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公博现场创作黄杨木雕。记者周建平 摄
□记者陈爱红
通讯员 陈敏健
刻刀飘走,锯末飞扬,济公的形象渐渐出现在一块普通的木头上。 昨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公博在宁波117艺术中心展出黄杨木雕作品。 高公博本人也在现场进行了雕刻表演,大约十分钟就雕刻出了一件作品。
6位师兄中,只有他还在坚持
高公博,67岁,温州乐清人。 昨天,他带着工具来到现场进行雕刻表演。
木凳上固定着一块带皮的黄杨木进行雕刻。 高公博挥舞着刻刀,在木头的上端刻出鼻子和嘴巴。 撞击声和飞扬的木屑吸引了游客的注意力。
随着刻刀的升降,肩膀、帽子、衣服等逐渐清晰,济公的形象浮现出来。 高公博拿起半成品看了一会儿,然后将其固定在凳子上,用小切刀进行修改。 最后,他自信地把作品取下来展示给参观者看。 整个过程只花了大约十分钟。 观众们惊叹不已,纷纷为他鼓掌。 细心的参观者看到,高公博的额头上已经出现了大颗大颗的汗珠。
高公博说,一起学习的六名徒弟中,目前只有他一人还在从事雕塑工作,其他人都转行了。 他现场展示的,是他独创的分雕技艺。 他想通过创新和推广,将黄杨雕刻技艺传承下去。
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寻求创新
此次展出的70余件作品中,既有传统的圆雕,也有高公博创新的根雕、写意雕、分雕等。
《三侠战吕布》是传统圆雕作品,人物表情生动,战马鬃毛飞扬。
皮雕雕刻的《城里人》系列共22幅。 奉化溪口的叶先生在这组作品前驻足良久,指着《磨刀器》向其他参观者讲解:“这是一个抽象的作品,但也很生动。两只手磨刀器的部分与头一样大,刻意不成比例,以突出他的双手。这些作品看似粗糙,但实际上,作者故意只展示了基本部分,给眼睛留有空间。一个人的想象力。”
根雕作品《墙外蹄声》表现的是两个骑手坐在奔马之上。 这件作品只雕刻了天然树根约10%的空间,雕刻出一张抽象的脸,并在靠近肩膀的地方钻了一个小孔以显示人的手臂,而作品中的两匹马和另一个人物则由树根的自然形态。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作品不仅吸引了来自宁波的当地游客,还吸引了一些来自江西、海南的藏族朋友。
“保护传承人,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袁力昨天从北京赶赴宁波出席启动仪式。 他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危害实际上是传承人的危害。 保护了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就得到了保护。 只要传承人带徒弟,非遗技艺就能传承下去。
据悉,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市文化广电局以“工匠无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和今年4月相关衍生品设计大赛。 大师作品系列展览。 本次展览是系列展览的第二期,将持续至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