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刺桐藏宝图
寻宝宋源 泉州
第十二站
宝贵的
藏
姓名
片
上矩形
作为宋元时期摩尼教在泉州传播的重要见证,草安摩尼光佛像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摩尼教领袖石刻造像。 多元化社区之间广泛的价值观交流奠定了基础,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化社区的代表性元素。
第十二站
摩尼光佛只存在于世间
一座隐居,见证一段传奇。
草庵位于晋江华表山南麓,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因草丛结草而得名。 几千年前,泉州因海外贸易繁荣,迎来了许多信仰摩尼教的波斯商人和法师。 他们将摩尼教传入泉州,在远离市区的华表山传教结社,形成了神秘的明教。
元代,政府接纳各种宗教,明教信徒得以公开信奉。 受泉州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的影响,他们在悬崖峭壁上雕刻摩尼教首领石像,开始崇拜偶像,并在悬崖峭壁上建造石室,成为石庙。
从宋代的杂草崇拜,到元代的石庙建筑,再到明代的民间神灵,明教在泉州活跃了数百年。 即使受到打压、攻击,晋江的基层群众始终把玛尼广佛记在心里,草庵寺里香火不断。
1979年,继曹安“明堂”黑釉碗的出土之后,这件宋代磁灶窑系的碗,证明了宋代晋江“明堂”的繁荣。 伟大的发现。 它就像一条纽带,一端连接着摩尼教,另一端连接着晋江磁灶窑,还有摩尼佛像、积石摩崖刻、“劝”石刻等重要文物,见证并书写着“摩尼教”的传奇。海上丝绸之路”。
一座隐居,书写无数惊喜——
各种重大发现逐渐引起世界的关注。 1987年,在瑞典隆德大学召开的首届国际摩尼学学术研讨会上,草庵摩尼佛像被选为会徽;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代表团访问曹安,成员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称赞曹安的摩尼广佛像“世界独一无二”,并认为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最伟大的发现和成就”; 2004年,一代武林大师金庸先生来采访后表示,曹庵的存在表明“明教不是我发明的”; 2015年,诺贝尔奖得主莫言参观...
20世纪80年代以来,草安玛尼光佛造像以其稀有的价值多次站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引起世人的关注。 时代变迁,如今的曹安已“入乡随俗”,与当地信仰融为一体,成为泉州多元文化包容的典型代表。 人们常常自发来到曹庵祭拜。
多元文化共存,一佛共存
震撼古今的文化奇观
第一部分
记者消息
石雕世界独一无二
弘一法师留西流书法
距泉州市区20多公里,华表山南麓,绿树成荫。 坐落在青山绿林之中,是闻名中外的曹庵。 这座宋元时期位于泉州城郊的摩尼教寺庙,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摩尼教遗址。 寺内的摩尼教雕像是世界上仅存的摩尼教领袖石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茅草屋,远离尘世的喧嚣,清静而安静。 坐北朝南的石结构红砖建筑,成为绿丛中的“一点点红”。 其石砌楼基、石仿木斗、石柱均为元代真物。 紧靠石室东侧,有一座带阁楼的石僧房,是一代高僧弘一法师在草庵中的住所。
原来,民国时期,著名高僧弘一法师曾三度入住西草寺,或安老,或养病,或讲学。 他还亲笔题写了《崇兴曹庵碑》和几副为曹庵楹联,分别刻在石碑和门柱上。 其中最著名的对联是庵内金柱上的“馆头联”,即“草不除,眼前生意满;这些遗物有成为重要的文物古迹,为曹安增添了光彩。
千年柏
庵前悬崖上有一尊1339年雕刻的摩尼光佛像,高1.54米,宽0.83米。 。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尊就地取材雕刻的雕像,面部、服装、双手均随石自然形成三种颜色,精美绝伦。 壁龛左右两侧各有一摩崖石刻,两侧刻有日期和姓名。 最可靠的原始文字记载告诉世人,寺庙的建寺时间、建寺人、摩尼广佛像刻制时间、石构初建时间。 时代。
草庵还有银驹桥、八峰池、千年柏、万石梅峰、龙泉岩等景点。 明清至民国时期,草庵建筑群不断修葺,附属建筑除石室外均建于1930年代。 摩尼教造像、“明教”碗出土地、积石摩崖石刻、“劝说”石刻等,充分反映了摩尼教的教义、仪式以及摩尼教在泉州的传播和发展。 是佛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曹安石刻
第二部分
专家讨论
摩尼教在泉州扎根数百年
入乡随俗,成为“店神”
文物虽然沉默,却是最好的见证者。 如今,草庵与摩尼广佛像、两方年表摩崖石刻、“明教”碗、弘一法师亲笔书写的“崇兴草庵碑”,这些重要文物散发着时间的气息,带我们带回隐修处摩尼教的往事。
《崇兴草庵碑》
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金鹏表示,作为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摩尼教领袖石像,草庵摩尼光佛像非常珍贵。 是宋元时期摩尼教在泉州传播和发展的珍贵证据。 它与泉州本土文化的融合,展现了泉州作为宋元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浓厚的文化包容性
01
摩尼教已经活跃了数百年
信徒“关联”华表山
回顾东西方历史,创立于公元3世纪的摩尼教,借地中海之势,于14世纪成为横跨欧亚非的世界宗教。 这个由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古老宗教,在我国原名“明教”,如今因金庸名著《倚天屠龙记》而广为人知。
时光回溯,早在公元9世纪,泉州的海外贸易就已十分繁荣,船帆两旁的港口迎来了无数外商,其中包括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商人和信仰摩尼教的波斯商人。 “凡商”。 凡客来中国做生意的同时,也带来了外来的宗教。 他们将摩尼教传入泉州,也开启了摩尼教在泉州数百年的“活跃期”。
据史书记载,这段往事的每一笔都有记载。 据记载:公元9世纪,就有摩尼教大师在泉州传教; 10世纪,泉州明教与民间巫术相结合; 十一世纪北宋初年,明教受到朝廷礼遇,泉州信徒在华表山结社。
选择华表山,背后有“很多文章”。 吴金鹏说,泉州明教信徒选择了远离城市喧嚣的深山。 首先,由于摩尼教宣扬“否认现实社会,寄希望于未来”的宗教思想,信徒害怕受到打压,不敢踏入政府严格管控的县城。 二是华表山腹地广阔,易于扎根和传播; 三是有“全南佛国”的宗教信仰基础,容易立足。
02
扎根大地,成为“世界之神”
“儒十八师”留下佳话
华表山“驻扎”后,南宋绍兴年间,泉州明教信徒建茅草屋,建茅草屋; 元代,由于元廷包容各种宗教,明教得以开展公共活动。 公元1339年,将草堂改为石室。 泉州明教雕刻玛尼光佛,进一步与泉州佛教、道教、民间信仰融合,开始崇拜偶像。 明朝建立后,明教遭受严重打击,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数百年来,摩尼教在泉州几经沉浮,但留下了摩尼佛像、积石摩崖石刻等不可磨灭的印记。 15世纪中后期,明教信徒仍活跃在草庵,“劝”石刻即刻于此时; 16世纪,明教与民间信仰结合成为村神,并不断在草庵一带流传,摩尼广佛像成为多元文化、一佛共存的奇观,承载着摩尼教思想“三圣合一”传入中国。
岁月变了。 明代嘉靖年间,曹庵成为当地文人读书求学的场所。 学业晋升、成为达官的学者有18人。 “儒十八家”,包括明朝文渊阁官员杨景臣、左丞相陈敖祥、状元庄季昌、张瑞图探花、进士王慎重等。等等,一时成为佳话。 民国时期,弘一法师曾多次来此草堂居住。 他在此养病、讲经,并留下许多书法珍品。
寺庙门
03
“名角”碗引起轰动
震惊世界的摩尼光佛像
1979年,一只碗的出土发现引起了世界轰动。 当年9月,发掘草庵前一口古井,清理出一只内壁刻有行书“明教”的褐釉碗及残片数十件。 当时闻讯赶来的晋江县博物馆原馆长黄世春敏锐地意识到这些碎片的不寻常!
据考古调查,“明教”碗产于磁灶窑系大树尾窑址。 该碗为定烧制,年代为北宋。 “‘明堂’碗为北宋曹安摩尼教有组织的结社活动提供了实物见证,也证明了宋代晋江‘明堂’的繁荣。” 黄世春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明堂”碗的出土被视为世界摩尼教研究的重大发现,也吸引了瑞典隆德大学翁卓瑞教授的关注。 他曾经来中国看过这个碗。
“明堂”碗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著名武侠作家金庸、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到来,草庵摩尼光佛像和“明教”碗里仿佛已经擦去了尘埃的珍珠再次闪闪发光——
1991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代表团成员参观晋江草庵摩尼教遗址后一致认为,摩尼广佛像的发现“具有世界性和历史意义”。 是此次考察活动的“最大发现、最大成就”; 2004年11月,著名武侠作家金庸游曹庵并题词:“火光之神”。 他兴奋地说:“草庵的存在,恰恰说明了明教不是我。”2015年11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留下了“写佛显圣名圣读”的题词。
古井中出土清理的“明角”碗
第三部分
卫报说
父子接力
合着《宗教石刻百科全书》
在泉州文史界,吴文亮、吴有雄父子堪称泉州宗教石刻研究最优秀的学者之一。 他们先后出版了《泉州宗教石刻》和《泉州宗教石刻(更新版)》,用详细的石刻记录讲述了过去的历史故事,见证了泉州港期间亚、欧、非商人的到来。宋元时期,成为世界海洋商业中心的黄金时代。
“最早发现草庵的是厦门大学张兴朗教授和陈万里教授。” 86岁的吴友雄教授说,近百年前的历史仿佛就在昨天。
1926年,厦门大学教授陈万里、张星朗等人在古文献中发现有关刺潼港的记载,于是前往泉州考古,参观了开元寺、清净寺、圣陵等地。 考古时期,几位教授休息的地方是吴有雄的祖父家,也就是现在中山路陈光春故居。 可惜的是,当时曹庵因为住在城外,又藏在森林里,所以几位教授都遗憾没能找到。
吴友雄
直到1940年代初,根据两位教授的考古报告,吴有雄的父亲吴文亮曾到访隐藏在城外华表山南麓的隐居处。 不久,他结识了当时曹庵住持广空法师。 吴有雄还记得,年轻的时候,每年春节前,广空大师都会采摘一大袋茅草屋里种的橘子,去吴府拜年。
事实上,早在1928年,吴文亮就开始收集研究古代居住在泉州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留下的宗教石刻。 1957年,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研究,《泉州宗教石刻》终于出版。 该书一经出版,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吴文亮也被誉为“填补我国海外交通史研究空白的人”。
因为父亲的缘故,吴有雄从小就对其着迷,早在认识之前,曹安就已经是他心中熟悉的存在。 但他第一次参观茅草屋是在20世纪80年代。 吴友雄还记得,197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位陌生的年轻人敲响了他家的门。 经过一番交谈,他得知对方来自北京的一家考古机构。 不幸的是,1969年吴文亮去世了。继承父亲的遗志,毕业后一直从事文史研究的吴有雄义无反顾地继承了父亲未竟的事业。
他开始一遍又一遍地探访草庵、清净寺、圣陵、开元寺等名胜古迹,并从石刻的记载中,层层拨开历史的迷雾。 摩尼教于唐代会昌后传入泉州,五朝改称明教,宋代由福建流至浙江,元代温州、泉州、莆田为明教活动地区。因此,泉州于1313年被发现。教...‘十里门主教墓碑,泉州和温州是摩尼教最后消亡的地方。
历尽千辛万苦,2005年,在各方的关注和支持下,吴有雄终于成功出版了《泉州宗教石刻(更新版)》。 原本限于研究条件无法破译的石刻被大量破译,并有许多新的发现和研究,全书从100多页增长到扩充版的600多页。
至此,自1928年吴文亮开始征集第一批古代宗教石刻以来,父子两代学者跨越七十八年,终于共同完成了这部泉州宗教石刻的“百科全书”。
★摩尼光佛像
圆形佛龛内雕有摩尼光佛像。 圆形佛龛意在象征太阳和月亮的形状,这与摩尼教崇拜日月的原则是一致的。 十八个背光寓意“光明”,对应“洁净明亮”的诗句; “摩尼光佛,圆顶,十二光王……坐白座,如五金刚土”,形状基本相似,有奇妙的巧合; 据史料记载,原本反对偶像崇拜的摩尼教,在元代才合法传播。 它融合泉州佛教、道教信仰,借鉴佛教、道教造像,创造了“道教佛身”的摩尼教形象。
文物年鉴
●1961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草庵(摩尼佛像)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79年,曹安出土“明教”碗一件及残片数十件。
●1987年8月,首届国际摩尼教学术研讨会在瑞典隆德大学召开,以草庵寺摩尼教雕像为会徽,世界摩尼教研究会也以此为会徽。
●1991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代表团来到曹安。
●1996年,草庵摩尼光佛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11月,金庸先生亲临草庵题写“火光之神”八个大字。
●2011年,晋江市政府拨款建设草庵公园和修复龙泉书院。
●2016年,草庵主体建筑修缮完成,附属文物石结构亭抢救加固。
来源/东南早报
5月6日|党史上的今天
5月4日|党史上的今天
《5月4日》特辑|“感动瞬间”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