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填写单位:聊城市东昌府区文化和旅游局
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完成:任永健、王庆友、崔翔、付林、任惠娟
翟婷婷 王树峰 于凤岗 姜鹏飞
聊城市东昌府区是中国民间艺术(雕葫芦)的故乡。 近年来,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昌雕葫芦的品牌优势,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集葫芦种植、加工销售、雕刻技艺传承、乡村民俗旅游体验于一体的新型文化旅游一体化业务。
一、项目概况
东昌葫芦雕刻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聊城市东昌府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雕刻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为带动,初步形成了葫芦种植、加工、营销的产业链特色。 布局清晰、布局合理、双重效应显着的葫芦文化生产加工体系,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软资源”文化有效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硬实力”,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葫芦雕刻技艺传承与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融为一体的新业态。
在实用性方面,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文化内涵,深度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乡村文化振兴等要素,打造集葫芦种植、加工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销售、葫芦文化传播与交流、雕刻技艺。 集传承、乡村民俗旅游体验、葫芦文化市场交易于一体的新型文旅融合业态,成为东昌府区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综合发展的典范。 葫芦文化艺术已成为东昌府区乃至聊城市的典范。 特色文化名片及形象代言。
在创新方面,一是实现了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参与者的创新。 东昌雕葫芦技艺保护传承团队由文旅部门、非遗中心、高校专家、传统工匠和非遗爱好者等组成,重点关注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培训,让传统雕葫芦得以传承。 “工匠”转变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工匠”,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体,彻底解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缺乏的问题。二是实现葫芦雕刻工艺的创新发展。从传统大众工艺品“蟋蟀葫芦”到高端艺术品,雕刻技艺不断创新,满足现代审美要求和生活需求,实现富有成效的积极保护和传承,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循环。文化遗产保护。三是实现葫芦雕刻技术开发平台创新。 打造了中国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知名品牌,形成了“办一场会议,打造一批精品,推广一批优质产品”的有效模式。一个地方的发展”。 四是实现文化业态创新,从单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转向发展葫芦文化产业,推出文旅融合的葫芦文化产品和葫芦文化服务。 “非遗+”以雕刻葫芦为龙头,跨界融合,创新了可批量定制的葫芦制作技艺,包括烙画、彩绘、机刻、手工雕刻等工艺,并不断提升打造葫芦文化产业链。 建立葫芦博物馆、葫芦交易市场以及葫芦风情小镇、葫芦淘宝村,实现传统葫芦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加快新旧转换的作用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示范方面,挖掘当地葫芦工艺的传统内涵,通过增加其不可替代性和文化附加值,有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活体保护和传承,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实现创造性转型与创新。 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2020年,项目核心基地唐邑镇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第三批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典型镇; “小葫芦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2020年度典型工作案例。
二、项目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考察山东时提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研究分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号召。 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挥更大作用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 一系列文件和规划为东昌葫芦文旅新业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东昌葫芦种植始于汉代,工艺生产始于宋代,盛于明清。 近年来,聊城市东昌府区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资源优势,在文化旅游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东昌雕葫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曾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深圳文博会、上海世博会、澳门艺术节、韩国首尔地球村庆典、法国巴黎孔子文化周等国内外知名展览。 还参加过辽宁葫芦岛葫芦协会、美国、日本葫芦协会等民间艺术展览。 集团建立联系,积极拓展国内外新市场。 加强与山东省民俗学会及部分高校的交流合作,不断提高东昌府区葫芦的艺术品味,为葫芦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艺术支撑。
三、总体目标
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深度挖掘潜力; 在文化上走得更深更广,从葫芦文化创意到葫芦文化与旅游共生,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的广度。 以东昌葫芦文化旅游新业态为载体,围绕“葫芦文化”核心吸引力,着力打造葫芦主题民俗旅游,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升级葫芦加工销售集散地打造成葫芦文化旅游目的地。 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东昌府区各类特色旅游资源,形成集“文化、生态、民俗、休闲”为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体系,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四、主要措施
1.政府引导并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当地政府将葫芦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了葫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以政府为主导,农业、服务业、文化、旅游等部门各司其职,形成了完整的组织机构。 制定了东昌葫芦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和总体规划。 通过打造葫芦文化艺术节,为全国葫芦产业户和葫芦爱好者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 葫芦文化发展协会的成立,旨在汇聚众多分散的葫芦产业户,引导他们深入挖掘葫芦文化底蕴,提高葫芦雕刻技艺,着力研发新产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保护传承,大力传播葫芦传统文化。 东昌府区共建成葫芦博物馆3个、葫芦雕刻培训中心5个,拥有葫芦雕刻传承人32人。 依托中国雕葫芦文化艺术之乡和山东省工艺葫芦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美誉,支持传承人开设实践中心、培训班、兴趣班,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传承”活动。遗产进校园和社区”活动。 水城小学“非物质文化学习基地”被教育部列入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优秀中华文化艺术传承基地,为葫芦文化新业态形成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旅游。
3、多措并举推进工业化、集约化生产。 一是扩大葫芦种植面积,支持民间艺人从事葫芦生产、研发和销售,规划葫芦文化产业园重点项目,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引导企业投资建设葫芦文化产业园。葫芦文化产业园。 二是培育葫芦雕传承人,积极参加国内外文化博览会,不断扩大对外宣传交流。 三是建立种植基地,培育新品种,成立葫芦经销公司,开辟网上销售渠道; 采用规模化市场运营和高端文化运营并行发展。
4、大胆创新,将工艺葫芦升级为文创产品。 在葫芦的生长过程中,通过扎、扎、拉等手法,让葫芦长成不同的造型,制成茶具、鼻烟壶、工艺灯等生活艺术品,丰富文化内涵提高葫芦的品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聚焦并结合现代时尚消费需求,依托与当代知名艺术家的创新合作,举办藏品展览及推介等活动,将葫芦工艺与当地剪纸、面塑等工艺相结合,打造实用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葫芦工艺。葫芦艺术的感染力、创新性和影响力,也实现了葫芦产业从传统的“葫芦加工”向“文化创意”的转变。
5、加强沟通,充分发挥葫芦文化艺术节的品牌引领作用。 2007年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四届葫芦文化艺术节,为国内外葫芦爱好者和营销人员提供了丰富的葫芦文化艺术品,为葫芦加工行业户提供了交流创意技艺的平台,有效促进了葫芦文化艺术节的发展。由此形成了葫芦文化旅游新业态。 参展企业数量从最初的10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2600多家,面积从周边4个省市发展到14个省、40多个城市。 营业额从600万元增长到1.2亿元。 葫芦文化艺术节不仅是聊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旅游产业品牌,也是国内葫芦文化交流最广泛、经贸最活跃的主题节日。
6、传承文化,出版《葫芦文化系列·东昌府卷》。 2018年,《葫芦文化系列·东昌府卷》发布仪式在第十二届葫芦文化艺术节举行。 《葫芦文化丛书》由中华书局出版。 编委会成员包括曲阜师范大学胡鲁教授、南开大学孟兆莲教授等知名学者,编辑团队权威、学术水平高、内容涵盖面广。 在国内葫芦文化研究中首屈一指。 东昌府区高度重视该丛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珍贵的资料。 《葫芦文化系列·东昌府卷》全面总结和梳理了东昌府区传统葫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葫芦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可持续发展明确了方向。
七、联动发展,加强一二三产业紧密联系。 加大与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合作,突破葫芦种植技术难题,探索种植过程中的产业升级和规模化组织模式; 探索艺术创作品牌化(包括加工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和批量产品质量标准化; 推动流通环节线上线下互动商务平台建设,多渠道拓展展示、宣传、销售模式。 形成种植、加工、销售、推广、研发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将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八、文旅融合促进葫芦文化旅游新业态形成。 借助葫芦生产加工核心基地唐邑镇民俗旅游区3A级景区平台,建设葫芦艺术博物馆和葫芦加工中心,着力打造芦庄品牌汤邑镇村被誉为“中国葫芦第一村”,丰富了景区内涵。 深入挖掘葫芦传统文化,开展葫芦观光、工艺体验等旅游休闲项目,通过让游客带动葫芦产业经济增长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参观葫芦种植加工园区,体验工艺加工过程,形成与文化旅游高度融合的新业态。
五、项目创新点
(一)整合资源、多元化参与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为基础,把发展葫芦文化产业作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东昌雕葫芦保护传承团队由文化旅游部门、非遗中心、高校专家、传统手工艺人和非遗爱好者组成。 重点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和培训,把传统雕葫芦“工匠”变成传统文化传承的“艺术家”,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缺乏的问题。 在资源整合、策划推广等方面,通过成立葫芦文化发展协会、举办葫芦文化艺术节、建设葫芦文化博物馆、参加国内外文化博览会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外沟通宣传,提升葫芦文化品牌影响力。 内部有效整合资源,引导葫芦大面积种植,推进市场化运作、整体推广,将分散加工的家庭式葫芦作坊发展成为集中化、规模化生产的产业园区。
(二)创新与市场支持
通过研发,实现了传统大众工艺品“蟋蟀葫芦”向高端艺术品的转变。 雕刻技艺不断创新,实现了富有成效的主动保护和传承,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循环。 我们在保留葫芦工艺传统内涵的同时,注重与时尚消费需求相结合,开发了乐器、酒具、茶具等葫芦文创产品。 生产加工过程中结合现代加工技术,引进雕刻机床,在葫芦上雕刻出十二生肖等简单图案,成为景区热销旅游产品。 雕刻机床技术含量低,可批量生产,效益明显,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加工葫芦的积极性。 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和消费群体,生产多种形式、多种品类的高端手工观赏葫芦、中档文创产品、低端机制葫芦,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三)创新模式,拓展空间
一是“互联网+”新销售模式。 葫芦业户紧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利用互联网和快递的便利,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拓展客户源和销售渠道。 二是“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于凤刚创办的福禄源葫芦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鼓励农民种植,将白皮葫芦加工成葫芦工艺品。 公司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解除了农民产品滞销的后顾之忧。 三是葫芦种植经营合作社,由多家葫芦经营户共同经营。 产、供、销统一。 从事葫芦种植、加工、销售,生产资料统一采购,以及与生产经营相关的技术信息服务。 发展葫芦工艺纪念品产业,成功带动农民脱贫。 增加收入。
(四)升级与跨界融合
实现文化业态创新,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向发展葫芦文化产业转型,推出文旅融合的葫芦文化产品和葫芦文化服务。 “非遗+”以雕刻葫芦为先导,跨界融合,创新了可批量定制的葫芦制作技艺,涉及烙画、彩绘、机刻、手工雕刻等多种技法,带动葫芦文化产业链向继续。 完全的。 积极探索“互联网+”方式,与上海河姆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线上葫芦文化艺术节交流平台。 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努力,重点展示东昌府区及全国葫芦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新成果。 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联合成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数字传承联合研究中心,顺应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提升葫芦文化产业质量、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六、项目申报及推广
1、推动以唐邑为核心的周边乡镇、街道葫芦产业发展。 唐邑镇现有葫芦种植面积12000余亩,年销售额7亿元。 唐邑镇收入和财富的增加,带动了周边凉水镇、岩寺、道口铺等镇葫芦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镇80多个村庄,4500余户葫芦种植户,销售额约占全国总量的1%。 70%,年综合效益达到10亿元。
2、推动葫芦种植业和旅游业发展。 位于凉水镇的云和葫芦风情文创小镇是聊城首个以葫芦文化为主题的风情文创小镇。 公园内大面积种植葫芦。 一期工程占地636亩; 二期项目正在规划中,占地1500亩,种植葫芦品种20多个。 其种植规模之大、品种之多均居华北地区之首。 园区集观赏葫芦风情、体验新农村农业于一体,实现年综合效益150万元。
3、推动国内葫芦文化节发展。 在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的影响下,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借鉴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的运作模式和经验,纷纷推出葫芦文化艺术节。 东昌葫芦实现了“走出去、引进来”双经营模式的目标。
4、促进国内葫芦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每年葫芦节期间举办的葫芦文化产业论坛上,专家学者就“葫芦与传统文化”、“葫芦与文化产业”、“葫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话题建言献策,促进葫芦文化产业的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各项目标。 产业联动。
5、推动Hulu餐饮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聊城义安城庐酒家的葫芦宴共有十道菜。 中国烹饪大师高文平根据葫芦的味道、寓意和形状,开发出创新的筵席,赋予其幸福吉祥的寓意。 东昌葫芦宴作为高氏烹饪技艺的菜肴之一,已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推动Hulu文创产品及衍生项目发展。 开发葫芦灯、茶具等葫芦衍生品和旅游纪念品,形成葫芦主题文化系列产品链。 开发葫芦文化衍生项目,借助葫芦工艺表现剪纸、年画、动漫、音乐等不同艺术形式,形成衍生产业。
七、促进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 以葫芦产品和葫芦文化为重点,产业从农家乐、文化节庆、休闲旅游等延伸。开发葫芦特色旅游线路,发挥汤邑民俗旅游区(3A)、东昌湖风景区的旅游资源优势4A区推出葫芦乡村休闲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游、运河文化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实现农民致富与乡村旅游发展双赢。
七、社会经济效益
(一)社会福利
葫芦文旅新业态覆盖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为东昌府区创造就业岗位万余个。 葫芦文化艺术节已连续成功举办14年,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积极的社会影响,享有“中国葫芦见东昌”的美誉。 “种植葫芦助力乡村振兴”、“小葫芦成大产业”。 这些材料已被《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十余家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宣传报道。 东昌葫芦文化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
(二)经济效益
东昌府区在新疆、陕西、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建立了种植基地,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区有葫芦种植户4500余户,加工经营户1500余户,电商经营户2000余家。 他们种植葫芦品种30多个,种植面积13000亩。 销售额占全国销售份额70%,年综合效益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