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雕刻资讯

寿山石雕作品中的竹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

寿山石雕在雕刻题材的选择上非常讲究,竹子是最常见的雕刻题材。 在许多寿山石雕中都可以欣赏到竹子的英姿。 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贵的象征,有着美好的寓意。 那么我们来看看竹子有什么意境。

竹、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 古人对竹子的喜爱是非常深的! 有句话叫“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千百年来,有关竹的诗文不计其数,涌现出宋代温玉恪、清代郑板桥等一大批竹画大师。

浅谈寿山石雕刻作品中的竹

南北朝是我国道教形成的初期时期。 当时很多文人和官员都信奉“天师道”,也就是道教。

道教十分推崇竹子。 道家认为竹子是一种具有神秘力量的“灵芝”,可以多子多孙,延年益寿。

东晋建文帝还是会稽王时,已经结婚,没有孩子。 一位道士对他说:“公试时,可以在内北峪外种竹子,让美人在其下游泳。你是天上的神仙,大致是继承人。怀孕是保存下来的,出生也是考验。”长生不老,这是神秘人的神秘法则,对于修行之人来说,非常有效。” 后建文帝果真得了儿子,于是极力称赞竹子,百姓纷纷效仿,对竹子的喜爱之情日益盛行。

浅谈寿山石雕刻作品中的竹

宗教信仰下的竹恋遗风甚至一直延续到清末。 清代竹画中,若只画一根竹子,则称为“寿辰福图”,若多画几根竹子,则称为“龙孙寿山”。 ,道教说竹子可以多子多孙,由此可见其对长寿的深远影响。

“春晚不知道怎么丢了桃李,寒年深雪霜霜无从避免。” 竹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高尚品格和情操,也深深烙印在中华文化之中。

众所周知,寿山竹雕是中国民间雕刻艺术之一。 寿山石雕技艺丰富多样,精美成熟,在发展过程中广泛采用了思想,融汇了中国绘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和艺术精髓。 2006年5月20日,寿山竹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浅谈寿山石雕刻作品中的竹

唐代时期,国家经济繁荣,佛教兴盛,寿山寺建筑兴盛,寿山石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成熟。 南宋时期,寿山石矿已被开采。 从两幅《观石录》可以看出,宋代时寿山石已被大量开采。 还组建了专业和非专业雕刻队伍,寿山石也被列为贡品。

到了明代,寿山石的钮扣装饰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雕刻艺术家在继承古代玉印、铜印等纽扣装饰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造诣和独特的印艺风格。 寿山石印章已成为文人墨客的心爱之物和珍品。 宝藏。

浅谈寿山石雕刻作品中的竹

由于石牌、石饰的出现,寿山竹雕技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剑的工具、握持和操作都发生了变化。 过去的石俑主要是用肩上有木柄的长工具雕刻而成。 刀的方向往往呈现直线,这种方法显然不适合小印扣。

刀具已演变为手凿子和修剪器,完全由手控制。 刀的握法就像钢笔一样。 刀法刚柔相济,婉转流畅,所表达的形象雍容华贵,更加完美。 同时,受中国画高浮雕技法的影响,出现了皱纹、褶皱。 清雅干净,有真正的绘画感。 从此,寿山竹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浅谈寿山石雕刻作品中的竹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