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雕刻资讯

“徽州三雕”: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徽州三雕”: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编者注:

我一直对生活很执着,从来没有梦想过去惠州。

古徽州历史悠久,山水秀丽,人杰地灵。 历来以商贾云集、文风昌盛而闻名中外。 在丰富多彩的徽州文化中,“徽州三雕”作为建筑雕刻装饰艺术中的瑰宝,赢得了世人的瞩目。 2006年,“徽州三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得到保护和弘扬。

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出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徽雕艺术》,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徽州三雕”: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徽州地区是指现在的黄山市。 此外,江西绩溪县、婺源县也属于古徽州范围。 地处皖、赣、浙三省交界处,周围青山叠翠。 徽州人民沿新安江(新安江)建城。 在徽州“七山、一水、一田、半路半庄园”的地理形势下,徽州人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十分贫困。 在土地贫瘠、人民贫困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徽州人不得不另谋生路,要么学手艺,要么从商。 徽州人走出去,到世界各地经商,现实的社会环境逐渐造就了徽商的辉煌。 从明代中期到清末,徽商凭借雄厚的商业资本称霸全国商界近四百年,在中国经济商业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

在“万物皆下品,唯读书为高”和“士、农、工、商”位列前三的封建礼教影响下,徽州人历来把科举读书视为第一荣誉。 为了给徽州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彰显徽州人民财富和地位的双重荣耀,在徽商的资金支持下,广泛修建了府邸、花园、祠堂,也得到了徽州人的大力支持。封建王权青睐修建各种建筑。 与牌坊类似,是纪念祖先的地方。 然而,封建社会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即使有财力,也不能随意修建大型建筑工程,更不能不按规定建造。 无奈之下,徽州人为了彰显自己的高贵和荣耀,将精力投入到建筑的装饰和家具器皿的精美雕刻上。

徽州雕塑文化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形成的。 徽州雕刻文化所展现的“徽州三雕”技艺,包括木雕、砖雕、石雕,广泛应用于徽州的建筑和装饰中。

徽州三雕艺术形成于宋代。 明代尤其是明代中期达到鼎盛,明清时期继续盛行。 明初,徽章雕刻与其他地区雕刻的差距尚未拉大。 相应地,它们都比较粗糙,不强调精细的雕刻和装饰,以平面浮雕和浅浮雕为主。 到了明代中叶,徽章雕刻逐渐注重内容丰富、雕刻细致,多采用深浮雕和圆雕。 镂空雕刻的水平也是前所未有的。 有的镂空多达十层,甚至模仿真实场景。 且不说亭台楼阁、山水树木、人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各种景物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徽州雕刻大师的高超技艺。

“徽州三雕”: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木雕是徽州雕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山多地少,盛产铁杉、松木等木材。 因此,徽派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里面是木框架,外面是砖石。 徽派建筑的特点让木雕艺术在装饰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屋梁、堂柱、栏杆、门窗、桌椅等均饰有雕刻。 题材以典故、民间故事为题材,刻有山水人物、花鸟虫兽、图案装饰等。木雕图案和雕刻技法根据装饰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色调。 木雕大多采用浮雕、镂空等手法来体现艺术效果。 深浮雕、多层镂空雕刻技艺,主要得益于明代中期以后徽商财力空前增加。 但封建等级制度对建筑规模的控制十分讲究。 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徽商想要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荣誉。 ,最终形成了木雕艺术的细化,成为徽州木雕的主流。

“徽州三雕”: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砖雕在徽派建筑和装饰中也广泛应用。 徽派建筑不仅是木结构的,外墙也大多是砖砌的。 砖块由粘土制成,质地坚硬。 徽州砖雕以青砖为载体,描绘羽花、龙虎狮、森林山水、戏剧人物等,通过精心雕琢展现艺术效果。 砖雕一般用于房屋门套、门楼、八字墙、屋脊等,有的甚至将门套做成挂花门式,以示富丽堂皇。 徽州砖雕的造型来源于汉画像砖。 汉画像砖是一种表面刻有图案、彩绘或雕刻图案的建筑用砖。 战国时期,这种砖画被用来反映当时的民俗风情。 徽州砖雕与木雕相似。 图案也从早期的粗犷、简单,发展到后期的精致、华丽。 明代以前,砖雕风格朴素,用刀性强,注重整体效果。 到了清代,人们逐渐注重细致构图,加深了层雕结构,可达数十层。 徽州砖雕发展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泛。 它在徽派建筑领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同时,其材质简单、灵活,能够更好地融入生活。

“徽州三雕”: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石雕是徽州雕刻文化的又一代表。 由于木雕不能长期暴露在室外,能经受风雨; 砖雕由于徽州的建筑风格也有局限性; 石雕在某些方面可以弥补前两者的不足,满足人们的需求。 徽州石雕的材料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青黑色的黟县青石,二是棕色的茶园石。 两者有不同的颜色和外观。 石雕广泛分布于徽州城乡,种类繁多。 主要用于祠堂、房屋的柱子、门墙,以及牌坊、墓葬等的装饰,属于浮雕、圆雕艺术,享有很高的声誉。 徽州石雕的题材受雕刻材料本身的限制,不像木雕、砖雕那么复杂。 主要包括动植物图像、古代图案、书法等。 至于人物、故事、风景,则比较少见。 从雕刻风格来看,浮雕主要是浅透雕和平雕。 圆雕一体化趋势明显。 刀工精巧、朴素,但不像木雕、砖雕那样精致繁琐。

徽州地区遗留下来的石雕建筑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牌坊。 歙县牌坊最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徐国石牌坊。 徐国石坊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 石坊四面有八根柱子,呈“口”字形,故俗称“八足牌坊”。 石坊是一座有脊、吻、斗拱的仿木结构建筑。 由前后各两间三间四柱三层石坊和左右两间单间两柱三层石坊组成。 石头全部采用绿茶园石。 石头坚硬,厚重。 有些石头重达四五吨。 石坊的雕刻艺术更是巧妙。 每一根石柱、每一根横梁、每一块牌匾、每一块斗拱、每一只飞禽,都饰有精美的雕刻。 石基上立着12只狮子,前后四只,左右两只,造型各异,栩栩如生。 这些“个性化”的雕刻设计巧妙地表达了牌坊主人徐国的思想和社会成就。 此外,休宁王友敦墓内有石人、石马雕塑及墓碑铭文,也可视为徽州石雕的代表。 历代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石雕艺术家。 只有黄鼎、朱云良、于翔等人留下了名字。 新中国成立后,徽州石雕技艺得到恢复和发展。

徽州人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影响了徽州雕刻的观念。 从徽章雕刻的内容来看,多为神话典故、历史典故、戏曲故事、民间传说、生活习俗等情节性的人物、故事、场景。 其中人物、花鸟、走兽、器物、山川,各不相同; 动物图案层出不穷,如麒麟、狮子、牛、羊、马、鹿等; 花鸟图案更是多种多样,花枝叶排列得当,鸟虫鱼书写如天使。 同时,徽雕常常利用雕刻图案来表达场景和事件中的情感。 比如莲花和螃蟹代表和谐,蝙蝠代表祝福,单骑千里的典故表达忠诚等等。 徽州三雕可以说是民间艺术与文人品味的完美结合,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情感和人文伦理。

如今,徽州地区还残留着无数的徽州雕刻。 在歙县的步行街、牌楼、包氏宗祠、黟县宏村、西递等地,随处可见雕梁画栋的檐壁,或木石,或山水楼阁,或人物花鸟,无一不是栩栩如生。

徽雕除了悠久的建筑装饰之外,更是留给后人的一种艺术文化。 徽雕艺术作为民族文化之一,传承了数百年,至今仍在持续发展。 当我们回顾历史,顺着徽记上刻下的文物影子,不难想象那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和风俗习惯。 徽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用看不见的“文字”书写了历史的年轮。 对于研究徽州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2006年5月20日,“徽州三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望未来,徽州雕刻作为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将不断融入徽州地域文化,吸收更多外来艺术精华,让这一文化史上的奇观不断创新、不断发扬光大。 同时,随着文化产业化,徽雕也将运用更多科技手段实现商品化,融入我们的生活。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