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王林乙和王合内在杨益胡同自家院子里合影。黑白照片
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中国青年与法国姑娘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 他们在法国巴黎相识,并在战争爆发时一起返回中国。 他们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战乱与动乱,和平与孤独……只是……他们对雕塑艺术的真诚追求,对爱情的忠诚一直伴随着他们的一生。 他们没有继承人。 生前,他们将全部作品和文献捐赠给了家乡中央美术学院。 他们是王临邑和王合内。
2016年3月4日,继在中国美术馆首次亮相并引起轰动后,《挚爱的雕塑——王临邑、王合内作品文献展》再次回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老人们的珍贵文献和作品手稿终于与他们毕生心血的校园融为一体,完成了文化文脉的传承和精神的回归。
王林乙在里昂国立美术学院学习雕塑的黑白照片,1930 年
《影子》:我爱人的一生
王林一、王合内是中央美术学院著名教授。 他们没有继承人。 根据他们生前的遗愿,他们的所有私人物品和作品均捐赠给中央美术学院,并保存在美术馆内。 经过近十年的全面整理,数百件作品、数千件文献最终被分类、登记、拍照、修复,出土了大量珍贵的作品和史料。
1924年,王临乙考入上海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李毅士。 1926年,王临翼在上海结识了徐悲鸿,两人结为终身好友。 王临邑深受徐悲鸿的赏识。 1929年,在徐悲鸿的帮助下,王临乙留学法国,学习雕塑。1932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次年,他认识了法国女孩蕾妮·尼克尔并坠入爱河。 1937年,新婚夫妇毅然回国,蕾妮·尼克尔更名为王合内。 当王合内第一次来到中国时,还没来得及感受中国的美好,“七七事变”爆发,他踏上了逃亡之路。 这种混乱的生活直到新中国成立才结束。
半个多世纪的相处,他们经历了种种磨难、风风雨雨。 他们没有名利,没有孩子,甚至没有多少平静的日子,但他们仍然忠贞不渝,彼此珍惜。 王林一和王河内的遗物中有几本20世纪30年代和1940年代拍摄的照片集。 这些照片是他们亲自整理整理的,大部分都是人物风景照。 他们的前半生,历经岁月沧桑留存下来的实物作品并不多,但有各种文献资料支撑着他们早期的艺术创作经历。 王临乙许多失传的作品至今仍有照片可供参考。
20世纪80年代王合内与猫的黑白照片
“雕像”:深受喜爱的雕塑
漫长的岁月里,彼此分离,他们从未放弃过雕塑。 早年留学法国,一生探索西方现代雕塑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另一个来自法国,将大半生奉献给了这片曾经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土地。 他们的艺术创作经历独特,对艺术的热爱是真挚的。
王临乙是中国现代雕塑的先驱之一,也是与徐悲鸿共同创建中央美术学院的组织者之一。 1953年至1955年“五月三十运动”的创作可以说是王临乙纪念性雕塑生涯的里程碑。 在“五三十运动”浮雕的创作中,王林乙生动地表现了工人队伍严肃紧张的气氛和厚重。 有力的脚步充分体现了他在雕塑创作中强大的掌控全局的能力。 《五月三十运动》的创作可以说是王临乙纪念性雕塑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 展览以这幅震撼人心的作品开始,随后开始对王林乙、王河内艺术生涯的叙述和讨论。
1985年,王林乙和王合内欣赏王合内的雕塑小品《欢迎光临》。 1985年的彩色照片。
除纪念性雕塑外,王临乙的肖像创作始终保持着对人物整体性的把握。 那些附带的、表面的东西都被抛弃了,留下了他理性概括的特点,就是朴实而真实的“人民颂歌”。 《棉纺厂姑娘》(1956)、《焦裕禄肖像》(1956)、《姑娘的头》(1962)等作品摒弃了繁琐的细节,注重对眼睛、鼻子、嘴巴的描绘,但仍然传达物体。 独特的精神气质。
王合内的雕塑作品呈现出独特的特色。 在她对鲁迅、宋庆龄、曾竹韶、华天佑等人物的想象中,她以一个法国华人的视角展现了对中国人物的观察,更显得有趣。 人们感受到她对中国、对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热爱。 动物雕塑是王河内艺术的一大特色。 在《豹》(1979)等作品中,她吸收了秦汉动物雕塑的野性之美和雄伟气势,并从“避邪”等传统形象中获得灵感。 中国传统艺术 线性之美在王合内的雕塑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这种融合既不是僵化的,也不是人为的。 “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都存在于王合内的作品中。 得到了平衡。
王临乙于1997年7月16日因病去世,享年89岁。追悼会上,王河内最后一次吻别心爱的终生伴侣。彩照1997年
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美术馆共同策划了本次展览,并计划将两位先生的雕塑全部制成青铜器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该项目入选文化部“2015年度全国美术作品收藏捐赠奖项目”。展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持续半个多世纪的传奇故事,而对两位先生的学术研究才刚刚开始(本文中的历史照片均选自中央美术学院博物馆收藏的王临邑、王河内留下的照片集)。
雕塑家司徒兆光、雕塑家刘焕章、王林一、王合内的养女常沙娜、雕塑家盛扬、雕塑家曹春生等出席开幕式
王林乙雕塑《焦裕禄》等
观众观看王合内雕像
王鹤内 鲁迅半身石膏圆雕,1957年
王河内动物雕像
王河内母爱石膏圆雕,1980年代,97×87×107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