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2012年最准清宫图,以及清宫宝座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宝座最初是由身份地位极高的人使用,在我国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而据我国古代史料可以知,宝座在封建社会里,不仅具有坐具的功能,本身也是一种用于陈设的卤簿仪仗。
明代以后,随着皇权制度的不断加强,宝座逐渐成为封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词,成为帝王权威的象征。再后来,人们甚至将帝王曾经坐过的任何一件坐具,都冠之以“宝座”之名。
帝王神权的象征
文、图|周京南(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
文章来源|《古典工艺家具》2012年10月刊
宝座,亦称“宝椅”,也称“御座”,是一种体型宽大的坐具。在人们的印象中,宝座一直是帝王权威的象征,人们将登上宝座视为承继大统、君临天下。据有关史料记载,传说最早的宝座,本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支僧载外国事》云:“佛涅槃时自有七宝床从地中出。”
有学者认为七宝床就是宝座之类的坐具,目前,有部分专家通过研究认定,宝座这种代表统治者最高权威的坐具是从域外传来的,不论其说否正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宝座最初是由身份地位极高的人使用,在我国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而据我国古代史料可以知,宝座在封建社会里,不仅具有坐具的功能,本身也是一种用于陈设的卤簿仪仗。
端坐于宝座之上的清高宗乾隆皇帝像
据宋人吴自牧《梦梁录》卷五《驾诣景灵宫仪仗》记载:“主上宿在庆殿致斋,……驱象二头,各以宫锦为衾披之,以金装莲花宝座安于背中,宝座前,一衣锦袍人执银壶……,跨颈驱行。”明代以后,随着皇权制度的不断加强,宝座逐渐成为封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词,成为帝王权威的象征。
据《明史》记载,明神宗即位之初,宦官冯保窃权,“帝御殿,保辄侍侧。”当时的吏部都给事中雒遵进言:“保一侍从之仆,乃敢立天子宝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见中官耶?”将宦官冯保立于皇帝宝座之侧,视为亵渎皇权的大不敬行为。再后来,人们甚至将帝王曾经坐过的任何一件坐具,都冠之以“宝座”之名。
清时,帝王巡幸臣第,大臣们必预先在厅亭为帝后预备坐具,帝王起驾回宫后,此曾经为帝后坐息过的椅凳短榻等,都要用特制的黄缎套罩上,谨藏密室,尊曰宝座,永世供奉。
到故宫参观的人都会发现,宝座大多摆放在宫廷正殿明间的中心或显要位置,单独陈设。在宝座的背后还要放置一个较大的带座屏风,两边放置角端、香筒,以及仙鹤蜡钎之类的器物,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皇帝端坐在宝座之上,俯视群臣,端坐于宝座之上的清高宗乾隆皇帝像颇有一种“君临天下”的优越感,充分体现了封建帝王通过宝座来达到“明制度,示等威”的目的。
据清代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和奏销档记载,清宫皇家“造办处”下属的作坊里曾为清代宫廷生产了大量宝座,如金漆髹龙宝座、雕漆宝座、百宝嵌宝座、楠木荷花宝座,紫檀木宝座,花梨木半圆宝座,鹿角宝座,黄杨木托床宝座等,这些宝座大多采用名贵的木材和特殊的质料制成,工不厌精,料不厌细,工艺水平极高。这些宝座制成后,大都陈设在禁宫大内、行宫苑囿等场所。此外,在清代文献中,也有一些地方督抚往宫中进献宝座的记载。
据《清朝续文献通考》记载,乾隆五十三年下谕旨,预于乾隆五十五年举行八旬万寿庆典,对于各地督抚预备进贡的礼单曾作过如下规定:“况所进物件内如宝座屏风各宫皆有陈设,不便更换,……其五十五年万寿贡品,不但各督抚等俱不准其呈进,即王公大臣等亦无庸备进。”
可见,当时地方上也曾为宫中制作过不少宝座。又据此引文,当时宝座在宫中各殿皆有摆放,可知当时禁城大内的宝座数量并不在少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宝座都已湮灭在历史的尘烟中,不复存在了,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有幸保存下来一批做工精细的宝座,极为珍贵。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帝王的权威可谓达到了极至。宫规森严,约束甚繁。其中雍正元年曾下谕诣:“朕见新进太监,不知规矩,扫地时,挟持笤帚,竟从宝座前昂然直走。尔等传于乾清宫等处首领太监等,嗣后,凡有宝座之处,行走经过,必存一番恭敬之心,急趋窜步方合礼节。”即是说,侍奉皇帝的大小太监,不仅要竭诚尽力效力主子,就是对于主子坐过的宝座,亦必俯首躬身,急行而过,以示敬意,足以印证了宝座已成了帝王集权的形象图腾和体现皇帝权威的重要载体。
此宝座摆放在太和殿内。太和殿为清帝举行登基大典的地方,清制,国之重典,都要在此殿内进行。殿内面积两千三百七十多平方米。内外装修极为奢侈,外梁、楣柱等都是采用贴金、和玺彩画等作法,显得金光灿烂,极尽豪华。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殿内的宝座采用的是镂空髹金漆雕龙宝座,此为最高等级的御座。
这件宝座安设在七层台阶的高台之上。左右有香几、香筒、角端等陈设。椅后设有雕龙髹金屏风。在空畅、高大的殿内,显得格外庄重肃穆。此宝座通高172.5厘米,座高49厘米。横158.5厘米,纵79厘米。座面上的椅圈,共有13条金龙盘绕在六根金漆立柱上,椅靠背分三格,上格盘金龙,头部昂首张口,高挑于椅背横枨上部;中部浮雕云纹和火珠,下格透雕卷草纹。背板两边饰以花牙,椅背搭脑部横枨成桥梁形,两头挑出。座面下不采用椅腿、椅枨,而采用须弥座的形式,设高束腰,四面开光透雕,正面为双龙戏珠图案,束腰上下刻莲瓣纹托腮。
此宝座前还设有脚踏一个,长70.5厘米,宽42厘米,高30厘米。脚踏亦满浮幅浮雕,高束腰,束腰中间镶以红色珠花,上下托腮为浮雕莲瓣纹,四腿为三弯腿,足端为外翻马蹄足,壼门式牙板上浮雕卷草纹,四腿拱肩处雕有兽头,脚踏纹饰、色彩、造型和宝座完全一致。这件宝座工艺精绝,整体气势雄伟,装饰华丽,时代风格鲜明,极有代表性,是清代帝王皇权至上的实物载体。
此宝座为清乾隆年制,通体采用名贵的紫檀木制成。宝座为三屏式,座面长114厘米,宽89厘米,通高105厘米,靠背及两侧扶手边框,雕刻着清代中期颇为流行的拐子纹饰;靠背及扶手中心,则浮雕海水纹地,其上嵌白玉正龙,火珠,夔龙拐子,座面下有束腰,腰下嵌白玉团花,双蝠及彩石花叶,腿足甚为厚拙,足端为云纹外翻足,足下踩托泥。座前附有一只精美的脚踏。在清宫遗存下来的宝座中,这是一件保存相当完好的宝座,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座面横66厘米,宽43厘米,座高41.5厘米,通高83厘米。宝座以紫檀木制成,五屏式靠背,搭脑做成卷书式,靠背板自中心最高处向两侧扶手依次降低,背板中心起阳线,开长方形回纹开光,开光正中嵌玉雕团寿五,座面攒边,打槽嵌装硬紫檀板心,座面下束腰甚高,高束腰内雕刻仿古铜器蕉叶纹,因清中期考据仿古之风盛行,故这种蕉叶纹饰有清代家具中时有体现,在清宫珍藏的陶瓷器皿中也常能见到此种蕉叶纹图案。窪膛肚牙子,腿足部做成鼓腿彭牙状,兜转显著,足端雕成内翻云纹足,下踩托泥。
这件宝座及屏风在制做手法上可以说是穷工殚巧,极尽奢华之能事。宝座长127厘米,宽91厘米,高115厘,做成三屏式靠背,其背屏略高,上部为剔红龙纹边,中部饰以淡黄色漆地,在漆地上又嵌有碧玉、白玉及彩石荷花、飞燕等图案,以寓海清河宴之意,宝座坐面下有束腰,窪堂肚牙子,四条腿足为鼓腿彭牙式,兜转有力,足下踩足托,牙子及腿足上均满地浮雕卷云纹,雕饰精湛。
宝座后面的屏风共为三扇,剔红边框,屏心髹淡黄色漆地,与宝座色调一致。屏心上亦以“百宝嵌”技法嵌饰碧玉、白玉、染牙、螺甸及彩色石料等各种名贵材料制成的飞鸟、菖蒲、蓼花图案,流金溢彩,五色斑斓,充分体现出帝王之家雍荣富贵的气派。
此宝座座宽130厘米,座深89.5厘米,通高105厘米。其边框以紫檀木制成,靠背及左右扶手由三块围子构成,靠背呈现出中间高两边底的品字形,在宝座的围子上面还装有紫檀木雕的直角卷曲龙纹帽子。座围的中心则嵌装朱漆板,上面髹饰寿字及龙纹。
宝座的坐面宽大,中间镶有独板一块,座面之下束腰甚高,束腰下的牙条装饰有“五宝珠”纹,腿足则配合云纹图饰向内卷起,鼓腿彭牙,足端内翻。宝座有前面还配有镶有漆面板心的脚踏一具,为就坐时容足之用。
--版权所有,转载请在文首注明出处--
文、图|周京南(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
文章来源|《古典工艺家具》2012年10月刊
关于本次2012年最准清宫图和清宫宝座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