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福建省美术馆举办的首届寿山石艺收藏家拍卖会于11日下午5点落下帷幕。虽然在场的买家不少,但成交并不理想,起拍价在万元以上的作品大部分都未售出。专家认为,“高度关注和冷淡的市场反应”表明人们的投资理念需要改变。
11日下午2点,记者在拍卖现场看到竞拍者超过50人,场边观众络绎不绝。许多人低头看着手中有拍卖品序列号和照片的目录,等待着自己喜欢的作品的出现。不过,记者注意到,在拍卖估价略低的作品时,竞拍人的热情还是比较高的;然而,评价较高的作品却很少引起人们的兴趣,很多作品因为“质量高”而“低”。
拍卖会策展人闫湛在展览结束后告诉记者,此次拍卖总体上并不理想。现场部分作品是从沈阳等地运来的,汇集了国内优秀的寿山石材作品。寿山石雕是福建的一大产业,有30万到50万人参与这个行业,拍卖结果让主办方有些失望。
闫展并不认为当前经济低迷是寿山石雕市场疲软的主要原因。他表示,除了黄金之外,目前能够稳定保值的投资产品是艺术品。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相比,艺术品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资本沉淀工具。市场没有反映这一特征的事实表明,人们的投资理念需要改变。
首先,寿山石是因其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业内的
“时间的艺术”,而手山石雕的了解和欣赏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现代人最缺乏的。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一些收藏家更加浮躁,难以安定下来培养艺术情怀,接触、品味、呵护寿山石。
其次,
寿山石本身的稀缺性使人们更加关注石材,而忽略了创作而忽略了欣赏作品。对此,闫湛建议,寿山石材爱好者应该更多地提高自己对石雕艺术的审美能力,而不是在石材种类的鉴别上花费大量精力。因为艺术本身是最有价值的。
人们对石材的关注和对石雕的忽视是有客观原因的。据闫湛介绍,目前寿山石的鉴别机制还不够完善,寿山石雕作品的鉴赏水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培养出来,很多爱好者都怕上当受骗,自然会更加关注石材。
福建省美术馆馆长尤广林也指出了寿山石雕作品在创作上的不足。他表示,现在的寿山石雕创作,基本上已经将传统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而反映时代风情、充满创作精神的原创作品则相对缺乏。这也与寿山石的稀缺性有关:年轻作者没有太多积蓄来囤积创作实践的材料,而有经验的作者则非常谨慎,创作时间更长。因此,目前在流通领域交易的大多数作品都是过去的。
尽管如此,主办方仍然非常看好寿山石材未来的市场前景。目前,闫展正积极与福建省美术馆合作,组织寿山石艺交流托管中心,利用约1500平方米的场地推广寿山石材文化。
尤广林认为,虽然寿山石雕作为福建省的艺术消费品仍是个人的主要消费品,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的投资意愿并不强烈,但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毕竟寿山石材的稀缺性和长久的生命力可以直接影响石雕作品的价值。与股票市场不同,寿山石材的投资风险是暂时的,优秀作品的价值总是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体现出来。(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