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至上海的T109次列车餐车上,摆放着雕刻有“内在美”的月季花、盘子上用萝卜雕刻的仙鹤、用西瓜制作的食物雕塑。 如果不是摇晃的车厢和后退的车窗,景色让人感觉就像坐在星级酒店的餐厅里一样。 这些美食雕塑是王金良为改善游客就餐体验而提出的“小创意”。 图为王金良制作的食雕作品。新华网 陈彦特 摄
现任北京客运段出行服务车间党支部书记的王金良,负责北京客运段常速列车列车餐食供应工作。 2019年,他将以60岁的年龄退休。这将是他在北京铁路局北京客运段工作的最后一个春节。 40多年来,他从一名厨师成长为厨师、餐车经理,再到现在的旅行社车间党支部书记。 如今,已经很难再看到他在餐车后厨房大展厨艺了,但每次轮班他还是要站出来。 图为王金良制作美食雕塑“西瓜杯”。新华网陈彦特摄
王金良1978年12月参加工作,在北京火车段(北京客运段前身)担任厨师。 他向餐车师傅学习搬煤、生火,然后做饭。 他在火车餐车里经历了炉灶时代和煤气时代。 ,电磁炉时代。 在此期间,他还报名学习了美食雕刻的绝活,成为餐车厨师团队中的“明星”。 他收藏了一堆让他爱不释手的“东西”,都是用来雕刻食物的器具。 它们浓缩了他近40年的记忆。 图为王金良的“古石”食雕工具。新华网 陈彦特 摄
如今,走上管理岗位的王金良很少在厨房一线工作,但每逢喜事,他都会炫耀这些“家伙的东西”。 他说,雕刻已经逐渐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有时他可以买几块钱,切一根胡萝卜,既可以平静心情,又可以锻炼手艺。 图为王金良正在制作雕刻西瓜杯。新华网 陈彦特 摄
王金良告诉记者,由于火车餐厅的特殊性,车体晃动,乘客人群多样,乘客上下车频繁,所以雕刻不仅要相对精致,而且要速度快。 他笑着说道,现在他的眼睛有些刺眼,动作也变慢了,速度也没有以前那么快了。 图为王金良戴着眼镜制作西瓜杯。新华网陈彦特摄
他常常要求自己,做的菜首先要赏心悦目,其次才是色香味俱全。 只有精湛的厨艺,游客才会愿意付费。 图为王金良在厨房制作西瓜杯。新华网陈彦特摄
王金良说,一开始他喜欢吃雕刻品,后来他尝试在餐车上推广。 没想到反响还不错。 他说:“要靠结果生存,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独特的技能。” 图为完成后的西瓜杯。新华网陈彦特摄
作为餐车厨师,他希望照顾好每一个急促的胃。 王金良认为,现在人们对食物和厨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他在餐食、炒菜中加入雕花装饰,提高旅客的就餐体验。 图为王金良制作鹤式食品雕塑。新华网 陈彦特 摄
当然,基本的正餐仍然是最重要的工作,是厨师的基本功。 雕刻是锦上添花。 图为王金良在准备饭菜。新华网 陈彦特 摄
他回忆,当他还在一线跑车工作时,他不仅要在厨房准备饭菜,还要推着餐车到马车上送餐。 他经常和乘客开玩笑说:“把食物放在牙齿上不花钱。” 图为王金亮拎着自己煮的蔬菜走出厨房。新华网陈彦特摄
图为王金良以往的学习笔记。新华网 陈彦特 摄
每当看到一道好看的菜,他都会用图片记录下来,以便日后烹饪时能受到启发。新华网 陈彦特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