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雕刻资讯

北京古旧书店街--文化街

【拼音】:Beijing Liulichang Shudianjie

古书店街兴起于我国清朝康熙年间,历时300多年。 又称北京琉璃厂文化街。 元明时期,这里设有官营琉璃窑,为皇宫烧制琉璃瓦,故名琉璃厂。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命釉窑厂由窑主自行经营。 除了烧制琉璃瓦外,他们还烧制玩具,并在厂门外摆摊出售。 一个小市场逐渐形成,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书籍齐全。 摊位也散布其中。 康熙后期,京城的春节集市迁至此地。 据《帝都史记》记载:“每年元旦至正十六,百货云集,琉璃灯屏,悬灯万盏,玉轴牙签,门千间”。 “书满楼,宝满街。”一些临时书摊因这里生意兴隆,逐渐发展成为商业、书店。 琉璃厂附近(玄武门外至前门),各省会馆大多建于此。 会馆是官员、考生、商人的住所。 这一带还有不少汉族官员和文人的住宅。 这些人都离不开书籍,从而推动了琉璃厂图书产业的发展。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库全书图书馆开馆。 无数文官在翰林院编修了《四库全书》。 ”下午,他们回到自己的公寓,根据自己编的书考了某部经典,做了详细的书目,还去琉璃厂逛书店。当时江浙一带的书店都在车底下乱窜,最受欢迎的书店是五六居和文萃堂。” 据李文藻同时期的《琉璃厂书书记》记载,当年有书店31家。 ,一时风靡一时。 还有古玩店、文具店、字画店等。

北京古旧书店街--文化街

清代中叶以后,规模较大的书店不仅收藏、出售旧书,还经营刻印书籍。 琉璃厂著名的广场有老儿游堂、三槐堂、聚真堂、文友堂、文禄堂、秀玉堂、福文堂、山城堂、正文斋、来东阁、随牙斋、同学斋等。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后,琉璃厂古书业开始衰落。 1898-1894年甲午战争后,废除科举,设立学堂,讲新学之风日渐盛行,新书业应运而生。 “除了一两代学者对古物感兴趣而购买的珍本古籍外,几乎没有人关心它们”(雷金《懒巢笔记》)。 但长桥东侧仍然是图画、书籍集中的地方。 苗荃孙写的《琉璃厂书店跋》,描述了从同治六年(1867年)到民国辛亥革命(1911年)期间图书业的情况。

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北京成为一座文化城市。 学者、教授、大中学生经常来厂里寻找旧书,生意还可以维持下去。 七七事变前后,美国人开办的哈佛燕京学社、汉奸开办的大同书店、日本满铁等机构常年在这里收藏中国的地方志、家谱和各种善本。 大量善本、秘籍自此浮出水面。 远离海洋,给我国文物造成巨大损失。

抗战胜利后,民不聊生,财尽殆尽,书店、工厂纷纷倒闭或濒临倒闭。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拨专款支持琉璃厂旧书业的恢复。 1952年,在专家学者的倡议下,专门经营旧书、二手书的国营中文书店在北京国子监成立。 1956年迁至琉璃厂,并在海王村公园旧址整修。 出售善本、新古籍、画册、碑刻以及五四以来的旧书,营业面积相当于过去20家旧书店。 临街有随雅斋、文奎堂两家店铺,已有数百年历史。 为了保存遗址古老的木结构,政府自1977年起拨款巨资,按清代建筑风格重建。 琉璃厂文化街一期工程于1984年10月竣工,商店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从此,这里的老书店、新书店、文物店日益繁荣。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