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听到人们谈论蜂蜡,蜂蜡这个词很流行。 它是什么? 蜂蜡就是琥珀,准确的说,是琥珀的一种。
琥珀色
琥珀是数千万年前松柏掉落的树脂。 埋入地下后,经过长时间的加热和加压,变成了石头——也就是树脂化石。 由于琥珀美丽,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喜爱的工艺品原料。
三星堆心形琥珀吊坠
我国考古出土的最早的琥珀制品很早。 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了一件心形琥珀吊坠。 [见图1] 你知道,这是一只蝉。 与我们更常见的玉蝉工艺类似:一侧刻有蝉背纹,另一侧刻有蝉腹纹。
在市场上,我们总听说佩戴某些宝石可以治疗某些疾病。 我们常常认为这种说法很可笑,更多的是一种商业炒作。 所谓“不加剂量只谈效果”都是无稽之谈。 即使有些天然矿物质含有一些对身体有益的活性成分,但能够通过皮肤吸收的量却是极少的。
琥珀石
我的祖先对琥珀有一些奇怪的幻想,其中有一些非常可爱,所以我不妨谈谈它们。
唐代《酉阳杂祖》中说,老虎死后,虎眼的精华沉入地下,化为宝石和琥珀。 当老虎死后,记住虎头的位置。 在没有月亮的夜晚,挖掘两英尺深即可获得琥珀。
北宋《茅亭客谈》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老虎的一只眼睛发光,另一只眼睛看见。 遇到这样的老虎,猎人杀死它后,就会记住虎头的位置,等到晚上没有月亮的时候。 ,挖到一尺多深,就能得到琥珀。
而直到明朝的《本草纲目》,大家都以为是一本科普书吧? 还说,老虎死后,灵魂入地,可以化作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是虎魂。
琥珀色
这些传说都是随口说说,很可能是根据以前不可靠的书籍改编的。 但这些都可以说明问题:那就是琥珀的地位。 因为在中国古代,龙和虎的形象受到尊崇,虎在人们心中一直是力量的象征。 虽然想象以虎灵生成琥珀是荒谬的,但它说明了琥珀是一种昂贵的材料。 历史上确实如此。 与黄金、玉石等宝石和稀有物品一样,琥珀也是古代用来体现宫廷、官僚和贵族地位的服饰和器皿之一。
汉代琥珀印章
在汉代,琥珀与珊瑚并列。 《后汉书·西域传》说“大秦国有琥珀”。 当时,人们应该知道琥珀产于西域和海底。 还有一些琥珀工艺品,大部分都不是实用物品,而是挂件、吊坠等,比如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琥珀印章。
清代琥珀杯
唐代以前就出现了琥珀实用器物。 唐朝人民自由自在,贸易繁荣。 大量琥珀从西域进口。 唐人觉得晶莹剔透的琥珀与酒相似,所以常用琥珀制作杯子等器皿。 李白《客游记》:“兰陵有美酒郁金香,玉碗盛琥珀光。”
琥珀在宋代中原地区仍然很盛行,但远不如同时期的辽金时期对琥珀的喜爱程度。 在中国历史上,对琥珀最热衷的是蒙古族和契丹族。 琥珀勺是历代神宫祭祀帝王的必备祭品。 目前,出土的辽代琥珀有2000多件。 当时最常见的蜂蜡雕刻题材之一是“元人骑狮”,这是一个人驯服狮子的形象。 该题材的人物、动物的描绘十分简单,不追求复杂的装饰; 但线条粗壮有力。 具有强烈的张力,代表了少数民族的勇敢,深受武元人民的喜爱。
琥珀色
明清时期,琥珀工艺达到鼎盛,有大量精美的作品代代相传。 一些古籍对于明代琥珀蜜等级的使用已有明确的记载。 张廷玉在《明史》卷六十六、六十七《御府志》中写道:“皇帝常服:定于洪武三年,折黑纱巾,盘领,窄袖袍。 ,还有一条由金、琥珀和犀牛制成的腰带。”
琥珀色皮带钩
“洪武六年,百姓不准用金、玉、玛瑙、珊瑚、琥珀做头巾。” 即“皇帝的便服,腰带上饰有金、琥珀、黄、黑犀牛角,百姓不得用金、玛瑙、珊瑚、琥珀”。 玉石、珊瑚、玛瑙、琥珀。”我们知道,由于朱元璋姓朱,他在起义时首先投奔了红领巾军,他与红色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年号也被称为“洪武”他还喜欢红色,因此,除了黄色之外,红色也是皇家颜色,是当时民间的禁忌。
清代血琥珀鼻烟壶
红色的地位在历史上也是空前的高。 你可以想象为什么当时的釉里红瓷器得到空前的发展。 因此,颜色介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琥珀,在明代就被确立为高色调,一般人是不允许使用的。
明代蜜蜡瑞兽
明代琥珀雕刻品较多,有帽子、衣服上的镶嵌物、背带等,还有大量的装饰品、把手、学习用具等。 最常见的雕刻题材是吉祥动物。 明代琥珀瑞兽雕刻颇具表现力。 大头大嘴的瑞兽线条饱满,细节丰富,神气十足。
清代 长寿字蜜蜡丝带
清代的雕刻大多是用蜂蜡磨成规则的圆形或几何形状。 雕刻同样精美,但与明代根据车形设计的各种吉祥动物图案相比,少了一些随意的设计,多了一些工整。 当然,和我们之前提到的清朝的具体历史条件是一样的——康干盛世。 由于国家的繁荣,贸易的繁荣,进口琥珀的数量增加,给当时的琥珀市场带来了大量的原料,为手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蜂蜡锦花柄
清代的雕刻风格沿袭了清人喜欢的繁复风格,比如这种带有极小叉纹和“锦地”的琥珀雕刻。 这块蜂蜡上有如此美丽的花卉和植物雕刻。 花草图案要达到这种程度是非常困难的。 此外,还有精美的“锦地”。 即使在现代雕塑中,此类物体也几乎看不见。 只是因为它的制作复杂、费时,现代雕刻大师很难集中精力进行如此细致的工作。
浓蜜蜡鼻烟壶
其实,在明清时期,古人就已经对琥珀有了相当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鉴别琥珀也有了一些经验。 例如明代赵哲所著的《五杂祖》中记载:“琥珀,以血琥珀为最高,金琥珀次之,蜡琥珀最低。” 可见当时的审美与现在不太一样。 “蜂蜡”为上品,但从当时流传下来的器物和文字中可以看出,古代更喜欢透明的“金琥珀”。
清晰质感金琥珀一对杯
如今,琥珀被植物等杂质封存,是一种穿越时光的优雅。 清代顾英台在《博物馆概要》中提到“琥珀色红如鸡血”,以不沾土、锯末为佳。 反之,如果有锁和土木,那就不行了。 当时,含有杂质的琥珀被认为是较低等级的。
现在琥珀有优化的加工工艺,比如“提纯”,通过控制炉温和惰性气体在炉内熔化琥珀,可以去除里面的杂质和气泡。 听起来有点假,但其实这种工艺自古就有,古人也玩过。 明末清初所著的《物理小知识·卷七》记载:“广中油煮蜂蜡,可制金琥珀”。 可见,利用热处理将不透明蜂蜡变成金琥珀的方法,早在清朝初期就已为人所知。 是的,明代也有用桃胶加热假琥珀的记载,造假的情况并不少见。 一般来说,明清时期出土的琥珀大多品质上乘,颜色鲜艳均匀,而且当时的雕刻技术非常精湛,达到了今天仍然无法达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