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著名玉雕大师江辉学习人物雕刻。 当时,为了尽快掌握玉雕技艺,他早来晚走,刻苦学习、苦练。 整个工厂每天八点就开始上班,他七点就到工厂开机器开始工作。 就这样,他不到一年就成为了学徒; 他的第一件玉雕《飞天》获得了成功。 1980年,邵景星在全厂技术考核中被评为第一名; 1982年被授予市劳动模范称号。
邵景行的玉雕创作起点很高,因为他在生活、实践和书籍中不断吸收创作的源泉和营养。 他曾经连续几年去图书馆晚上读书学习。 他相信古语“开卷有益”。 玉石的雕刻和鉴定非常重要。 一块玉石的价值首先要以良好的眼力来判断。 玉雕大师的眼光来自于对各种玉石反复细致的观察和比较所获得的感悟。 邵景行对玉器研究得如痴如醉。 他常常看着一块玉石,翻来覆去,赏色琢磨,就像品茶高手一样。 即便是在睡梦中,他也不时和于石开玩笑互动。 为了鉴玉、寻找美玉,他几乎走遍了云南、新疆等玉石产地。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洞察力了解了各种玉石的性格和气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玉料专家。
邵景行是一个踏实的人,做事更是脚踏实地。 1988年至1992年在香港办厂的四年间,邵景兴接手了港商为台湾订购龙纹空心玉坠的工作。 他带领员工生龙活虎,每月按要求完成300项生产任务。 香港商界人士赞叹邵景行为“龙师”。 邵景行乐呵呵地摆手:“别这么说,龙是中华民族心中至高无上的图腾,我怎么能主宰龙呢?” 港商赶紧改口:“对对对,你是港台第一。” 龙!”一时间,邵景行“港台第一龙”的绰号在港台业界传开。——“这名字真好!”如今,邵景行依然喜气洋洋。他回忆起过去。
邵景行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 他认为创作玉雕首先要有好的创意,好的创意靠创新。 他说,当他工作十年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无敌的。 然而,当他1992年回到阜新,成为第一家注册的个体玉石工艺厂时,他突然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了。 创作玉雕新作品是快乐的,也是辛苦的。 玉是一种非常娇嫩的东西。 就阜新地区而言,从察海玉石加工的延续和发展到现在,有过繁荣时期,也有过中断时期。 从雕刻到雕刻,从完全手工到手工与机械相结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邵景行谦虚地说,自己只是这滚滚历史长河中的一点点。 尽管他现在已经是知名的玉雕大师,拥有一家拥有20多名员工的玉雕工厂,但他仍然每天在机器上工作6个小时。 无论是在机器上,还是在设计台前,邵景兴始终把玉雕的创意创新摆在突出的位置。
他凭借娴熟的技艺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巧妙地将题材与恰当的玉材结合起来,创作出魅力无穷、趣味无穷的玉雕作品。 例如荣获中国玉雕奖优秀奖的《枫桥夜泊》,取唐代张继绝句的意韵,采用阜新冰型藏红玉髓玛瑙,结合细致以写意的笔法表现了枫桥上停泊一夜的小船的情景。 。 夜晚的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客船在江枫和渔火的映衬下,尤其是远处河面上的明月呈现出美丽的色彩,既巧妙又自然。 精彩且富有表现力。 邵景行的幸福生活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热爱。 他用新颖的创作视野来传达生活的乐趣。 《童趣》是他为追忆快乐童年而创作的一件玉雕作品。 浅绿色的河水泛着淡淡的波浪。 当顽皮的男孩在水里玩耍的那一刻,我和那只从水里钻出来的小青蛙,顽皮地定格在象牙白的玛瑙雕刻里,目不转睛地看着对方。 邵景行指着玉雕《童趣》彩色照片中那个淘气的男孩问我:“你小时候也这样玩过水吗?” 然后他很无辜地说:“这就是我。” 我注意到他说话的时候,脸上充满了满足。
邵景行在幸福中雕琢玉石,完成玉件的生产和流通过程。 当然,他也有不开心的时候。 让他不高兴的是,他的作品不被别人理解和接受。 《烛光》是他以“春蚕死不完,蜡炬泪未干,化为灰”的诗情为基础创作的玉雕作品,歌颂“燃烧”的高贵品质。自己并照亮他人”。 用料考究:古烛台由墨绿色玛瑙雕刻而成,色调庄重古朴。 蜡烛采用的是水晶与玛瑙共生的玉石材质,巧妙地运用俏丽的色彩来表现灯头上燃烧的红色火焰,堪称点睛之笔。 邵景行表示,这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他带着这部作品去参加省级奖项,期望一定能拿到名次,结果事与愿违。 作品不仅没有获奖,还被批评为禁忌话题——“坐蜡”(民间说法)。 做事不做好反而惹事生非的人被称为“坐蜡”)。 他的爱人也指责他设计并制作了这件作品。 世俗偏见之下,邵景行无奈一笑,匆匆卖掉。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他创作的非凡品质。
邵景行更多的是分享收获中的快乐。 2003年,《爱的五步》荣获中国玉雕天工奖最佳创意奖。 2005年《庄周蝶梦》获辽宁省“玉爵杯”玉雕大赛金奖。 同年还荣获中国专利外观设计金奖。 据不完全统计,邵景行曾荣获省级以上玉雕奖20余项。 先后晋升为辽宁省玉雕特级大师、中国玉雕高级技师。
邵景兴对玉雕工艺品的发展充满热情。 他走遍大江南北,28年时间,在全国各地带出数千名弟子。 辽宁省九位玉雕大师中,有四位是他的徒弟:马宝俊、邵丽玲、曹丽丽、李亚娜。 每个徒弟离开后,邵景行都会给他装备,并载他一程。 谈起阜新打造“中国玛瑙之都”,邵景兴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他认为,阜新玛瑙玉雕产业发展迅速,令人振奋。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社会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 后备力量不足:一是人才急需培养,二是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只有培养大批创新型玉雕人才,创造出具有个人魅力的玉雕产品,阜新玛瑙玉雕产业才能拥有不竭的活力,蓬勃发展。
邵景行在玉雕艺术的世界里快乐地工作和生活。 他自然是高兴的。 如果他走在街上,人们不认识他,就很难将他与艺术联系起来。 但我觉得这是他极其可贵的品格和情操。 这种完全无意识的掩盖,源于自然、纯朴、源于他的本性。 他视自己的事业为神圣,一刻也不敢给自己打上浮躁的烙印。 这是真正的“淡出”和“淡入”,没有任何虚假的修饰。 快乐的玉雕大师邵景行在他自然快乐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创造着玉雕艺术的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