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雕刻资讯

雕塑的本体语言的探究是雕塑进行革命性突破的根基

艺术最核心、最根本、最真实的目标是更准确、更完整地物化艺术家内心的价值观和情感。 对于雕塑创作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材料、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创作符合自己内心价值观和情感的雕塑作品是他们的目的。 材料是雕塑的基本点,尤其是在媒介种类繁多的当代。 网络、视频、电视、电影中的装置艺术和虚拟雕塑对雕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这个延伸过程中最致命的就是雕塑物质实体属性的抛弃。 作为三维艺术雕塑,作品除了通过形状、体积、空间等因素来传达艺术家的情感外,还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即材料来传达。 因为无论雕塑如何发展和延伸,对物质材料的探索,即雕塑的本体语言,是雕塑的核心之一,也是雕塑革命性突破的基础。 当这种物质实体消失时,雕塑的定义就被颠覆了。 因此,越是处于这种状态,就越要关注雕塑材料本身的意义,为材料寻找新的灵感点。

过去,雕塑材料的使用和表达有两种方式。 一是表达材料本身的形式要素,如表达材料的表面纹理、颜色等直接指向材料本身。 在这种情况下,雕塑材料是活跃的、公开的。 它不仅表现形式,而且充分展示本质。 另一种是将材料塑造成新的图像元素。 不强调材料本身的自然属性,而是注重所创造的图像的审美和象征内容。 毫无疑问,这种用材方式的逻辑基础是:材质为造型服务。 形象,通过材料完整塑造所需要的形象是其最终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材料在雕塑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被动的,依附于形式而存在,只为形状服务。 无论是直接表现材料本身的自然属性,还是服从造型形象,材料都只是作为作品整体性的被动组成部分,材料本身并不刺激作品。 这也是装置艺术出现的原因。 由于仅使用图像和图像符号,因此现成的产品可以代替材料塑造的图像。 利用现成的资源,还可以创造出涉及环境、具有文化意义的文化组合,从而有效地完成作品的意义(内容)叙事体系。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反思一下,材质是否仅仅作为造型元素而存在? 另外空间还有其他的意义吗? 这样我们就会发现,现成品其实忽略了材料本身的属性,比如体积、材质、形状、质感、色彩等。装置艺术符号和符号组合主要是通过各种修辞来制造意义。方法。 而雕塑则通过空间、体量、构图等形式语言产生视觉冲击力,需要对材料本身有高度的敏感度。

无论是自然界的原材料,还是人类加工生产的物质,它们都有自己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生成和转化的自然循环,是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载体。 因此,雕塑家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在作品中激发这种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载体,让材料成为作品中自主的、活跃的因素。 正如尹双喜在《尊重材料——金属雕塑的思考》一文中对“金属雕塑”中金属材料的看法一样,“广义的金属雕塑,既是物质意义上的金属雕塑,又是与泥塑相对的;狭义上的金属雕塑,是指金属雕塑。”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金属雕塑。直接金属雕塑是雕塑家利用各种金属材料,采用不同的金属加工工艺和手法,独立完成的单一金属作品。 无论是使用金属材料还是其他材料,雕塑家创造出可识别的具体人物、动物或生活中的真实事物都可以视为雕塑的基本形式。 然而,只有充分重视材料本身的特性,发挥创造力,才有可能创作出更加完美的雕塑作品。 同时,这也是雕塑的新发展。 道路。

雕塑的本体语言的探究是雕塑进行革命性突破的根基

艺术家付庆莲在作品中对材料进行了这样的探索和实验。 他在作品中多次使用铅作为特殊材料。 作品《靠近》中,小木船里有泥土包裹着的铅; 收音机系列中,书籍、音箱、椅子、圆桌等都是铅做的; 而在作品《失落的风景系列》中,重叠框架内变异的空间——红领巾、信纸、桌子、电视、纸飞机等空间构件也是由铅制成的。 这些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经历和情感的回忆,而记忆也是这些作品所固有的东西。 这种情感塑造在《失落的风景系列》中最为强烈。 作品中部构造出一个昏暗的场景空间,由桌椅、红领巾等形状各异的非真实元素组成。 环境的昏暗和空间的不真实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情感记忆场景,对应着作者的记忆或人类的记忆。 其中,铅这种特殊材料的使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里利用了铅的三个特性,即几何形状、颜色和可塑性。 几何形状:铅作为一种材料,完成了红领巾、信纸、桌子、电视、纸飞机等的几何形状。 颜色:如果铅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会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碱式碳酸铅薄膜,会失去光泽并变成深灰色。 这种深色与雕塑想要表达的记忆情感是一致的。 对应。 可塑性:铅本身较软,可塑性强。 我们一碰它就会变形,外界对它的影响很大。 在傅庆莲的作品中,铅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变深、形状发生变化。 人类的记忆是可变的。 事实上,人类的记忆并不是客观的信息。 由于记忆的不稳定性,尤其是长时间记忆的回忆,我们头脑中记住的东西已经脱离了原来的真实性。 ,不同的。 每次我们回忆起某件事,都会对我们的记忆产生影响,导致记忆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记忆是一个重塑现有信息的过程,而可变性是记忆的一个特点。 将材料的性能与存储器的性能进行比较,铅和存储器具有可比性。 铅被塑造成符号图像,这些符号组合起来形成叙事内容。 在这部作品中,叙事内容是他对过去的记忆。 作品中的材料和记忆之间的联系被建立起来。 外在铅的可塑性与记忆的变异性相应地,铅在此过程中的属性启发了作者对记忆和情感的解读和表达。

可见,一件好的雕塑应该用合适的材料来完成和激发其外在的形态和内在的情感叙事。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材料本身,才能合理地使用材料。 不仅要使语言完整,还要激发新的语言。 这就是语言对艺术创作的积极和刺激作用,这也是材料的内在逻辑和外在逻辑。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