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2月12日电(记者蔡玉高、徐继灵)寓意深远的雕塑艺术是新扩建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一大亮点。 在众多雕塑作品中,有三件“母亲”雕塑格外引人注目。 虽然他们的神态和动作各有不同,但都流露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的向往。
第一座“母亲”雕塑名为《家破人亡》,由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教授吴为山设计。 位于纪念馆大门东南侧的“母亲”雕塑高十余米。 表现了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杀期间,一位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向天空尖叫的画面。
“孩子是母亲的希望,没有孩子就没有希望。” 朱成山说,“《破碎的家庭》展现了一个饱受战争摧残的母亲的绝望。”
第二座“母亲”雕塑名为“母亲的呼唤”,位于遗址区墓地广场前。 这座站立的雕塑高 4 米,由花岗岩雕刻而成。 它是根据留南京的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先生拍摄的视频中一位拄着竹竿寻找亲人的老母亲的原型设计制作的。 她看上去悲伤又愤怒,左手向前伸,仿佛在寻找失去的亲人,右手紧握成拳,表达了内心的愤怒。
朱成山说,前两尊《母亲》雕塑表现了战争给“母亲”带来的巨大痛苦,而“母亲”的绝望和无助则是对日寇罪行的控诉。
第三座“母亲”雕塑名为“和平”,位于纪念馆新建的“和平公园”内。 这尊汉白玉雕塑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沉阳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孙家斌创作设计。 雕塑由一位手握和平鸽的母亲和追求和平、期盼和平的孩子组成。
这座“母亲”雕塑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战争屠杀的痛恨、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对人类更加美好未来的期盼。 雕塑总高度30米,寓意纪念在南京大屠杀中丧生的30万同胞。 正面的九级台阶象征着人类走向世界持久和平。
朱成山表示,母亲是中国传统家庭的象征,也是力量和不屈的象征。 纪念馆内的这三组“母亲”雕塑有力地展现了战争给中国家庭带来的巨大灾难,告诫爱好和平的人们牢记历史教训,维护世界永久和平。
【我说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