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浏阳县志》记载,清朝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左右,浏阳永和镇农民欧西范在芙蓉江筑堤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朵菊花。一边在河底采石,一边取石砚。 奇怪的事情。 菊花石因其表面纹理酷似秋菊的白色花纹而得名。 它的“花”是数百万年前培育出来的,是由于地质运动在岩石中自然形成的。 用天空创造的宝藏。
具有260多年历史的浏阳菊花石雕刻技艺是一种“人工”技术。 当地石雕艺术家根据其天然纹理和形状,精心设计出具有菊花图案特征的石材。 由两个环节组成,隐藏在石中的菊花绽放,经过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沉淀,为无生命的“石”注入了生命的“花”。
时间在流逝,生活还在继续
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菊花石雕刻技艺传承人陈继武第一次看到这种纹理清晰的菊花石时,就被它独特的美感所吸引。 他开始将自己的全部才华凿入石头,从画板变成石头,一待就是三十年。
直到今天,他仍然在自己的工厂里忙碌着。 选材、雕刻、打磨都由他一一负责。 一有时间,他就会给厂里的学徒们进行技术指导。 看着他们的技艺逐渐提升,他总感觉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点自己的影子。 他对菊花石雕充满了热爱,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对于陈先生来说,菊花石雕刻技艺已经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与名利无关。
时代在匆匆前行,菊花石的热潮终将退去。 面对逐渐冷清的市场,陈先生也在扎根传统的同时追赶时代。 “我觉得非遗不一定要一成不变,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审美,我们要拥抱时代,走向市场,让我们创造的美能够被大家接受。”
宅邸内陈列着看门人的花
浏阳菊花石公馆内陈列着许多作品。 正规的菊花花瓣光滑,高雅美丽; 叶子不规则的菊花,有一种热烈而狂野的生命力,想要挣脱石头的束缚,枝繁叶茂。
宅邸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荣获“世界之最基尼斯——世界最大菊花石雕”的“万佛朝宗”。 长3.64米、宽1.23米的巨大菊花石雕,站在她面前,无论怎么看都很难看出作品的边界。 精雕细刻的神佛,一起徜徉在云端之中,绵绵不绝,仿佛蕴藏着数百年的时光。
工厂雕刻凿子重生
周日,工厂里只有卜耀良在雕刻菊花石。 他是近代菊花石雕技艺第四代传人,也是陈先生近十年的徒弟。
雕刻过程中,会有大量石灰飞扬,工匠们必须戴上严密的口罩,防止灰尘被吸入肺部。 不仅如此,还需要打开大型工业风扇来吹走石灰。 如果到了冬天,工匠们还是要顶着严寒,在电扇下工作。
正是因为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愿意传承菊花石雕技艺的人逐渐减少,而这项技艺也在一点点消逝。
沉睡的菊花石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陪伴她数月、数年的工匠,而工匠则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菊花石的雕刻工艺数十年。 这种代代相传的雕刻工艺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
回头见
浏阳的夏菊什么时候开? 我们或许无法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但他们确实会在那一刻继续成长。 年复一年盛开的菊花、一颗颗自然形成的菊花石、一个又一个雕刻工匠雕刻的痕迹,最终汇聚成代代相传的菊花石雕刻工艺。
“锦绣潇湘遇上浏阳”第四届湖南文化旅游创新创意大赛,邀您关注湖南四宝之一的菊花石,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理念和创意,一起来了解一下文化背后的故事一起来!
关注本公众号,点击【遇见浏阳】或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并报名六大分赛事信息。 欢迎来到浏阳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原文来自公众号“梦行者工作室”
导演、摄影:王小艺
专访:郭敬之
摄影&写作:杨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