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综合性艺术家,一山先后尝试了数字绘画、数字纠缠书法、数字雕塑、数字动画、数字视频和数字互动装置,近年来又向“AR”和“VR”转型。 并尝试“全息成像”。
总的来说,一山在数字艺术上的特点是,以广阔的视野关注艺术前沿的发展变化; 他敏锐地把握高新技术对社会、文化、艺术可能产生的影响; 他以前瞻性的方式使用计算机。 科技对传统艺术进行提升、拓展和再创造,创造出一系列体现时代审美情趣的新艺术作品。
数字雕塑是他将科技与艺术融为一体的整体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我们重点分析他的数字雕塑作品。
2000年以来中国雕塑行业发生的一个显着变化是数字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雕塑艺术中。 有的依靠数字技术直接改变传统雕塑的创作方式、材料方式、制作方式和方法。 新的雕塑形式出现了。 这些基于计算机使用的雕塑被称为“数字雕塑”。 数字雕塑的出现是雕塑界的一场革命。 它越来越受到雕塑界的关注。 它的存在和影响已成为雕塑界不可回避的事实。
知名艺术家一山是数字雕塑领域的大胆开拓者和实践者。
我们知道,数字雕塑与传统雕塑最大的区别在于基于新的知识结构重新思考雕塑,用新的创作界面来重新组织人们对雕塑的体验。 正因为如此,数字雕塑对于雕塑界来说是一个新的难题。 这是由于其数字特性。 今天,我们面临着一个数字时代,或者说是一个新媒体时代; 在这个领域,大多数雕塑家的理解和掌握都有限。 然而,数字艺术的发展如今已经到了我们不能忽视的地步。 如果说雕塑艺术要关注自身的学术前瞻性问题,那么数字雕塑可能是当前雕塑创作中最具前瞻性的问题之一。
可以想象,一山之所以能够全身心投入数字雕塑的实践,与一般从事雕塑创作和研究的人相比,他必须解决和克服以下问题和困难:
首先,数字雕塑涉及很多科学技术问题。 数字雕塑是以数字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 它在创作、承载、传播、欣赏和评论上都不同于传统雕塑。 为此,无论是传统雕塑家还是雕塑评论家都面临着知识更新的问题。 ;至少,必须对数字技术有相当的了解和掌握。 对此,对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雕塑家来说,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以一山的数字雕塑《模型》为例。 如果按照一般的手工塑造方法来看这件作品,最难的就是它面临着重心不平衡、结构支撑困难等问题。 然而,一山采用的数字雕塑这种方法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相对容易地计算出它的平衡点和支撑点,这超越了只能根据经验掌握的手工方法。 该作品即使在室外也能相对顺利地架设。 这就是数字雕塑的技术优势。
其次,存在观念障碍。 在传统雕塑中,我们习惯于形状、体积、体积感等雕塑的基本概念,习惯于以人的眼睛作为观看事物的中心。 但例如在数字雕塑中,当将图像应用于雕塑时,“中心”可能不存在。 换句话说,它是通过相机观看和呈现的。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多种角度和多种视角。 从视点出发。 媒介哲学大师麦克卢汉说,媒介是人类的延伸,新视觉媒体是人类眼睛的延伸。 它将产生传统视觉观看难以达到的视觉效果。 对于数字艺术来说,它实际上是数字技术的变化所带来的艺术观念的变化,这是人们必须接受和理解的。
依山雕塑《穿越大脑》捐赠法国工业科技馆
例如,数字雕塑与传统雕塑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利用计算机在屏幕界面上展开三维空间的想象,其创作是通过计算机建模构建虚拟空间。 只有当生产真正放大后,才通过物质改造转化为物理空间; 另一种是基于物理的空间,通过手与物质材料的直接接触来塑造形状并创造空间,这在后期仍然需要经过。 物质改造实施放大。 一个是真实的,一个是虚拟的,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伊山的雕塑《通过大脑》和《伊之舞》充分体现了数字雕塑的一些特点。 它的造型更加丰富,更擅长处理一些微妙的细节。 一些传统方法难以手工呈现的细节,在数字雕塑中相对容易实现。
第三,传统艺术,包括雕塑,非常强调现实的概念和视觉的现实。 在数字艺术中,视觉现实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在技术手段的帮助下,“创造”比“眼见为实”更好。 “看起来更真实的视觉场景。当然,数字雕塑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对具体的事物进行抽象、简化、改造。一山的“狗”和“兔”都有具体的名字。从作品的形式来看,我们确实可以与这两种动物的外表找到了某种联系;然而,它们的价值在于它们创造了另一种现实,一种脱离视觉束缚、颠覆人们传统观看习惯和改造期待的“现实”。用一种更富有想象力和意想不到的方式来表现这两种具体的动物,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在数字雕塑面前,考虑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拟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总之,通过一段时间的数字雕塑创作,一山充分展现了这种新型雕塑的特点。 通过观看一山的数字雕塑,我们发现它们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首先,数字雕塑的形式更加活泼,变化更加多样。 例如,一山的《数字孩子》在作品的呈现上可以有很多变化。 在这里,一种形状理论上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变化。 这种便利正是数字化的便利,有利于解放雕塑的生产力,让雕塑的空间关系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数字雕塑和一些当代雕塑一样,可以充分利用色彩来表达物体。 但与当代雕塑相比,数字雕塑色彩更丰富、更华丽、更时尚,更符合当今年轻人的审美。 审美需要; 它在色彩上与现在年轻人喜欢的动漫、游戏等形式有着内在的联系。
第三,一山的数字雕塑也给我们带来启发,一方面让我们思考数字时代对雕塑艺术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思考数字时代对雕塑艺术的影响。 另一方面,它们让我们思考雕塑艺术在数字时代如何应对。 新时代的变化,自我调整,适应时代的需要。 应该说,对于数字雕塑的萌芽以及数字技术在雕塑中的应用,雕塑界并不是大多数人都能持积极的态度:
有些人可能会对数字雕塑采取不屑、冷漠、不关心的态度,因为他们可能还沉浸在传统艺术的语境中,这实际上是一种“鸵鸟态度”。
还有一些人可能仍然遵循传统的艺术思维视角,按照传统的艺术标准来看待新艺术。 他们认为数字艺术既不平凡也不优雅,不能算优雅。 他们站在“学院派”、“纯粹性”、“规范性”的学术立场上,对新艺术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
也有人愿意讨论数字艺术以及数字技术在雕塑中的应用。 但由于对新理论缺乏消化和透彻理解,也存在着为了数字而用数字、活活吃掉、过度夸张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了。 说明了雕塑界进一步关注数字雕塑并探讨相关理论问题的必要性。
第四,一山的数字雕塑体现了数字雕塑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交互性的重要性。 数字雕塑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单向的传输和接收,而是形成一种互动环境,让接收者参与,也让接收者成为创作者。
过去,雕塑艺术的生产和传播往往是单向的。 当人们谈论雕塑的“面对面”特性时,总是围绕雕塑展开。 数字时代,面对数字雕塑,每个人都有可能参与雕塑的创作和传播; 当普通人面对数字雕塑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选择更多的观看方式和体验。 这样,数字雕塑将改变传统雕塑创作与雕塑欣赏的关系。 其背后的意义在于体现了雕塑的平权意识。 雕塑可以从以雕塑家为中心转变为以雕塑家与公众的互动为中心。 。 一山的数字雕塑大多是透明的,表明它们的空间是开放的,这与过去的“体量结构”有明显的不同。 这就决定了它们无论是在展览场馆内,还是扩建后竖立在室外,都鼓励与观众的互动,与周围空间的交流和融合。
第五,一山的数字雕塑也给了我们思考新空间可能性的启发。
空间问题曾经是雕塑的核心问题。 这是雕塑创作和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我们的传统理解中,空间是物理的,与领域和地点相关。 然而,在数字时代,出现了对空间的新理解,比如网络空间、虚拟空间,它们与传统的雕塑空间,即物理空间类似。 它们是有区别的。 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将互联网定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网络空间虽然是虚拟的,但从公共空间的意义上来说,它符合公共空间的所有特征。 例如,它可以是民主的、大众的和参与性的。 它可以为公众随时搭建公共话语平台,通过互联网可以免费欣赏艺术作品,互动性强。 人们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看法和看法。 因此,网络空间相对于雕塑、公共艺术来说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这是一个我们不熟悉、过去缺乏足够研究的领域。
通过对依山雕塑的初步分析,我们不仅充分肯定了数字雕塑的创作和成就,而且看到,在强调雕塑对数字技术的吸收和学习的同时,也要正确认识数字技术的价值。 数字技术和雕塑艺术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 数字技术的发展并不意味着雕塑艺术要全面让位于数字技术。 我们认为雕塑与数字雕塑之间并不是一种更替与更替的关系。 数字雕塑不能也无意取代雕塑。
例如,3D打印已成为艺术界的热门话题。 基于3D打印强大的技术力量,有人曾断言写实雕塑的终结即将到来。 这一说法的依据是视觉真实性是写实雕塑的基本要求之一。 3D打印可以收集人的数据进行全身扫描,然后使用各种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打印出人的三维图像; 3D技术发展到这个程度,培养雕塑家的写实建模能力还有意义吗?
那么,写实雕塑会被3D打印取代吗? 这种担忧让我们想起摄影技术出现后绘画界所经历的恐慌。 当时也有悲观的说法,认为绘画即将被摄影取代,绘画的时代即将结束。
如果用3D技术未来的发展来推断写实雕塑的未来,这种“替代忧”未免过于悲观。 虽然摄影对当时的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最终它们并没有成为替代关系。 摄影作为后来者的有力崛起,唤醒了绘画的危机意识,为绘画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这是因为摄影的“写实”效果产生了反力效应,刺激了人们手绘能力的提高,照相写实绘画应运而生; 此外,它还促进了绘画的多样化,以及写实绘画的出现。 它创造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非写实的绘画风格; 而且,观看镜头的方式也给了画家很多灵感,比如借用虚化镜头、俯拍镜头、脸部特写等,丰富了绘画效果。
雕塑3D打印技术也是如此。 事实上,它已经开始应用于雕塑中。 例如,小型雕塑草稿的放大可以借助3D打印技术完成。 它准确、快速,确实有它的方便。 但国内雕塑行业目前使用的3D打印技术还不够完善,成本也比较高。 如果未来技术进步的话,将会出现专门用于雕塑造型的高水平3D打印机,这肯定会给雕塑家带来好处。 更方便。
然而,期望用3D打印技术取代现实雕塑可能不太现实。 原因在于,艺术与机器最大的区别在于,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经历很难被机器模拟。 否则,艺术的存在就没有什么价值; 如果机器也能创造情感,那么就是程序员赋予的情感。
通过我们对一山数字雕塑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数字技术对雕塑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迎接和研究新技术,并将其转化应用到艺术中,成为推动艺术发展的手段,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创造性的态度。 以山等艺术家的数字雕塑创作方向值得鼓励和大力推广,因为如果我们回望过去,人类雕塑史的背后,恰好有一部雕塑技术的发展史。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没有理由担心数字雕塑的发展,也没有任何理由担心它们会完全取代传统雕塑。
另一方面,以一山的数字雕塑为例。 尽管他使用了数字技术,但他的雕塑并没有失去雕塑艺术本身的价值和魅力。 从一山许多被放大到公共空间的作品来看,它们和其他形式的雕塑一样,也具有创造和美化空间的功能。 这说明人们对形式和空间的感受和体验是最基本的。 数字技术无论如何发展,终究是人类创造的结果; 而能够体现人类内心生活最高层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应该还是艺术。 对于雕塑来说,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能各有各的美感,不断创新、突破。 其结果是丰富了雕塑艺术的表现力,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孙振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雕塑》主编,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深圳市文学评论家协会主席)
艺术家简介
依山,当代艺术家,四川省诗书画院顾问,四川省雕塑学会顾问。
一山先生不仅在作品上进行探索,还在教育、捐赠、理论、策展等领域推动数字艺术。 他的创作探索了数字圈、字母线、像素法、造型法等新的数字艺术语言。 他向世界各地捐赠了多件数字雕塑。 曾在四川美术学院讲授数字艺术,并在西南民族大学、长江师范大学开设数字绘画课程。 他提出“建构艺术3.0(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学术理念并在重要媒体发表。 策划首届全国数字艺术实验展。 这将全面推动中国数字艺术的发展。
屡获殊荣的经历
蒙古首届乌兰巴托国际艺术节“最佳艺术家”奖
美国纽约第二届亚洲艺术节展“当代水墨创新奖”
第三届阿根廷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提名奖
法国荣获联合国慈善联盟授予慈善联盟金奖
策展经验
2021红地球·2021第二届田野双年展(自贡)
2019“首届数字绘画实验艺术展”
2019年“艺术复兴一心斋”走进联合国展
2018“看故乡”广安田野双年展
个展经历
2021数字逻辑——一山·数字艺术展,蓝顶美术馆,成都
2021“BUG”——一山“数字江山”作品展,上海申画廊,上海
2021艺术3.0——一山“数字河山”作品展,银帝美术馆,北京
2020双城纠缠人体艺术个展(北京、巴塞尔)
2016《灵境一山电子抽象实验展》杭州梵韵艺术空间
2016年《幸福密码:依山电子抽象手绘学术展》重庆独立影像艺术空间
组展经历
2021数字艺术家联展奇幻艺术空间(北京)
2021年《相约东京2021现代艺术作品展》
2019“艺术振兴易新斋”数字绘画“易风”系列亮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巴黎)
2019“首届数字绘画实验艺术展”
2018平遥国际雕塑节
2018年土耳其国际摄影展
2018蒙古UB国际艺术节
2018年法国大皇宫“数字线”艺术沙龙展
2017年,数字绘画、数字雕塑、数字动画参加第57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
2016第三届阿根廷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
2015 意大利佛罗伦萨“后水墨与后水墨”双展
2014年第二届“亚洲艺术节”美国纽约展暨联合国总部展
数字雕塑捐赠体验
2019年法国前总统; 雕塑《数字儿童》
2019年威尼斯建筑大学前校长第三件雕塑《巅峰》
2019法国前文化部长雕塑《舞者》
2019刚果-布拉柴维尔大型雕塑《舞者》
2019塞内加尔大型雕塑《数字儿童》
2019刚果大型雕塑《蜗牛》
2018蒙古族大型雕塑《大同世界》
2018成都天府新区大型雕塑《巅峰》第二期
2017年大型雕塑《红与黑》上海宝龙美术馆
2017米兰基金会大型雕塑《情侣雕塑》
2017年 威尼斯马可波罗艺术学院大型雕塑《成长图腾》
2017巴黎科技馆大型雕塑《通过大脑》
2017年圣马力诺大型雕塑之一《巅峰》
2017年意大利文化中心前主任第三件雕塑《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