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特点
1、中国古代纯雕塑艺术品相对较少。 这也是大多数人不关注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 西方雕塑起源于古希腊。 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 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宗教等都与古希腊不同。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礼仪,尊重鬼神。 艺术的重点往往是工艺美术,艺术天才发挥在礼器和礼器上。 这也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传统。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漆器等手工艺品发展而来,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雕塑,在历代中占据主流地位。 它们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纯工艺品,如象器、展示用的小工艺雕刻品。 一类是建筑物(包括陵墓)的装饰雕塑,如一般鉴赏教科书中列出的南朝皇家陵墓辟邪石雕、唐代顺陵石狮等。 实用性不仅体现在装饰雕刻上,也体现在明器艺术和宗教造像上。 明器是陪葬品,其中雕塑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人物和动物雕塑。 一般教科书都会引用秦始皇陵墓坑的兵马俑和唐代的三彩俑和马作为例子。 兵马俑是人类祭祀的替代品,动物雕塑也被用来代替活体埋葬。 它们非常实用,并不是纯粹的雕塑艺术品。 宗教雕像也是如此。 供信徒祭祀之用,其中以佛教造像最具代表性。 纯粹雕塑一般以纪念性雕塑为代表。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绘画艺术,纪念性的人物和事件多用绘画来表现,很少采用雕塑。 比如汉唐英雄、历代皇帝的肖像,都画在壁画、卷轴画中。 中国有其历史文化的特殊性,也有其艺术的特殊性。 正因为纯粹的雕塑很少,我们不能否认具有实用性的雕塑也属于雕塑艺术而拒绝承认、理解和欣赏。
2、由于上述原因,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 这是工艺美术品诞生时所带来的胎记。 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无论是器物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塑,都普遍体现了悠久的传统装饰情趣。 佛像对称的坐姿和袈裟的花纹处理,使其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与现实的西方宗教造像相比,中国佛像因其装饰性的虚拟元素而具有一种非人的神秘感,但也蕴含着一种善意,因为装饰与现实生活不同,但这也是中国人习惯的。现实艺术在他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才有这样的效果。 同时,装饰对于增强佛像所要求的庄严气氛也非常有效。 辟邪石狮子的整体造型已经完全被装饰改造,就像青铜器或玉器上的装饰部分一样。 器身上甚至还刻有线刻图案,以增强这种装饰风格。 装饰变形是夸张、概括的手法之一。 经过这样处理的石兽往往比现实的雕刻石兽更加雄伟、更加勇敢、更加神圣,更能发挥其作为建筑装饰的功能。 (辟邪、石狮多为陵墓中的礼仪装饰品,其目的是显示墓主的权威。)
3、中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特征。 中国古代雕塑与绘画是兄弟,都是从原始工艺美术中诞生的。 自彩陶时代以来,雕塑与绘画相辅相成,紧密结合。 在中国古代,绘画的价值远远高于雕塑。 雕塑一直是由工匠完成的,文人和官员的参与很少。 早期绘画的作者只是工匠,但从东汉末年开始,文人、官员甚至皇帝都参与绘画创作,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创作队伍的中坚力量。 他们是国家、社会、文化的统治者,自然也主宰绘画,使绘画高于雕塑,并用他们的艺术观念影响雕塑,因此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 绘画性表现在不注重雕塑的体积、空间和表面,而是注重轮廓线和人体服装线条的韵律和韵律。 这些线条就如同绘画的线条一样,经过了高度的提炼、提炼和加工。 它们与西方古典雕塑利用丰富的表面和空间变化来体现轮廓和服装图案的造型完全不同。 后者的体量感很强,而前者只有较大的体量关系,而且大部分部分都非常平坦。 有时在平面上用阴刻线表现皮肤、衣服的皱纹,但仍然没有立体效果,只有绘画的平面效果。 因此,雕塑的表面通常是光滑的,没有西方雕塑那么多微妙的明暗变化。 中国雕塑的这一特点代代传承。 直到今天,大多数民间工匠仍然先画出人物的草图,就像线条画人物一样,然后将其临摹成雕塑。 也有人直接在硬质材料上画线,然后雕刻。 这样创作出来的雕塑具有绘画性也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性很强,具有东方味道,符合中国古代人的欣赏习惯。 他们从绘画艺术的角度来看待雕塑艺术。
4、中国古代雕塑的另一个特点是意象。 自古希腊时期以来,西方雕塑就力求模仿和再现自然,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中国的雕塑和绘画很晚才脱离工艺美术的母体而独立出来。 中国画,无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都不像西方绘画那样准确地描绘物体。 相反,它们主要基于观察和经验的印象,再加上想象,经过主观加工和美化,形成艺术形象,与客观物体保持着相当的距离。 中国雕塑与中国绘画的概念是一致的,贯穿整个古代雕塑史。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虽然比其他时代表现出更高的真实感,但只集中在武士的头部,图像也只分为几种类型。 并不是每件作品都不同,身体部位无一例外,非常写意。 即使是比较写实的头像也无法与西方雕塑相比。 就像中国画的工笔一样,更加深入细致。 它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基于图像的形状。
5、中国古代雕塑的语言简洁,这是源于意象的又一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雕塑从未发明过西方雕塑的造型技巧来精确地塑造物体。 相反,它是从感受和理解开始的。 它像中国画一样使用节约的语言,简洁明快,以少胜多,耐人寻味,往往给人以动感。 ,一气呵成,快乐清爽的艺术享受。 通过夸张甚至变形来强调人和动物的魅力是常用的手法。 汉代的四川说唱俑和霍去病墓的石兽是最具代表性的。 西方现代雕塑一反传统写实主义的变形,追求雕塑语言的可变性和雕塑空间的自由,不被客观物体所奴役,使艺术创作更加纯粹。 中国古代雕塑实际上达到了雕塑语言多变、雕塑空间自由的艺术境界。 霍去病墓中的石兽采用“因势象形”的方法,充分利用岩石,自然让人联想到某些动物的形状。 仅进行极简的艺术加工,使石兽的造型呈现出空间的自由,不拘一格。 外观相似。
6、由于中国古代雕塑以意象为主,注重“以形写神”,所以也必须像中国画一样注重头部的描绘。 中国古人认为“君子明明之师”。 (《黄帝素问》)“头,神所居,圆如天。” (《春秋元明宝》)自原始时代以来,人的面部或头部在工艺装饰中就受到了特别的重视,这应该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发展起来特别注重表现力的原因之一。 这种强调已经持续了数千年,甚至在今天,在民间雕塑和农民画中,头部仍然是艺术家表达的第一个部分。 人体除头部以外的部分被视为从属和次要的。 就这样,在中国古代的雕塑和绘画中,大头小身逐渐成为一种习惯造型。 头部与身体的关系一旦处理不好,必然会造成视觉上的不适。 这是古人不需要捍卫的东西。 然而,优秀的作品往往会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缺点上转移到精彩的头上。 除了头部之外,身体和服装的韵律线条也被用来衬托出美感。 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比例结构的精确能力,而是表现力美化的技巧。 龙门奉先寺的大佛、侍奉菩萨、神武等造像,体型都很大,体型很小,但依然非常精美,是中国古代雕塑这一特点的非常典型的体现。
7、中国古代雕塑风格往往体现中国古代哲学精神。 儒家哲学尊崇天命,在其影响下,中国艺术体现出崇高、庄重、华丽、肃穆、典雅等风格。 道家哲学崇尚自然,体现在清雅、刚毅、淳朴、淡泊、天真、稚气等艺术风格上。中国绘画和雕塑都具有这两个体系的风格特征。 例如,佛教造像、墓葬祭祀雕塑一般都具有前制的风格。 龙门奉先寺的大佛是最典型的。 是唐代武则天资助修建的。 它体现了一个帝王的精神,其风格必须强调高贵、庄严、肃穆、典雅。 明代艺术中的人物、动物雕塑大多属于后一种风格。 它们与生活息息相关,风格追求自然,简单可爱。 两者都有不同的兴趣和优势。 中国绘画、雕塑刻意返璞归真,回归生活,追求一种内在美、一种原始美、一种巧拙兼备的哲学精神境界。
8、中国古代雕塑遗产大量属于佛教造像,佛教艺术有其特殊的仪轨。
跟踪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佛教艺术起源于古印度,中国佛教雕塑起源于古印度犍陀罗、马图拉、吉多等地区和时代的佛教雕塑。 中国艺术家在学习和模仿的过程中逐渐改造它们,使它们不仅保留了原产地的一些风格,而且体现了更多的中国特色。 佛菩萨的身体动作,特别是手势(称为“手印”或“印记”),都有其自身的意义。 各种佛教人物根据身份的不同,有不同的造型(如有的三头六臂,有的千手千眼),不同的服饰标志(如佛陀、罗汉穿简单的袈裟,菩萨穿袈裟)。华丽的衣服)、不同的姿势(例如,只有接受邀请的佛陀应该站着,其他佛陀应该坐着)等等。 有固定的要求。 如果不了解,很容易认为佛教造像怪异、相似。
9、中国艺术家在学习和模仿的过程中逐渐改造它们,使它们不仅保留了原产地的一些风格,而且体现了更多的中国特色。 印度犍陀罗佛像受到希腊化时期古典雕塑的影响,也经历了雕塑本土化的演变过程。 因此,在欣赏中国古代佛教造像时,将其与希腊、印度古代造像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它们之间美的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还需要了解佛像的经文和仪轨。 上面提到的佛像,耳朵从肩膀垂下来,手长过膝盖,这是来自佛教仪式。 佛像有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善德”。 两只耳朵从肩膀垂下来,手比膝盖长。 又如海螺,外表发绀,头顶有肉髻(不是普通的头发)。 发髻、眉间发际等可以通过造型艺术表现出来的,在雕刻时必须严格符合要求。 佛菩萨的身体动作,特别是手势(称为“手印”或“印记”),都有其自身的意义。 各种佛教人物根据身份的不同,有不同的造型(如有的三头六臂,有的千手千眼),不同的服饰标志(如佛陀、罗汉穿简单的袈裟,菩萨穿袈裟)。华丽的衣服)、不同的姿势(例如,只有接受邀请的佛陀应该站着,其他佛陀应该坐着)等等。 有固定的要求。 如果不了解,很容易认为佛教造像怪异、相似。
介绍 - -
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小缩影,也是个体自我意识从觉醒到自觉的一个缩影。 在史前遗存中我们看到自我意识的觉醒,在春秋战国的形体中我们看到个体尊严的觉醒,在汉代我们看到道德观念和道德观念的觉醒。自由。 在随后的发展中,世俗化倾向与个体价值观的确立关系密切。 雕塑本身从巫术的古老含义延伸出来,早期也能承载深刻的精神内涵。 然而,随着个体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雕塑原本的灵性却越来越少。 无论是墓葬雕刻、明器作品,还是佛教造像,都在向世俗化发展。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观念和技术基本封闭,这种发展已经走到了尽头。
西方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传统获得新活力的前提; 中国传统雕塑也是如此。 我们应该感谢这种新的影响,它让我们在中国传统雕塑走向终结的时候看到了新的希望。 现代中国雕塑基本上是按照西方观念塑造的,与中国传统雕塑有明显的区别。 无论这些新作品的水平如何,至少在雕塑语言上都比较纯粹,与明清时期的雕塑相比,确实是截然不同。
中国当代雕塑艺术
介绍 - -
我国当代雕塑的主力军是广大民间雕塑艺术家,他们继承和发展了我国雕塑艺术传统,创作了大量作品。 它们有着一套完整的传统表现方法,形式丰富多样,题材广泛,历来深受群众喜爱。
主要介绍如下:广东石湾、江西景德镇的陶瓷雕塑。 大诗人屈原、杜甫、李白等艺术家创作的古代历史人物雕像都是相当成功的作品。 近年来,老艺术家刘川创作的《一个和尚的旅程》,展现了唐代一位杰出天文学家观测宇宙的瞬间。 作品形神兼备,古朴、沉稳,色彩、釉色丰富,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 陶瓷雕塑具有易于大批量复制、价格低廉、色彩鲜艳美丽、不易褪色等优点。 它们是一种流行艺术。 小型彩塑一般称为“泥人”或“泥娃娃”,也是一种流行的民间雕塑艺术。 其中以江苏无锡的“惠山泥人”和河北天津的“泥人张”最为著名。 惠山泥人素有“大阿福”、“长寿星”、“神仙”等题材。 现在内容又扩大了,如《将相和》、《李逵》、《戴大夫》等。近年来,陈刚、张小泉创作的《西厢记》造型生动,色彩古朴典雅。 它是在无锡泥人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和改进的。 这是一部引起人们关注的作品。 天津泥人张彩雕塑已有140多年的历史。 创始人为张明山,现已传至第三代、第四代。 著名艺术家有张景湖、张明、张悦等。 解放后,他不断创新,创作了许多新作品,如《蔡文姬》、《高原千里雪行》、《蒋门神》、《武松打虎》、《开花地雷》、《粒子》等。另一位著名彩雕艺术家是郑玉和。 他吸收了各路艺术家的长处,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有《林冲》、《恨法海》等作品。
这些彩雕的共同特点是: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充满生活情趣、引人入胜。 象牙雕刻品历来为帝王贵族、富贵人家所珍视。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也转向为社会主义服务。 广东象牙雕刻以镂空技艺闻名近三百年,擅长雕刻多层象牙球、花船、灯笼、龙舟等。近年来,艺术家们开始运用穿花雕刻的技法。雕刻出41层异型球“奔向世界”。 此作品设计新颖,做工精细。 月亮形球体的表面刻有神话故事,球体内部的各层都被镂空。 图案精美,变化多样,层次可自由旋转。 球下的一组人物描绘了嫦娥奔向春光明媚的世界,仙女们载歌载舞送她的动人场景。 作品寓意伟大祖国的繁荣美丽,引起嫦娥的向往,从而歌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南京工艺厂的大型象牙雕刻《文成公主进藏》刻画了四十、五十个字符。 文成公主骑马,形象端庄美丽; 松赞干布英俊威武,微笑指指前方; 护卫骑着14匹形态各异的马为首。 后面跟着19名宫女,正在演奏、唱歌、跳舞。 这是一件制作精良、气势磅礴、繁而不乱、主题突出、形象生动的大型群雕杰作。 东阳木雕擅长浮雕、镂空雕刻,适用于挂屏、家具、建筑装饰等。 例如《高原武功》,画面气势磅礴,雕刻极其精细,人物形象生动,浮雕手法多层次。 是一部具有传统风格的好作品。 福州龙眼木雕善于表现传统故事人物、走兽、飞禽。
比如林有才的《东方说》就是取材于民间传说。 作者用娴熟的刀法刻画了这位神话老人乐观、幽默、诙谐又略带迷茫的样子。 他的身体微微前倾,前面的空隙雕刻着一个男孩和一只猴子,使作品的构图更加饱满。 强化了木雕的坚固性,展现了福建木雕的艺术特色。 浙江青田石雕的特点是石色丰富、工艺精湛、刀功工整有力。 林耀光的《奔马图》利用材料的自然色彩和纹理,雕刻出一群奔腾的骏马。 构思巧妙,造型生动,技艺精湛。 是一部大型的优秀作品。 还有福建的寿山石雕、广西的桂翠石雕,质量好,色彩丰富,刀工细腻,各具特色。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北京艺术学院和杭州艺术学院都设有雕塑专业。 一些在法国学习雕塑后回国的雕塑家,如刘开渠、程曼舒等。 周庆鼎、王临邑、华天佑、曾竹韶等都曾在这两所学校任教,于是西方雕塑方法传入中国。 解放后,国立美术学院增设雕塑专业,培养了一批雕塑专业人才。 他是一位专业人才,创作了一批优秀的雕塑作品。 刘开渠是我国老一辈当代著名雕塑家、美术教育家。 他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创作雕塑。 他的早期作品《工农之家》等表现了工农兵的作品。 这种以劳动人民为题材的形象和歌颂他们的态度,在旧中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解放后,在党的文艺政策指导下,创作了许多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作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胜利渡江》和《祖农红军卜》。
他以纯熟的艺术技巧和凝练的技法,塑造了人民英雄和劳动人民的真实形象,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 建国以来的优秀雕塑作品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十幅浮雕,反映了我国一百多年来推翻三座山的艰苦革命斗争的历史。 四川大邑泥塑(收租院)是由四川美术学院教师、民间艺术家和青年雕塑工作者共同创作的大型群雕。 它由“逼租”、“反抗”等六个部分组成,表现了旧社会农民遭受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的血泪史和反抗斗争。 此外,潮文的《刘胡兰》、萧传九的《鲁迅》、张充仁的《游击英雄》、潘鹤的《艰难岁月》等,在群众中都有一定影响。
介绍 - -
雕塑从早期的功能性(指其直接使用价值)到发展阶段的功能性加艺术性的演变,以及发展到现代成为一门纯粹的艺术学科,都离不开许多代雕塑家的开拓性努力。 ! 没有他们的努力,就没有中国现代雕塑的今天!
浅析中国雕塑的存在与发展
早期雕塑的功能性占主导地位。 这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他们许多表达方式的无知。 他们的本能反应就是在一些树枝、角、岩石等上雕刻一些抽象的东西(这个“抽象”的概念是现代人诠释的一种艺术风格(符号语言),用来表达当时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例如,公元前3万年在法国洛塞尔发现的岩石浮雕《有角的维纳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浮雕上记载了一位妇女左手握着动物的角祈求五谷丰登、身体健康的故事。我们感叹哪个时代有这样的造型能力,能创作出如此生动的作品,真是不可思议。又如中国出土的大量陶仆,最具代表性。其中就有《秦始皇兵马俑》,可以准确地说,制作这么大群雕塑的出发点是服务于统治者自己的思想,其功能性也是秦始皇想做的他死后。 他还能像生前那样,拥有统领千军万马的霸主地位。 近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已彻底从以功能性、实用性为主转变为以艺术性为主。 现代雕塑艺术更加注重其内在价值和外在表现形式。
雕塑的发展以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出现,直接决定于不同时期人们审美观的不断变化。 它受到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盛唐时期,人们追求“以胖为美”。 当时的人们思想比较开放,所以唐三彩和彩陶仆都追求韵味和肥美,色彩的运用也丰富大胆。 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方式是一致的。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产品。 作为万物之一,雕塑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否则它就会被抛弃和遗忘。 雕塑本身虽然有其特点,但其形式、风格与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审美观念有着非同寻常的联系。 例如,在同一时代,中国的雕塑艺术风格与欧洲、美洲、拉丁美洲、非洲密切相关。 雕塑艺术风格独特。
20世纪初期到21世纪,中国的艺术发展迅速。 中外艺术相互吸收、相互融合。 从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老一辈艺术家开始,外来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就被引入国内。 中国大地从此沸腾了,一群渴望知识的艺术家满怀热情地投身于艺术的开拓创新。 自然而然地,雕塑艺术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 它由以前的泥人塑形、佛像制作转变而来。 为了研究人体解剖学,过去传统的写意练习突然转变为写实造型的练习。 从此,雕塑作为一门专门学科被提供给了一群热爱雕塑的年轻人。 雕塑也将艺术性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新中国成立后,雕塑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得到发展。 纪念烈士纪念碑、歌颂祖国的歌曲等一系列雕塑出现。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 这些雄伟作品的出现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心情和愿望。 这一时期的中国雕塑深受前苏联雕塑的影响。 雕塑需要大面积、大体量。 这种形式的出现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有直接关系。 如今,雕塑的发展可谓百花齐放。 各种风格、形式的雕塑出现在公众面前。 从1979年的“星星画展”到现在,
介绍 - -
中国雕塑用不到30年的时间,走完了国外雕塑长达一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阶段。 可以说,当前的雕塑艺术摆脱了功能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并且从艺术的角度和概念的雕塑观点转变为雕塑本身。 思考并表达,这种发展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当代雕塑的后现代性
中国雕塑在1990年代采用了真正的现代概念和后现代形式,这与1949年至1980年代后期的现代中国雕塑是一个根本的区别。 1949年至1980年代后期,中国现代雕塑的现代性主要反映在政治主观性的意识和现代政治社会的象征意识上。 这种主流趋势是以政治为主题的雕塑。 雕塑在国际当代艺术的背景下的放置和全球文化的发展仅发生在1990年代之后。 这种变化使中国雕塑真正的当代和前卫或换句话说,它具有真正的当代雕塑。 在1990年代后期,当代中国雕塑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年轻雕塑家的后现代流行形式的广泛采用,例如刘jianhua,李Zhanyang,Xu yihui等。时代,他通过繁殖沙发,女性身体和其他物体将它们结合到寓言词汇中。 Li Zhanyang的雕塑介于一种新现实主义和雕塑之间。 结合和繁殖记录了新民间生活空间的现实场景,例如舞厅,卡拉OK室和按摩室。 Xu Yihui并未从雕塑部毕业,但是他在1990年代后期创作的艳丽风格的彩绘陶器雕塑无疑是重要的后现代作品。
在1990年代末,真正意义上出现的后现代雕塑和流行式雕塑与中国社会和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文化结构已经开始进入一个多元化,商业精神,物质消费和流行文化的时期,这确实成为了每日现实,为后现代的产生提供了视觉体验和有意义的背景雕塑。 从传统雕塑的概念意义上讲,形状和绘画的重复使用不仅反映了现实主义的需求。 实际上,1990年代后期的新现实主义和波普艺术的方法表明,当代雕塑正试图重返1990年代的社会文化。 在视觉症状水平上的道德反射和自我分析。 流行风格的雕塑创作在颜色和材料的使用方面具有创新性。 在1990年代,当代雕塑中流行色彩的实践实际上超过了前卫绘画的练习。 值得一提的是,Liu Jianhua和Xu Yihui将Jingdezhen陶瓷与流行风格相结合,将中国陶瓷的概念带入了真正的当代陶瓷概念。 1990年代,当代雕塑中的一种重要做法是对现实雕塑形状的重新理解。 现实的雕塑,概念艺术和波普艺术的结合使中国当代雕塑找到了一种结合建模和前卫的方法。 这也是1990年代国际当代艺术的趋势。 在1990年代,在中国雕塑中实践了概念化和流行音乐之后,中国当代雕塑确实具有前卫的性质和当代的国际文化背景。 这两个方面与20世纪中国现代雕塑的主要概念根本不同。 ,也是真正建立当代雕塑概念的象征。 在1990年代,中国雕塑完成了从现代主题到雕塑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转变,以及后现代雕塑。
结论:
自然界中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原因。 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话说:“一切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价值。” 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雕塑逐渐被世界所熟知,甚至是理解的。 作为艺术类别中的雕塑,它的出现比其他艺术形式早得多。 这与人类本能反应及其表达方式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从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绑扎绳索到记录事件”到图腾活动,牺牲和庆祝活动,可以看出,雕塑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这里,我不会回到来源来解释为什么雕塑优先于其他艺术形式,而是要解释中国雕塑的存在及其从远古时代到现在的发展。
上面提到的各种观点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关联的。 当我们欣赏中国雕塑时,我们需要全面了解所有特征,然后才能得出更合理的结论并承认它们确实有很多好处。 也许特征不一定是优势,而是特征,艺术具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价值。 中国艺术(包括中国雕塑)之所以能在世界艺术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 这些特征得到了世界认可和尊重。
艺术形式的存在和发展与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直接相关。 因此,将有一种短暂的雕塑。 雕塑家的作品从新形式的出现到逐渐消失并被人们遗忘。 也可以说,它是前所未有的和前所未有的。 我想说的是,有许多现代艺术学校。 它是否可以存在还是消失取决于它是否可以完成时代分配给它的任务,以及它是否可以指导和促进雕塑的发展! 可以向下传递的雕塑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可以经受时间的考验。 在当今的各种形式的雕塑中,追求雕塑本身并开创性的艺术家仅考虑了水桶的下降,而大多数雕塑家只是跟随其他人。 奔跑。 继承和创新,发展和进步需要我们的持续实践和持续思考才能完成。 中国雕塑艺术将继续与时代保持同步,我们需要做的是不停地看远方,而要用一对擅长发现的“眼睛”观察!
----------一对“雕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