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惠氏金装奶粉为啥下架和惠氏跌落神坛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惠氏金装奶粉为啥下架以及惠氏跌落神坛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惠氏,这个曾经奶粉行业第一的品牌,一蹶不振。
在雀巢最近发布的三季报中,有关惠氏的描述是“销售继续放缓”。
“现在买惠氏的人明显不如以前了,问的都少了,尤其是在‘添加香精’上了热搜之后,普通消费者就是这样,可能不会去研究到底怎么回事,就是觉得不好,实际上都是合规的添加。”天津一家母婴用品连锁店店员这样告诉小编。
从数据来看,惠氏从国内奶粉市场销量第一的宝座“让位”是从去年开始。
根据尼尔森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飞鹤的销量超过了所有外资品牌,整体市场份额为11.9%。
然后在今年第一季度,雀巢官方宣布,惠氏奶粉的销售量下滑。主要原因,疫情影响。
转眼已经进入三季度了,“销售继续放缓”。有点讽刺的是,二季度的时候,雀巢表示“萎缩趋势已缓和。”
这种情况,显然不是至少不仅仅是疫情原因导致的了,毕竟,同样大家都受疫情影响,销量恢复比惠氏快的奶粉品牌不在少数。
惠氏,算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奶粉品牌了。早在1986年,惠氏就在中国奶粉市场开始跑马圈地。彼时,市场上三鹿风头正劲。
在日后的发展中,尽管很多外资品牌接连进入,但是惠氏还是多年稳坐中国奶粉市场市占率第一的宝座,直到去年,飞鹤飞起来了。
而惠氏在最近几年里其实进步并不明显。
从业绩上来看,2015年之后的几年里,惠氏营养品大中华区的业绩一直在百亿元上下徘徊。
“百亿魔咒”的背后可能是固守高端不易、下沉市场不顺。
早在2015年,惠氏旗下的超高端品牌启赋的销售收入就超过了惠氏金装,成为惠氏该年销售贡献最大的奶粉品牌。同年,惠氏成为中国婴幼儿奶粉发展历史上首个突破百亿的奶粉企业。
那时候的惠氏何其风光,经常被当做母婴店门口的金字招牌。
也正是因为高端产品的出彩,弥补了惠氏S-26系列产品销量的不足,起到了良好的对冲作用。
但是,高端市场上启赋的表现已经趋于平和,所以对于整体业绩的正面影响也在逐渐减弱。
包括雅培、达能、美赞臣等在内的几个品牌,同样是受到疫情影响,但销量并未出现明显下滑。
惠氏的问题在于,其主要阵地还是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产品重点也放在启赋等高附加值的品类上。而本身具有中低端属性的S-26系列发展并不理想,“惠氏给予这个系列渠道的利润很少,直接影响到了经销商的利益,导致动销情况不好。”知情人士表示。
在很多三四线城市,惠氏的价格基本上是倒挂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惠氏的产品在这些地区不受待见的原因。
业内人士表示,母婴店尤其是乡镇的母婴店主推什么产品都是以毛利为主要依据的,都是一罐奶粉,有的一罐赚100元,有的只赚几十元,销售人员会推荐哪个,一目了然。
还有一点,惠氏的渠道和价格都比较混乱,这也导致一些经销商觉得,“惠氏的生意没法做”。
“他们(惠氏)给我的价格比如是230块,但是放在母婴电商平台的价格可能是200块,在自己官方旗舰店的促销价可能180块,你说叫我怎么赚钱,谁买我的货?”一名经销商如是说。
这里,小编也要为惠氏说句话。尽管在下沉市场一直做得不尽如人意,但是惠氏的确很重视这个市场。
早在2005年,惠氏就开始谋划渠道下沉,之后又在2009年和2017年进行过尝试。
2016年,惠氏通过“GoDeep”深度分销项目,宣布进军中国三四线城市,并表示已经进入了将近1000个县城及县级市。
2017年,惠氏把英国牛栏SMA奶粉引入国内,并将其打造成主打3-4线市场的核心产品,还提出了3年50亿的目标。不过,似乎没有做出什么成绩,现在这款奶粉也很少被提及。
其实,下沉市场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进入的。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很多品牌在下沉的时候都是用品牌本身的影响力为核心来驱动,以大型母婴连锁为渠道,但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模式辐射的有效面积很有限,还会面临经销商利润薄弱等问题。
下沉市场遇到阻碍,无奈之下,惠氏只得继续延续高端战略。
今年6月,惠氏推出新品牌臻朗,成为惠氏旗下继启赋3、铂臻3之后的第三款超高端系列产品。
尽管这一举措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惠氏巩固其在高端市场的地位,但是高端市场的竞争相当惨烈,而且同质化日益严重。
同时,飞鹤、君乐宝等国产品牌迅速崛起,将矛头指向一二线市场,与惠氏等外资品牌争夺份额,惠氏能不能守得住还很难说。
如果守不住高端,下沉市场也做不好,那么,曾经市场领导者的惠氏未来的路会很艰难。
关于惠氏金装奶粉为啥下架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