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画家巴勃罗·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后来移居法国巴黎。 他是现代艺术的奠基人,也是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 他的一生如此辉煌,以至于他是生前在卢浮宫看到他的画作的极少数画家之一。 毕加索也是一位多产的画家。 据统计,他的作品共计近37000件,其中: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万幅、版画6121幅。
毕加索虽然有那么多画作,但他一生只画了14幅自画像,所占比例很小。 当我们将他人生中的第一张自画像与最后一张自画像进行比较时,我们会发现差距特别大。
当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以下14幅自画像时,我们会发现毕加索的这些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的作品逐渐成为他自己的。 最想要的风格。
第一幅画:1896年,15岁
这是毕加索的第一幅自画像。 当时,年仅15岁的毕加索刚刚进入巴塞罗那Lonja美术学院仅一年。 从这幅画中,他已经看到了他的潜力。 他的绘画功力令人惊叹,真是一个难得的天才。
第二幅画:1900年,19岁
毕加索19岁时曾说过:“我画得和14岁时的拉斐尔一样好”。 这显然不是吹牛。
第三幅画:1901年,20岁
1900年至1903年是毕加索的抑郁时期。 当时毕加索生活贫困,受到德加和贾西尔绘画风格的影响。 他在西班牙任教时,深受西班牙忧郁的影响。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深蓝色为主,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毕加索艺术生涯的“蓝色时期”。
第四张图:1906年,25岁
这个阶段,毕加索已经定居巴黎,经济日渐好转,他结识了人生中的初恋情人费尔南·奥利维尔。 这一时期毕加索轻快的绘画风格可以归因于“玫瑰时期”。
第五幅画:1907年,26岁
这一时期的毕加索已经开始了立体主义风格的创作,但仍然有受到保罗·塞尚影响的痕迹。
第六张图:1917年,36岁
毕加索的“古典时期”。 战争使得立体派画家各奔东西,各奔东西。 毕加索重新获得了色彩上的自由和个人品味,以及旺盛的精力。 毕加索当时住在意大利,在那里他遇到了毕加索的第一任妻子、芭蕾舞演员奥尔加·科洛娃(Olga Kohlova)。
第七幅画:1938年,57岁
这个时期的个人风格已经开始明显,很多人已经无法理解了。
第八张图:1965年,84岁
晚年的毕加索的画风更是让人难以理解,但风格已经很清晰了。
第九福:1966年,85岁
此时,毕加索已与他的第二任妻子杰奎琳·洛克结婚。 两人于1961年结婚,这位35岁的西班牙女子为晚年的毕加索创造了一个温馨的世界。
第十张图:1971年,90岁
老毕加索已经达到了立体派绘画的巅峰,他的自画像风格变得非常统一,与年轻时完全不同。
第十一张图:1972年,91岁
这幅画充分体现了立体主义。 看起来这张人脸是由三维几何图形、错位的五官、暗黑风格组成的。 虽然色彩斑斓,但乍一看还是有种莫名的悲伤的感觉。
第十二张图:1972年,91岁
毕加索曾经说过最经典的一句话“我可以在短时间内像大师一样画画,但我必须用一生的时间学习像孩子一样画画”。 他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如果不说这是毕加索,不懂艺术的人可能还真以为这是某个小孩子画的。
第十三张图:1972年,91岁
毕加索似乎特别喜欢突出的颧骨。 他后期的画几乎都有颧骨突出、眼睛放大、鼻孔特写的特点,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
第十四张图:1972年,91岁
这幅肖像画花了九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并在拍卖会上拍出了 4980 万美元的价格。 在这幅蜡笔画中,毕加索创造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人物:眼睛睁得大大的,似乎很恐慌,嘴唇紧闭,颧骨突出,面容憔悴——与他自己的完全不同。 实际上看起来像保龄球的脸。 这是毕加索内心的写照,是一个凝视死亡深渊、遗憾地思考人生的人的形象。
这样看来,我们似乎就能理解为什么第一幅自画像和最后一幅之间有这么大的差距了……这都是因为毕加索找到了自己的路。 (博物馆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