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地上蕴藏着无数的古代建筑艺术瑰宝。 当我们仰望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时,总会惊叹其创造者的巧妙技艺。 微缩木雕建筑技艺以古建筑为基础,采用各种名贵原木为原材料,保留了古建筑独特严谨的布局结构和典雅和谐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古建筑结构的制作工艺。
在“古建筑王国”山西,就有这样一位以制作微缩木雕模型而闻名的工艺美术大师刘晓晨。 多年来,他扎根山西省定襄县红岛镇。 微缩模型”已成为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
“山西文化风范第二,定襄是平定,定襄是红岛,文化小镇闻名。” 红岛镇地处新定盆地东北缘定襄、五台、原平三地交汇的金三角。 红岛旧名写作“横岛”。 相传因村前有横跨定襄、五台的大道而得名。 清光绪丙子年举人郭兰,取其谐音,改写为“弘道”,沿用至今。
红岛镇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技艺,特别是木雕技艺,在这里代代相传了400多年。 位于红岛镇。 一进红岛镇村口,就能看到盛龙木雕艺术品有限公司的大门。生产基地占地2万多平方米,拥有办公设计楼、大型木雕生产装配车间、古建筑模型等。 文化产业旅游园区也在建设中。
刘晓晨热爱并为之奋斗的微缩木雕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他为能够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并将其做大做强而感到非常自豪。 在他的讲述中,这项技艺有着很大的背景和悠久的历史。 木雕模型的技艺起源于古代的“烫样”。
热样是什么意思? 在大型古建筑开始建造之前,先制作小型模型。 例如,故宫保存的《风格雷堂样板》,就是圆明园和颐和园开工前部分建筑的设计模型。 通过模型,皇帝可以直观地查看布局和形状,同时根据模型计算成本和费用。 此外,“热点样板”也堪称古建筑的“立体图”。 工匠们按照它建造了这座建筑。 数百年来,根据热样,现已演变成一座古建筑。 模型制作技巧。
在中华大地上众多的古建筑中,雄伟、典雅、高贵的应县木塔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应县木塔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 ,堪称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 如此庞然大物,有大大小小的几个部分,却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全部由斗拱、梁柱镶嵌、穿插。
刘晓晨基地制作的应县木塔,是对其结构和工艺的完整修复。 刘晓晨随手捡起几个小零件,非常熟练地把它们拼接在一起,“我手里的这些零件就是应县木塔斗拱的榫卯零件。” 木塔模型完全是手工制作的榫卯结构组合而成,这些榫卯结构就是隐藏在木头里的灵魂。 一榫一榫,暗藏玄机,巧夺天工; 每一个转折,都自然、天衣无缝。 “要做的好,必须极其精细、精准。就这个小榫头,大了一点,榫眼就会炸裂,小了一点,就会被拔出来,一定要恰到好处。” ”。
在刘晓晨手中诞生的应县木塔模型,无论是框架、廊道、屋顶,都与原建筑一模一样,甚至连斗拱等细节都一模一样。 真是处处都是精致。 无论远看还是近看,整个木塔的比例都恰到好处。 它不仅结构宏伟、造型完美、工艺精湛,而且位置稳固、工艺精湛、外观庄重,完整性极佳。 “做工再复杂,也不敢省工,质量再贵,也不敢省物力!” 从选材、榫卯、到组装、抛光,有近百道工序。 每个细节都必须仔细雕刻和抛光。 刘晓晨带领的团队就是这样,工匠们如何用匠心传递东方之美,用匠心传承东方神韵,让每一个榫卯都展现出远古先民的生活智慧,展现出古人的古典美学。处处都是传统的木制品。
在工匠手中诞生的古建筑微缩模型,以独特的魅力和神秘的技艺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 尤其是应县木塔这一热门产品,得到了市场和公众的认可和欢迎。 微型应县木塔精致典雅,刚柔相济,结构十分精巧。 “应县木塔的实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巅峰之作,我们制作这个模型就是为了继承实物的制作方法和古老的传统技艺。” 说起应县木塔的木模型从研发到定型,刘晓晨有话要说,这在他的创业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始只是兴趣爱好,很喜欢应县那种飞檐翘角的木塔,想把它做成微缩版,没想到,它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产业发展之路。”
1973年,刘晓晨出生于红岛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对刘晓晨的希望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学校,成为一名城市人。 不过,刘晓晨从小就喜欢雕塑。 毕业后,我跟随叔叔学习木工和雕刻。 舅舅的木工技艺在当地是有名的,徒弟也不少。 我以为小陈只是一时兴起玩玩而已。 没想到他能吃苦,有毅力,灵巧,悟性高。 他三年所学的技能,三个月甚至半个月就能学会,而且又快又好。 19岁时,叔叔承担了临汾后土庙舞台模型的制作工作。 叔叔带领他一起完成了模型。 他第一次被古建筑模型的奇异所震惊。
刘晓晨从心底里爱上了这个行业。 他买了很多关于雕塑和建筑的书籍。 在学习古建筑知识的过程中,他萌生了亲手制作大同九龙壁木雕模型的想法。 经过数月的努力,九龙壁即将成型,他心中十分激动。 然而此时即将完成的模型却出现了问题,因为他捡到的木头还没有干燥,因此变形、开裂。 他不甘失败,于是向老木匠请教,解决了木头排水的问题,终于做成了“九龙壁”的微缩模型,这让他感到特别欣慰。 。
因此,刘晓晨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重装工具、自动化生产工具、标准化模型零件上,效率大大提高。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10座应县木塔顺利完工。 正是这种变化,为他的古建筑木雕模型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22岁的刘晓晨创办了自己的木雕工厂,后来发展成为现在的山西盛龙木雕模型艺术有限公司。“制作模型的机器都是我们自己开发的。像应县木塔,为它服务的机器有200多台,都是专用的,这样产品质量有保证,劳动生产率高,也翻了好几倍,推向市场也不成问题。 ”
木雕微缩模型历史悠久,受到许多工艺美术大师的青睐。 大师的作品层出不穷,但很少有人将木雕微缩模型作为产品开发的专门技能,无法批量生产或作为产业使用。 发展。 在刘晓晨的手中,经过多年的潜心探索和艰苦研究,创新开发了古建筑机械加工的一整套机器和技术,使这项古老的传统工艺由腐朽变为神奇,实现了古建筑机械加工的技术革命。木雕加工。
刘晓晨的企业不仅成为当地文化产业的龙头,还为周边村庄的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从未接触过工艺美术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培养成为技术骨干,刘晓晨用科学的方法对木雕模型工艺品的制作流程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分解了木雕模型工艺品的技术要领。不同的过程。 村民们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了调整。 无论您做什么,都要了解哪个程序。 从一名农民到从事工艺美术的技术人员,只需要三周左右的培训,就基本成为其中一个环节的技术骨干。 “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走进了木雕制作的艺术殿堂,在这里找到了幸福。”
山西是一座古建筑艺术宝库。 其中有很多不可移动的文物,业内称其为“大木制品”,将这些文物按比例缩小后称为“小木制品”。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古建筑模型如何开发进入市场?
刘晓晨多方研究,从三个方向对产品进行了突破。 一是旅游纪念品创意研发。 批量生产应县木塔、永济鹳雀塔、太原双塔、杭州雷锋塔、湖南岳阳楼等标志性建筑微缩工艺品,并通过市场走向全国; 二是针对博物馆、展览馆等特殊市场。 将传统的“立体图画”与博物馆、展览馆的新功能和现代审美理念相结合,使古建筑微缩木雕模型在各个文化场所大放异彩; 三是在大学建筑系推广木工模型作为教学辅助工具。
遵循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建造模式,立体剖面和细部结构一一呈现得淋漓尽致。 与吉林建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省内外1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刘晓晨本人被聘为山西省客座教授大学及其他高等院校。 凭借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对市场的精准把控、工艺的不断创新,刘晓晨带领的盛龙木雕已成为全国领先的木雕古建筑模型生产基地。
他们的作品《五台胜景》入选上海世博会,《应县木塔》先后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览会、中国美术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工厂自成立以来,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奖项。 2018年以来先后承接了中国科技馆“榫卯之韵”、中国建筑科技馆“古建筑馆”等国家文化项目实木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国家大剧院、中国契丹博物馆。 专业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小木座”发了一篇大文章。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