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雕刻资讯

中国第一代对非工作者坦桑尼亚木雕艺术收藏博物馆

中国第一代对非工作者坦桑尼亚木雕艺术收藏博物馆

这次去长春旅游,了解到长春市内有一个展览馆,里面摆满了非洲艺术家的木雕作品。 它是一对在非洲呆了几十年的中国夫妇慢慢收集的,他们用的是这对夫妇的木雕。 两者被命名为“松山韩荣非洲艺术收藏馆”。 起初我还在想,为什么一对中国夫妇要去非洲收集这么多木雕。 为什么?

中国第一代对非工作者坦桑尼亚木雕艺术收藏博物馆

后来通过导游的讲解,才知道这对夫妇的名字叫李松山和韩蓉。 李松山是长春人,韩荣是重庆人。 他们都是新中国第一代非洲工人。 20世纪70年代,他们都曾驻扎坦桑尼亚从事外交工作,从此与非洲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对夫妇的名字叫李松山和韩蓉。 李松山是长春人,韩蓉是重庆人。 他们都是新中国第一代非洲工人。 20世纪70年代,他们都曾驻扎坦桑尼亚从事外交工作,从此与非洲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第一代对非工作者坦桑尼亚木雕艺术收藏博物馆

在坦桑尼亚生活的几十年里,夫妇俩对这个国家神秘的文化着迷,并被马孔德木雕艺术深深吸引。 于是他们辞去了体面的政府工作,回到坦桑尼亚创业。 业务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木材、渔业、采矿等行业。

中国第一代对非工作者坦桑尼亚木雕艺术收藏博物馆

在这里我想解释一下什么是马孔德木雕艺术。 在坦桑尼亚的鲁富马河畔,生活着一群马孔德人,他们用乌木制作的雕塑风靡世界。 孔德人是非洲的一个小民族。 他们有“男子雕刻”的传统。 一个4岁的男孩开始跟随父亲学习雕刻。 这种木雕是部落内的仪式和庆祝物品。 马孔德木雕多用红木、鸡翅木、乌木等制成,据说这种木材“一千年生长,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腐烂”。

中国第一代对非工作者坦桑尼亚木雕艺术收藏博物馆

李松山和韩荣在与坦桑尼亚政府做生意时,因为热爱艺术,欣赏这些艺术创作者,所以经常帮助这些马孔德木雕和其他非洲木雕的艺术家。 当艺人生活遇到困难时,夫妻俩都会帮助他们。 甚至有的艺术家去世后,他们也会前去吊唁、祭奠,甚至自己出钱安葬。 出于感激之情,非洲艺术家还将自己不断创作的最好作品卖给了中国夫妇,完成了他们的收藏心愿。

中国第一代对非工作者坦桑尼亚木雕艺术收藏博物馆

李松山夫妇在坦桑尼亚发起成立了“坦桑尼亚国家马孔德艺术协会”。 这个协会的所有经费都是他们资助的。 他们还建立了创作基地,聚集了数十位木雕艺术家,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因此,这些艺术家在有木材、有底座的情况下,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木雕作品。 由于夫妇俩对马孔德艺术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两人还被坦桑尼亚艺术理事会授予“文化艺术博士”称号。

中国第一代对非工作者坦桑尼亚木雕艺术收藏博物馆

中国第一代对非工作者坦桑尼亚木雕艺术收藏博物馆

中国第一代对非工作者坦桑尼亚木雕艺术收藏博物馆

中国第一代对非工作者坦桑尼亚木雕艺术收藏博物馆

夫妇俩回国后,将部分木雕捐赠给中国美术馆,随后又两次向长春市人民政府捐赠更多非洲木雕。 如今,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存放在长春世界。 雕塑园内的松山韩荣非洲艺术收藏馆,供世人欣赏。

中国第一代对非工作者坦桑尼亚木雕艺术收藏博物馆

中国第一代对非工作者坦桑尼亚木雕艺术收藏博物馆

说实话,我对非洲文化了解甚少,只是通过一些零碎的信息片段来了解非洲。 这次,通过参观这个展厅,我更加了解了非洲文化。 这些木雕反映了非洲的民俗风情、一些生活习俗等。导游说,这些木雕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东非近50年来的现代艺术进程。

中国第一代对非工作者坦桑尼亚木雕艺术收藏博物馆

中国第一代对非工作者坦桑尼亚木雕艺术收藏博物馆

上面的木雕依然是用整块乌木雕刻而成,雕刻技艺十分精湛。 这里的每件展品都充分展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我没想到这些展品能这么漂亮,更没想到这些非洲艺术家这么牛逼。

中国第一代对非工作者坦桑尼亚木雕艺术收藏博物馆

中国第一代对非工作者坦桑尼亚木雕艺术收藏博物馆

中国第一代对非工作者坦桑尼亚木雕艺术收藏博物馆

展厅里还有非洲画家的油画。 绘画风格多样,色彩运用得很好。 颜色非常鲜艳,但一点也不突兀。 相反,你可以从画中感受到非洲,强烈的非洲情怀。 浓浓的非洲风情扑面而来,尤其是最后一张河边集市的照片。 人们似乎能听到市场的喧嚣声。 他们在市场上吆喝、讨价还价,还有热情的鼓点和歌声。 。 。 。

中国第一代对非工作者坦桑尼亚木雕艺术收藏博物馆

这个展厅可以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非洲文化,非常值得参观。 我还要感谢李松山和韩蓉让中国人民欣赏到这些珍贵的非洲艺术藏品。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