葬。 这期间,他们没有哭,而是唱着歌做“英雄”。 她不是挂在树上的,是契丹改变了丧葬习俗。 只是人们不知道,草原上曾经有人为她唱过“英雄”之歌吗? 毕竟25岁是一个美丽的年纪。
大马飞逝去,她的生死与楼兰的美景都在祖国北方的土地上。 东西方虽然没有太多的时空交集,但都在祖国的土地上。 当考古人员剥下她的镀金面具时,她露出了楼兰美女般美丽的长发。 今天人们仍然可以看到那长发。 属于内蒙古女性、属于新疆女性、属于华北女性、属于中国女性。 一直有人为他们唱情歌。
楼兰和契丹的妇女是中华民族相互融合的过程。 无论是醒着还是睡着,这都是一个梦想成真。
[i]内蒙古晨报,张浩文,《乌兰察布千年契丹女尸》,2010年1月25日;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资料图片。 谨向原作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