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些栩栩如生、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马俑和车马俑外,汉代还有一种将马神化、使马长出翅膀的造型。 如陕西西安灞桥出土的一件汉代彩陶卧马,鬃毛直立,肋骨饰有羽毛。 它有点像西方古代神话中的飞马座。 这是受西方文化因素的影响吗?
故宫博物院藏汉代奔马摆件,长7.6厘米,宽6.2厘米
这种长着翅膀的神马,或许就是汉代人心目中的“天马”。 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据说西汉武帝得到了一只从窝瓦跳出来的天马。 窝洼是今甘肃省敦煌市附近的一个湖泊。 当地人说,春天的时候,经常能看到飞马跃出湖面,与湖边草原上的普通马交配。 这些凡马与飞马座交配后所生的小马驹被称为“龙驹”,是非凡的马匹。 汉武帝听说天马出现在人间,大喜,吟唱《天马歌》来赞美它。 事实上,根据李斐对《汉书》的注释,当时在敦煌劳作的一名囚犯在野马中发现了一匹特殊的马,并设法捕获它并进献给皇帝。 为了凸显这匹马的神奇,就创造了飞马跃出水面的神话。
汉代陶马,故宫博物院藏,高44.5厘米,长42.0厘米
自汉代以来,飞马座的形象就经常出现在各种描绘天空的绘画中。 例如,甘肃酒泉丁家扎就发现了多座十六国时期官员墓葬。 其中5号墓有多幅保存完好的彩色墓室壁画。 里面可以看到一匹神飞马,在象征天空的墓顶上“驰骋”。 脚下群山起伏,云雾缭绕。 为了表现飞翔的天马,古代图像中出现了另一种长着翅膀的神马。 早在汉初,这种带翅膀的神像就出现在中原的艺术品中。
汉玉飞马 国立故宫博物院 长7.5厘米 宽3厘米 高5.5厘米
例如,陕西咸阳出土的一件西汉羽人骑马玉雕,奔马的胸口和肋骨之间刻有羽翼。 不过,不少学者认为,有翼神兽的概念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而应该起源于西方古代文明。 这种文化因素在中亚、西亚、古希腊文化中是一致的。 早在3000多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亚述文化就创造了大量带翼公牛、狮子、山羊等巨型雕塑,古代波斯文化中也有带翼飞马。 这种神兽形象在欧洲广泛流行,成为神话传说和艺术创作的传统题材。 与商代同一时代,从未出土过类似翼兽的文物。
汉代镂空双马章 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北方诸国已流行各种带翅膀的神怪形象。 出土了大量相关文物,从青铜器、玉雕到陶器等。 这或许表明中原与西域乃至中西亚的文化接触在周代就已存在。 汉代文物中也有翼兽元素的例子,比如河南偃师出土的大型石雕辟邪。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翼神兽在各类文物的艺术造型中出现得更加频繁。 尤其是东汉以来,以天禄、九邪为代表的大型石雕,给人们留下了神兽长有翅膀的印象。 因此,在飞马座的形象塑造中也出现了添加翅膀的图案。 这成为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典型的神奇形象,也是汉代人们心目中马形象的最高表现。
咸阳博物馆收藏有西汉骑兵俑。 灰陶彩塑俑高约68厘米。 出土于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陪葬坑中。
本文节选自《故宫》2014年1月号赵超《汉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