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是中国玉石集散地。 玉石玉雕产业带动了腾冲市经济社会发展,也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作为著名玉雕大师,杨树明一直走在继承和发展玉雕工艺的道路上。
谦君子温润如玉
身穿简洁大方的唐装,脸上挂着温柔的笑容。 谈起自己得意的作品,平时沉默寡言的杨树明也变得健谈起来。
一块棉花多、斑点多的“废料”,经过杨树明的雕刻后,变成了价值高达360万元的精品玉石。 这部从未获奖的《雪夜归来》,至今仍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当时我意识到这是一块边角料,但我决定把它买回来。之后,我每天都玩它,有一天我突然想起那首歌‘柴门闻狗叫,人们在雪夜回家',所以我想出了这个作品。”
杨树明的《雪夜归家》
另一部作品《鱼与龙》也是杨树明长期构思、反复推敲的结果。 一块普通的原石上,刻着碧海鱼龙游动的景象。
杨树明的《鱼与龙》
从一个普通农民到著名玉雕大师,杨树明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如今,他对玉石的价值判断已了如指掌:“玉石的价值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籽、水、色、底、做工。籽要看其质地是否细腻、严密;水则要看其质地。”透明度。;颜色是指它的颜色;底色是指基础是否干净;做工是指雕刻工艺,这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玉雕改变了杨树明的生活,甚至改变了他的性格。 杨树明说,年轻时的他性格活泼好动,善于表达和沟通。 从事玉雕工作后,我慢慢平静下来,变成了一个喜欢安静、少说话的人。 当被问到自己更喜欢什么样的自己时,杨树明说:“现在的我沉稳、安静,我的性格更适合我,也适合学习玉雕,因为作为一名玉雕师最重要的是毅力。”
巧夺天工的玉石工艺传承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玉雕在设计技术、制作构成、雕刻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玉雕工艺的传承却从未停止。
从事玉雕工作以来,杨树明受到了许多老一辈玉雕大师的启发。 目前他的主要精力放在创作上,希望给学习玉雕的年轻人更多的帮助和建议。 杨树明已指导学生600余名。 他说:“希望通过我的帮助,能够弥补年轻人玉雕设计经验不足的短板,帮助他们创作出更多的玉雕作品。”
在杨树明看来,人们富裕起来后,除了物质需求外,还需要精神上的满足。 现代生活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导致玉雕工艺在传承中不断升级。
杨树明玉雕《蝶恋花》。人民网 常虹 摄
玉如君子,亦有仁、义、智、勇、清五德。 “想要完成一件好的玉雕作品,首先要了解翡翠及其特性,就像交朋友一样,然后再进行创作。” 每一块翡翠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因材施教很重要。
谈及雕刻时间最长的一件作品,杨树明说,这件作品已经雕刻了十多年,至今尚未完成。 它仍然是一个半成品。 “有些玉石需要一生的时间才能雕琢。”
杨树明(左一)向外国友人介绍如何鉴别翡翠。人民网 向兴权 摄
谈到对腾冲玉雕产业的憧憬,杨书明相信,腾冲的玉石及玉雕产业会越来越好。 由于日本和韩国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杨树明此前接待过不少日本、韩国客户。 未来,他希望腾冲的玉雕能够影响更多国家的游客,让腾冲的玉石、玉雕更快、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爱上中国玉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