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初霜
当代材料的丰富、概念的引入以及新的视觉语言的拓展,为我们在创作材料的选择上提供了更多的自由; 作为雕塑专业,自古以来就不可避免地对材料的使用和研究。 同时,对新材料的学习、探索和运用也是当代雕塑创作者和艺术家应具备的重要专业素养。
这是雕塑系本科三年级第一学期的综合材料创作课。 通过这堂课,为学生们开辟了一些新的创作方法。 无论是从材料到概念还是概念到材料的语言转换,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创作。 在和大家交流的过程中,我讨论了审美形式,更多的是艺术观念的自洽。 我惊讶于大家对材料运用的适应性和恰当性,以及对材料的丰富多样的处理。 三维空间中的方法和控制能力,翟晓彤同学的彩色棉绳“水母”,穆浩杰用废旧金属材料焊接的“江南小镇”,李康莫名其妙的“超现实生物”,还有一些具体或高度概念性的抽象作品,从视觉上和概念上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每个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印象很深。 由于时间紧张,在短短的48课时里,大家从构思到寻找材料,再到不断尝试,从解构到重构,从放弃失败的材料尝试,到重新寻找新的更合适的材料……经过一番努力和加班,这批作品终于诞生了。 在这个过程中,金属材料的焊接技术、软质纤维材料的制作方法、对曾经习惯的材料的重新审视和加工……相信这些都会成为你未来创作中隐藏的元素。 你的能力将为你提供多样化和宝贵的经验,以实现未来更大、更丰富的创作。
衷心希望你接下来的路,无论是创造性学习还是个人追求,都越走越宽。
开幕式
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刘玉龙院长及老师们参观展览。 刘院长在现场给了我们宝贵的意见。 他认为我们的作品应该在形式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文化思考。 只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作品才能立得住、更能令人印象深刻。 同时,雕塑系主任万继新和几位老师对我们的作品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他们在技术和思想上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我们谨表示诚挚的谢意。
学生作品
李康
作品描述:
作品被称为“机遇”,主要是因为在寻找材料和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巧合。 蜗牛眼睛的材料来自于一个不需要的同学。 正是因为这次“偶然的邂逅”,作品才获得了我想要的声誉。 所需的鲜艳度也成功实现。 作品由一群形状和大小不同的蜗牛组成。 我称他们为蜗牛家族。 看起来确实是这样的。 这画面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非常美丽又舒服的场景。 也象征着与大家见面也是一个机会。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 一切都需要一定的机会,这些蜗牛也是如此。
作品名称:《机遇》材质:废弃汽车零部件
作品描述:
作品之所以被称为“未知生物”,是因为你很难分辨出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但它确实是一种生物。 这部作品的制作过程还是比较轻松、舒服的。 我只是慢慢尝试。 突然到了某个阶段,它变得有点生动了。 形状类似于噬菌体,还有一个则是张着大嘴的未知生物。 虽然我以为叫它“猫”,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理解,反正我觉得它看起来很搞笑,我给它加了一条尾巴后,它看起来就像一个小恶魔,最后我把它们整理了一下并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可爱完整的画面。
作品名称:《未知生物》材质:废弃汽车零部件
翟晓彤
作品描述:
大海给我一种深沉而平静的力量感。 它可能非常致命,但也可以温柔地支持你。 巨大的蓝色入口蕴藏着巨大的力量,而在其深处,一切都安静而神秘。 水母是海洋的最佳代表。 他们沉默、安静,有一种如大海般的宁静。 如同海中的幽灵,透明而柔软,随海水漂浮。 悠闲而淡然,仿佛从来不关心自己要去哪里。 不争、不抢、不急、不慢、不欲、不索。
但它们却是生命力极强的生物。 柔软的身体可能是危险和致命的,也可能是多彩的。 他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生活在海洋世界。
作品采用棉绳材质来表现水母柔软的感觉。 不同的编织工艺体现出致密、丰富的质感。 绚丽色彩的运用给作品带来了色彩斑斓、梦幻的感觉。
作品名称:《海》材质:铁丝、棉线
穆浩杰
作品描述:
我用的材料有铁板、钢筋、钢管、螺丝等。我竖起了一些中间有空心孔的铁板,上面覆盖着切割好的方形钢管,就像墙和屋檐一样。 我还做了一些大小不一的墙壁和屋檐,上下交错,形成纵横交错的视觉体验。 外层是用钢条做成画框形状的,中间的墙壁是一幅画。 我用两根钢条将整个画面分成三部分,使画面形成小尺寸和密集关系,使观看者的视觉集中在中心。 同时我用自行车链条把它们粘成云朵的形状,不仅打破了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束缚,而且给整个画面增添了浓浓的意境。
作品名称:《江南古镇》材质:废旧钢材
严丙艳
作品描述:
这个作品来源于在废铁厂寻找材料时的突然灵感。 它以鸟为原型,提炼和表达鸟最重要的特征。 其他部分故意留白,使整个画面更加迷人。 整个画面呈浮雕形式。 形成时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头为点,翼为面,尾为线。
作品名称:《栖息地》材质:废钢
周易
作品描述:
该作品借鉴了浮世绘中的波浪,以白描的方式呈现。 红色部分全部向上,蓝色部分全部向下,营造出一种秩序感。 海浪中间有一些小部分,充当海浪撞击海面形成的水滴,也给画面增添了一些灵动感。 波浪中间,有一个巨大的铁环,连接着身体的各个部位,整体构成了一个三角形。
作品名称:《海·日出》材质:废钢
杨玉祥
作品介绍:
当我看到材料时,我的第一个想法是我想做一只蜜蜂。 身体部分由废弃的灭火器改装而成,尾部做得比较细长。 考虑到机翼应该比较薄且有质感,所以第一个方案采用了透明塑料薄膜,龙骨则采用铁丝作为骨架。 翅膀完成后,老师觉得透明塑料膜太薄,整体作品缺乏一定的质感。 在听从老师的建议后,他改变了翅膀的材质,选择用伞布代替。 同时,它的腿也由伞骨制成。 总体而言,选材过程也充满巧合。
作品名称:《巨型昆虫》材质:废钢、伞布
费依婷
作品介绍:
雕塑的材料真的很多,传统的、非传统的、有形的、无形的……似乎生活中能看到的一切都可以在加工后用来制作雕塑和装置。
在我的这幅作品中,人体骨骼被一一肢解,置于观者眼前。 人有脸,树有一层皮,皮缝在头骨的脸上。 该作品以人体形状为基础。 面孔之间的过渡通过铁丝和皮革的接缝体现出来。 身体前后的空间关系是通过皮革的颜色来表达的。
作品名称:《皮革与骨头》材质:皮革、金属丝
六一
作品介绍:
机械景观系列。 作品一以屏风的形式,利用链条等废铁材料的流动性,创造出太湖石、山月、古树等一系列造型。 作品2以圆形框架为基础,运用不同尺寸和颜色的机械链条,营造出层次分明的写意山地风格。 山、水、月一直是给人柔情的意象,而机器却总是给人冰冷的感觉。 这次找到的链条,以其独特的流动感,正好中和了这个机械物体的冰冷。 在本课程作业中,它们将用于创建不同的景观。
作品名称:《机械景观》材质:金属、机械链条
王晨翔
作品描述:
它的灵感来自于电影《沙丘》中的蜻蜓和扑翼机等昆虫,利用废弃的汽车零件和损坏的织布机碎片制成。 这些部件被用作身体部件,水滴部件被用来创建翅膀的形状。 四片A组片交错拼接,模拟天然蜻蜓翅膀的图案。 用焊胶将其固定在主体上,然后将整个蜻蜓焊接到细钢条上,通过交错放置营造出流动感。
作品名称:《扑腾的翅膀》 材料:废弃汽车金属件、废弃经纱挡块、细钢条、复合木板
作品描述:
受克苏鲁神话的启发,使用带有圆圈的不同金属部件进行焊接。 大小不同的圆圈交错排列,营造出层次感。 两块圆形金属夹着一个汽车部件,左右交错,下面用一块金属板。 固定好,使两者成为一个整体,最后将保温桶的金属环焊接到作品的背面。
作品名称:《门》 材料:金属固定螺栓、保温筒钢圈、矩形金属板、废弃汽车零部件
刘晓义
作品描述:
在我儿时的印象中,家乡的冬天是灰色的,树木干枯,草黄,天空雾蒙蒙; 家乡的肌理是灰色的,有破损的木楼、破旧的砖墙、土窑。 从小到大,我无数次幻想过大人嘴里、电视里所谓的一年四季如春的南方,而现在,在厦门温暖的阳光下,我无数次思念家乡。
这把安静而深邃的椅子就在那里。 它会褪色、变形、腐烂,但她还在,我的家乡还在,鲜绿在她的身上自由漫游。 一切都在她的身上疯狂生长,寻找边界,渴望到达边缘,向外界扩散。 你说她包容一切,你是谁? 你是绿的,你是草,你是树。
作品名称:《我们都渴望绿色》材质:综合材料
黄文迪
作品描述:
我的这个作品使用了亚克力板和金属齿轮的组合。 通过切割、粘贴和喷漆,将透明亚克力切割成的马与金属齿轮结合在一起。 齿轮用于构建马的结构形式。 马腿上涂有渐变喷漆。 齿轮发出回声。 时钟齿轮部分就像一个马鞍,装饰着透明的亚克力马,又像一个内脏器官,通过透明的马可以看到内部结构。
作品名称:《马》材质:亚克力板、金属板
李士伟
作品描述:
作品以插花场景为基础,参考纸艺的技法,将铁皮当作剪纸折纸,利用铁皮的高可塑性和不确定性来表现自然植物的生命感,其余枝条均采用焊接加工。 金属生锈的机理和质感赋予雕塑更丰富的视觉效果。 同时,金属材料的生锈特性也与插花的核心相一致——无论金属多么坚固,它每时每刻都会像花朵一样盛开和凋零。 他们都在变化中变得独一无二。
作品名称:《一期一会》材质:废金属
胡东旭
作品描述:
我花了两周时间才完成框架部分并连接帆和铁丝。 我放弃了之前用铁片覆盖船体的计划,而是用圆形、方形和不规则形状的金属片来覆盖拼接。 不同尺寸、形状的金属片相得益彰,未完全覆盖的船体就像画中的留白,给整个作品带来稳重却又透气的光效。 我做了我内心喜欢的事情,并且在这门课程中我玩得很开心。
作品名称:《船》材质:废金属
综合素材创作课程流程图
雕塑系师生合影
富公馆青少年官方微信群
文章校对:陈海英、费怡婷、周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