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哈尔滨12月18日电 冰城老街雕塑生活
记者 杨静
穿过老街上一家烤鸭店的栅栏门,穿过一条狭窄的通道,拾级而上,记者跟随哈尔滨玉雕大师王子臣来到了他每天工作的地方——纳玉坊。 这间杂乱、破旧、白粉覆盖的小作坊,并不让人想起晶莹剔透的玉器作品,但王师傅很快就换好了工作服,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因为他明天就要去美国制作冰块了。雕塑,今天我想赶上一些工作。 机器的轰鸣声淹没了我们的谈话……
坚持“水大便”时间四十年
在这个小作坊里工作的有朱学智、丁志宗、王铁国、何瑞征等人。 和王子晨一样,他们都是1972年开始在哈尔滨市工艺美术厂从事玉雕工作,“水凳”了40多年。 将这些徒弟雕刻成现在的师傅。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哈尔滨工艺美术厂代表了黑龙江省工艺美术作品的最高水平,也是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人才的诞生地。 哈尔滨市工艺美术厂原厂长乔昌义告诉记者,当时该厂在全国都很有名。 许多日本、韩国、俄罗斯客商来到工厂下订单。 麦秆画、牛角画、鱼皮画、玉雕作品多次在国内获奖。 并远销海外市场。
“工厂盈利的时候,光是水凳上就有300多人。” 乔昌义说,哈尔滨从事雕刻行业的“老人们”基本上都是当年工厂出来的,但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玉雕的水凳。 这些都是那玉坊的高手。
据乔昌义介绍,朱学智是哈尔滨市唯一的硬质篆刻技师。 王子臣擅长花卉,丁至宗擅长山水,王铁果最擅长人物。 年轻的后代有发展前景。
“这辈子就能做玉雕了,当年工厂失了手艺,舍不得扔掉。” 朱学智告诉记者,1997年哈尔滨市工艺美术厂改制时,厂里的玉雕师傅纷纷转行,但厂里的机器都是买的。 安定下来后,我继续做我的老工作,没想到一干就是四十年。
冰天雪地里的“捞钱”
继王子晨大师赴美国制作冰雕后,那玉坊的其他几位工匠大师也前往韩国、日本等国家制作冰雕。 每年冬天出国一两个月制作冰雪雕塑赚取外汇,已经是这些工匠大师的“惯例”。
当记者第二次来到那玉坊时,只见到了因心脏病留在家中的朱学智大师。 朱师傅告诉记者,工厂的改革恰逢国家市场经济改革。 转行的同事有的从事装修,有的承包工程,有的去经商。 他们中的很多人现在都过得很好,但他们却坚守着玉雕行业。 但也仅仅维持在“满意”的水平。 朱师傅说,他们离厂这几年,只维护了原厂的一些老客户,加工其他材料的个人客户并不多。 与南方那些年收入数千万元的玉雕大师相比,这些工匠大师的收入“惨淡”。 出国制作冰雕成了工匠大师补贴生活的“好工作”。
“哈尔滨的冰雕师在国外享有盛誉。” 王子晨告诉记者,第一次出国做冰雕时,他提到自己是哈尔滨人,很轻松地就通过了面试。 在国外打工一个月基本能挣一万元以上,这是在国内赚不到的“工资”。
“早在20世纪70年代,哈尔滨冰雕刚刚兴起时,厂里就有很多雕塑师到兆麟公园雕刻冰灯。” 大赛评委乔长义表示,哈尔滨的冰雪雕塑水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现在每年都有固定队伍走出国门,用冰雪雕塑“赚大钱”。
老艺人面临传承“瓶颈”
“我这辈子就能做玉雕了,能做就做。” 朱学智没有退休的概念,但他也知道自己再过几年就做不到了。 他今年虽然已经61岁了,但身体依然保持得很好,只是因为常年玉雕,耳朵和眼睛都有些呆滞了。 当记者问到有没有得意弟子时,朱大师笑着说,这门手艺赚不了多少钱,只能是冷板凳。 愿意学的人不多,能学好那就更好了。 他曾打算将手艺传授给女儿,但女儿最终没有进入这个行业。
“黑龙江省宝玉石产业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这是玉雕人才队伍缺乏发展的根本原因。” 黑龙江省宝玉石行业协会会员尹大群表示,黑龙江是宝玉石原料大省,也毗邻宝玉石资源。 物产丰富的俄罗斯是东北亚天然宝玉石集散基地,但目前玉雕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宝玉石行业的发展。
尹大群表示,现在国内顶尖的玉雕大师都聚集在南方那些宝玉石产业成熟的城市。 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只能形成恶性循环。
在那玉坊里,20世纪70年代的玉雕机器仍在轰鸣。 朱学智说,他们不习惯南方先进的玉雕机器。 但现在这些旧机器还能用多久,新人会不会来用这些旧机器还是个未知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