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1日至29日,“禅意·石韵——郑又林寿山石雕艺术展”将亮相中国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展出国家级技术专家、中国玉石大师郑又林雕刻艺术 创作了60多幅寿山石雕精品。 这不仅是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为数不多的工艺美术个展之一,也是确立寿山石雕从工艺走向艺术的一次重要展览;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后举办的高规格工艺美术个展,是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责任、推动中华文化繁荣昌盛、实现中国梦的具体实践和体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览。 展览前夕,小编对郑友林进行了专访,也系统记录和整理了郑大师多年来对艺术文化的探索、感悟和责任。
编者:您这次在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 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雕塑家,你没有充分展示题材。 此次展览的60余件作品主要以儿童、禅宗、山水题材为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
郑友林:我之前参加过很多国内外的展览,也参加过中国美术馆的综合展览活动,但在国家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特展还是第一次。中国美术馆. 这次展览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民盟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对我来说是一个鼓励。 关于参展作品的选题,一方面是围绕展览的主题“禅趣·石韵”,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展现我对禅的理解的阶段性成果。从雕塑艺术的角度来看。
编者:您是如何结缘禅宗的?
郑友林:与“禅”的缘分似乎是一个隐藏的东西。 纵观社会发展历史,维持社会稳定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法治,二是道德约束。 禅宗文化塑造了博爱、仁慈他人的文化土壤。 我的父母诚实、善良、慷慨,经常帮助村里的困难户。 我的导师王祖光是闻名雕塑界的“观音王”。 在他们的戒行和指导下,我的佛教雕塑从“形”转向了“表现”,尤其是弥勒佛的智慧、勇气以及对世间难以容忍的事物的宽容,对我影响很大; 另外,将禅宗精神融入到艺术创作中,使其贯穿我的一生,也让我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
编者:禅宗艺术理念是如何塑造您的创作方法的?
郑又林:更加注重直观体验,放弃一些社会因素,在自然中追本溯源,感受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纯粹、简单; 观察内心情感,静心生智慧,明心见性,注重塑造作品的精神品格,使其更加生动、丰富。
《看日出》(高山石)
《还道法归一》(都变成坑里的石头)
《嵩山云水禅心》(荔枝滑石)
小编:男孩系列有着浓浓的乡愁和童年回忆。 这种简单纯粹的童心,不仅是个人的记忆,也是一代人的记忆?
郑又林:对于我们内心的情感,有很多实际的借鉴。 荷花、乡村溪流、古树、老屋、鞭炮等元素,都是儿时的视觉记忆。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捉鱼捉虾、捉虫喂鸡、摘莲藕、玩泥巴。 童年的记忆也是一种怀念。 所以我们在创作时可以由内而外地表达个人的情感,这就是怀旧。
编者:您的作品标题比较简洁、清晰。 你关注这个吗?
郑友林:一部作品就像一首诗,它需要读者的共鸣,也需要读者去拓展它的内涵和外延。 每个观者在欣赏一件作品时,都会受到场景的启发,场景也会因情感而诞生。 只有让观者能够与作品对话,作品才会更加诗情画意。
《山波东石》《金玉满堂》
《黄金童年》(矿石2号)
编辑:业界称您为“田黄专业雕刻家”。 您对作品的材质要求比较高吗?
郑友林:寿山石的每一种原材料都与其质地、形状、厚度、颜色、质感密切相关。 每块石头都有自己最好的诠释方式。 只是质地细腻的田黄石更能表达我创作的高雅主题和所表达的意境之美,所以相对来说,我会选择质地较好的石材进行创作。 同时,“美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半在物体里,另一半在你手里”。 一件好的艺术品不仅需要好的原石,还需要有很强的读石、驾驭石头的能力,即“材质美”还需要“工”。
编者:所以,艺术家在追求个性和创造力之前,首先要巩固自己的雕刻技术。
郑友林:要创作出好的作品,扎实的技术基础是必不可少的,但仅有“材质之美”和“工艺之美”是不够的。 寿山石雕刻是一门手艺,一门技艺,一门艺术。 一件作品最重要的是它的内在意境和精神品格。 这种精神品格实际上是创作者内心世界的表达,是创作者赋予这部作品的灵魂。 因此,我们需要为我们的创作找到一个正确的“催化剂”。
编者:什么是正确的“催化剂”?
郑友林:比如兴趣、视野、文化知识、专业素养、个人品味等等,这种无形的催化剂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自己、对作品、对一切的要求和认知。 画外有画,诗外有诗。 只有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努力奋斗,才能不断提高艺术境界和技术水平。
编者:艺术家最好的状态是什么?
郑友林: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艺术家最好的状态就是感知细微之处,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致力于真善美艺术语言的挖掘和呈现。
编辑:《名利场》是否可以被视为另一个“催化剂”?
郑友林:贪、嗔、喜、瞋、怒、哀、喜、悲、怨、妒。 这些问题对于旁观者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 他们让每个人无一例外地成为参与者。 我们必须生存,我们必须生活。 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个平衡点。
编者:如何保持艺术与生活的平衡?
郑友林:用出世的精神做人间的事,时刻保持警惕和距离。
编辑:太简单的艺术家似乎经不起生活的考验?
郑友林:应该是相对的。 虽然现在的社会生态有些复杂,但也提供了比过去更好的艺术土壤。 尤其是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更好的学习条件,更丰富的资源,更独立的思考,更大胆的表达,更自由的追求,更好的经济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拥有了更多走向上层建筑的“门票”,并且他们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其实很多问题并不需要复杂化。 “外分是禅,内稳是定”。 外禅是内在的专注,专注于一种状态。 我觉得做一件事,你必须花大量的时间仔细地思考并把它做好。
《百事吉祥》(荔枝滑石)
《凌寒独开》(齐江石)
《歌舞平安》(杜灵石)
编者:前年中国美术馆收藏了您的作品,今年您在这里举办了个展。 它对你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郑友林:我的作品《万象更新》于2016年1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也是我第一次与中国美术馆见面。 这次我的个展能够在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举办,是对我30年艺术创作生涯的认可和肯定。 作为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近年来多次收藏寿山石雕,并举办寿山石雕个展。 升华,我很自豪能够作为传统寿山石雕技艺的实践者代表进入最高的艺术殿堂。
编辑:目前艺术品市场包括石雕市场都处于低潮期,大家都很低调。 为什么要在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举办个展?
郑友林:寿山石雕作为具有千年历史的技艺和文化,目前的低迷需要全体从业者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中国美术馆邀请我举办个展。 我为寿山石雕做出自己的贡献和奉献是理所当然的。 我希望通过我的个展,能够更好地提升寿山石雕技艺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更好地促进寿山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同仁勇敢挺身而出,共同弘扬寿山石雕传统文化,让寿山石雕享誉海内外,振兴中华文化、中华精神。
编者:当前,我国正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您对此有何看法?您如何参与其中?
郑友林:寿山石刻被列入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山石雕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我有责任、有义务为寿山石雕的传承和发展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近年来,我多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培训和教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寿山石雕。 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展是寿山石雕技艺的系统展示,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寿山石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和保护,促进中华优秀石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同时,这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责任”的具体实践。 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石雕文化的探路者,为寿山石雕文化的繁荣探索新时代的模式和途径,让传承千年的寿山石雕技艺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新时代。
《敞开心扉》(芙蓉石)
《独自寒江钓雪》(矿石二号)
“快乐在其中”(荔枝滑石)
相关链接
郑友林简介
1969年2月出生于福州,大专学历,民盟委员,福州市政协委员,国家级技术专家,中国玉雕艺术大师,福建省首届杰出人才技能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福建省寿山石雕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福州市优秀人才,福州特级名师,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玉石雕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福州雕塑工艺品厂高级厂长、福建省副会长技师协会会员、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副会长、福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师从王祖光先生,注重深入生活,扎根传统,在作品中注入文化内涵和个人情感,使作品以形抒神,以意捕捉形象。 直击内心。
《欢乐和谐》《奋斗》等30余部作品荣获国家级“金奖”。 作品《望之兰客》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作品《万象更新》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2008年10月,寿山石刻印章被赠送给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并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云林的名义授予。
出版画册《中国寿山石艺术——郑友林雕塑艺术》、《古今贯通——郑友林寿山石雕塑艺术》。
201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十部委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
2012年8月19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流行无限”栏目组拍摄制作了专题片《寿山石雕大师郑又林》,在中央四台播出55分钟。 为中国寿山石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和推广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栏目由中宣部主办,每个行业仅记录1人)。
2013年,作品《幸福》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受到省政府表彰和奖励。
2014年被福建省委、省政府评为“福建省优秀技能大师”,受到福建省政府表彰和奖励。
2014年1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十部委授予“国家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016年11月,被福州市政府授予第三届“福州市优秀人才”。
多次受邀在北京、上海、青岛、香港、台湾等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举办个人寿山石雕展览。
相关链接
禅趣·石韵
——郑又林寿山石雕艺术展
展览时间:
2017.10.21—10.29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馆一楼3号展厅
(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1号)
组织者:
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协会
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民盟中央美术学院
组织者:
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
中国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福建省民间文学艺术协会
福建海峡民间艺术博物馆
福建省工艺美术学院
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福州广播电视台
协办单位:
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所
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
中国寿山石博物馆
中国寿山石交易中心
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人民政府
福州雕塑工艺品总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