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雕刻资讯

复旦“隆重恭迎烈士回家”让师生寄托哀思进行缅怀

今天(4月2日)是复旦大学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 复旦烈士雕塑及纪念广场在祥会堂东侧揭幕,“隆重迎烈士归来”。

“让我们师生感受到烈士的英雄气概和学校的红色基因。”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阳在揭牌纪念仪式前与烈士家属代表座谈时感慨地说。 “在复旦116年的发展历程中,正是有了在场亲人的不懈奋斗和牺牲,才有了国家的今天,才有了复旦的今天。让烈士回家,让烈士回到母校。”这是我们多年来的愿望。我们应该在校园里给烈士一个地方,让师生可以表达哀思,缅怀他们。”

红色基因可以持续一百年。 101年前,老校长陈望道翻译了第一本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带领无数先行者走上了革命道路。 据不完全统计,复旦116年的历史中,登记有名有姓的烈士52人。 复旦也是全国红岩烈士最多的大学。 烈士还有很多,他们的名字、籍贯、家人都无法查到。 清明将至,今日让烈士回家。

焦阳书记、徐宁生总裁、复星国际高级副总裁、校友李海峰代表纪念广场捐赠者,上海艺艺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淼代表设计师,烈士后裔代表共同为烈士纪念雕塑揭幕。 复旦大学党政领导、上海医学院主要领导、烈士子女及亲属代表、雕塑及广场设计方代表、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马克思主义学院望道班、新生骨干培训班、校史宣讲团等近200名学生代表参加了活动。 仪式由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峥主持。

复旦“隆重恭迎烈士回家”让师生寄托哀思进行缅怀

生动活泼的党史直播课

红色基因显示遗传力

雕塑左侧的花岗岩上刻有复旦52位英雄的名字; 右侧的花岗岩勾勒出红岩烈士学生时代的形象; 。

复旦“隆重恭迎烈士回家”让师生寄托哀思进行缅怀

“英雄初心代代相传,赤诚如火。

沙漠、孤岛、礁堡有狂风,有边防卫士保卫边疆; 河岸的沙滩上,有落水的危险,有真诚的人挺身而出;

疫情肆虐,病毒蔓延,部分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 脱贫攻坚、硝烟攻坚战、扶贫干部砥砺前行……”

烈士雕塑揭幕的同时,复旦大学师生“让我讲党史,我传承红色精神”接力活动也同步启动。 朗诵的不仅有郑兆丽、张毅教授,还有希望班的学生代表,以及烈士所在院系的学生代表,如费功、王朴、胡奇芬等。 师生们现场上演了一场生动的情景式、情境式的党史课。

焦阳:让烈士回家,讲英雄事迹,

深挖红色资源,传承英雄精神

复旦“隆重恭迎烈士回家”让师生寄托哀思进行缅怀

“听着师生代表深情的朗诵,我们心灵震撼,热血沸腾。我们深深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的力量、勇气和智慧。今天“此次活动也是学校庆祝建党一百年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焦阳说。

“为了让烈士回家,学校党委常委会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审查每一个设计稿、每一个细节。校党委常委同志用崇高的敬意和“我们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一思考。我们精心选址、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烈士雕塑和纪念广场今天竣工。”

焦阳代表复旦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为国捐躯的英雄烈士及在场英雄家属致以崇高敬意,向复星基金会和复星基金会表示感谢。上海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衷心感谢。

“忠诚之魂永垂不朽,英雄气概万古长青。英雄们用热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英勇献身。” ……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焦阳说道。 致敬英雄、缅怀先烈,我们要学习他们捍卫真理、追求光明的崇高信念。 致敬英雄,缅怀先烈,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天下兴衰匹夫有责。 致敬英雄、缅怀先烈,我们要学习他们坚忍不拔、牺牲奉献、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

理想不朽,信念永恒。 英雄是中华民族最闪亮的精神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所有为国家、民族、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必须永远铭记。 英雄已远去,记忆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唯有奋斗才能不负历史。

要讲述英雄英雄的故事,点亮理想的灯塔。 抓住建党一百周年的历史机遇,结合当前党史学习教育,牢记先烈遗愿,不忘他们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自觉做党史研究者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祖国的守护者,推动全校形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良好氛围,让复旦的红色基因深入血液、深入人心,要“以史为鉴,以史增信,以史尊道,以史修行”,坚定理想信念,锐意奋斗。

要深挖红色资源,筑起信仰丰碑。 复旦丰富的红色资源是立德树人最生动的教材。 要把“引领党旗铸魂育人”工程实施与“三全面教育”综合改革长效制度化结合起来,保护好、挖掘好、利用好复旦红色资源融入到思想政治课和思想政治改革课程中,融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融入到干部、师生培训中,备好、讲好、学好“四史”课程。震撼英雄烈士灵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师生坚定信念、担当作为。

要传承英雄精神,凝聚磅礴力量。 今天可以让英雄先辈们感到安慰的是,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复旦大学正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上稳步前进。 要把缅怀革命先烈转化为创业的强大动力,以顽强的奋斗态度和坚定不移的精神状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抓住“十四五”开局“五年计划”和新世纪的开局,努力创造新成就、新奇迹,无愧于先烈。

焦阳说,英雄气概震撼世人。 回首过去,无数英雄用鲜血铸就了民族复兴征程的精神支柱。 展望未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呼唤人民英雄、人民英雄。 新时代的英雄篇章将由新一代人续写。 让我们在英雄精神和复旦精神的指引下,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震惊欧洲、名扬天下”的复旦梦不断砥砺前行。

复旦“隆重恭迎烈士回家”让师生寄托哀思进行缅怀

先进创新,多维度整合,

全国大学中罕见的纪念性建筑

据不完全统计,复旦大学116年的办学历史中,登记烈士52人,其中重庆红岩革命烈士10人,是全国红岩烈士最多的大学。 为深入挖掘、整理和展示复旦大学革命先烈资源,为师生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支撑,弘扬“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复旦大学学校决定在邯郸校区设立标志性红色文化景观“烈士纪念雕塑及纪念广场”。

复旦“隆重恭迎烈士回家”让师生寄托哀思进行缅怀

该雕塑项目于2019年正式启动,从设计到完成历时近两年时间。 经过校内外专家反复论证,雕塑项目最终选址在向晖堂东侧、冰亭北侧广场、广场西入口处。 左边的花岗岩以雕刻的形式刻有52位复旦烈士的名字,右边的花岗岩勾勒出红岩烈士学生时代的形象,参照当年的服装,展现出热血沸腾的青春纪念年轻时的烈士。 中间的金属部分高耸而傲,表达了复旦英雄的坚韧和伟岸,象征着不屈的民族脊梁。

雕塑主体由花岗岩制成,烈士群像由铸铜制成,中间连接部分由不锈钢制成。 灰色花岗岩与黑色金属板的结合,凸显了雕塑的庄重与稳重。 连接部分采用现代装置艺术的材料和手法,表达当代审美意识,凸显雕塑的现代感。 花岗岩上刻有革命烈士的名字,显得庄严肃穆; 金属材质铸造出中间高耸的造型,体现出刚强硬朗的力量感; 右侧花岗岩勾勒出红岩烈士学生时代的形象,生动地达到了塑造效果。

“目前,如此大规模的纪念性建筑和红色纪念广场在全国高校中还比较少见,这次更加先进。” 作为雕塑及广场设计的负责人,上海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胡晓云表示,“以往的雕塑造型大多采用单一材质,但这次我们使用了三种材质,这是一项创新,创造了雕塑的现代感、几何感和力量感。”

此外,雕塑中的数十位人物并不对应具体的烈士,而是泛指复旦烈士群体,涵盖不同性别、职业、角色。 “但只要你仔细观察这些雕塑,你就能看到历史原型人物的影子。” 胡晓云说道。

复旦“隆重恭迎烈士回家”让师生寄托哀思进行缅怀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需要有穿透力的生动场景

如何将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今年1月,焦扬在《共产党宣言》陈列馆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需要理论教育,需要思想教育,需要生动的场景,使理论教育、思想教育深入开展”。教育可以尽可能生动、真实,结合具有穿透力的场景,真正深入大脑、深入内心,直击灵魂。”

为此,王道故居被建成《共产党宣言》展厅,定位为“信仰之源”,打造成为传播真理的阵地、追寻信仰力量的场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 情景党课、情景思政课在这里设立,杨浦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学生实践基地在这里揭牌,杨浦区学生“星火传承”这里成立了志愿服务队。 从形式到内涵,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据了解,九原爱国教育综合体的修缮和展示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今天烈士雕塑的落成与纪念广场如出一辙。 在学校最好的地方,让烈士回家,让师生在学校时感受到烈士的英雄事迹和学校的红色基因。

复旦“隆重恭迎烈士回家”让师生寄托哀思进行缅怀

雕塑设计理念强调雕塑与周围环境的有机融合。 雕塑背后的烈士纪念广场以草坪为主体,定位为学校新的重要红色景观。 草坪两侧设有长凳,音响、灯光和绿植,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有很好的休闲效果。 草坪由非观赏草组成,老师和学生可以在这里记忆、休息和学习。

复旦“隆重恭迎烈士回家”让师生寄托哀思进行缅怀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好的纪念是奋斗

70年前的今天,是抗美援朝烈士于恩欣英勇牺牲在战场上的日子。 在复旦烈士纪念雕塑前,儿子余志成动情地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父亲坚决支持东北建设,保证了公路运输线路畅通无阻的故事。他在轰炸敌机时悲惨牺牲。

今年86岁的于志成,腿脚不方便,所以他仍然坚持在那里。 他说:“父亲一生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在沈阳与母亲告别时,‘相信党组织,听从组织安排’是他的遗言。70年过去了,他的话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听党话、跟党走,要把为国家、为民族能想到的红色思想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复旦“隆重恭迎烈士回家”让师生寄托哀思进行缅怀

除于恩欣烈士家属外,费贡、姚明达、何以文、王水、高汝和、崔建平、卢军等烈士家属参加了雕塑揭幕及纪念活动。 今天也是王水烈士的纪念日。

“烈士们的英雄灵魂应该成为我们复旦精神的一部分。过去烈士们的事迹也许不是每个校友、老师和学生都清楚地了解,但烈士广场和雕塑的建成,让革命精神以一种有形的方式存在于我们心中。” 郑兆礼说道。

对于新时代复旦人如何传承烈士精神,他说:“复旦精神始终如一,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弘扬这种烈士精神。首先要学习文化增长知识,培养技能。其次,不要忘记自己的红色基因,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人。”

诗歌创作者、朗诵者、国务学院2018级本科生崔玉清介绍:“这首诗主要介绍了复旦两位烈士王璞、胡其芬的故事,同时融入了当今时代的英雄人物。英雄是时代需要的,不仅在战争时期就存在,在保卫边疆、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批英雄,所以我们进行了传承和传承。把革命先烈的事迹和真正的英雄事迹融入到我们的创作中。”

参加活动的航空航天系学生党员、研究生卢凯表示,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和无私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动。 “没有前人的贡献,就没有我们和平年代的一切。”

复旦“隆重恭迎烈士回家”让师生寄托哀思进行缅怀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