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雕刻资讯

(文艺人物志)“嗞——”机器打磨木头的声音

【文学艺术人物史】

“呸呸呸”泉州木偶剧团的车间里,不时传来机器打磨木材的声音。 循声而去,只见工作台旁边坐着一个瘦小的男人。 他在台灯下专心致志地摆弄着手中的木头。 经过切割、整形、粗雕、精雕、裱纸、打磨、填缝、画泥、画粉画、开脸、覆蜡……他把一块普通的木头变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木偶人物。

他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泉州木偶剧团木偶头雕造型设计师林从鹏。 几十年来,他创作了近千幅木偶艺术形象。 参与创作木偶剧《火焰山》、《赵氏孤儿》、《钦差大臣》等,荣获国家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奖、文华奖等多个奖项。 提线木偶剧《四将军登场》也曾出现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盛于宋代。 木偶雕刻艺术也有几千年的历史。 清代晋江人蔡鸿儒在《晋水长谈录》中写道:“雕木为人,覆以绣,拉以丝,似活人……泉人是最擅长这个技能。”

在泉州,最早的木偶头雕是由雕刻神像的作坊经营的,所以很多木偶头像都是由佛像的造型演变而来的。 20世纪中叶,雕刻艺术大师姜家祖发展了泉州木偶头雕的传统技艺。 他把不能动的“死”傀儡头变成了可以动的“活”傀儡头。

林从鹏从小就喜欢看木偶戏,也喜欢雕刻木偶、玩木偶。 1976年,泉州木偶剧团排练《白骨魔三击》时,他已经是少年在剧团学习了。 “雕刻木头需要力量,我年轻,手部力量不足,就用肩膀用力推雕刻刀,肩膀经常因此受伤。” 林从鹏回忆道。

1978年,福建艺术学校泉州木偶班招生,林从鹏立即报考。 虽然他的志向是木偶雕塑,但他也学习了一年表演。 学校老师和剧团里的前辈告诉他,学习表演对木偶雕刻有很大帮助,可以帮助雕刻师更深入地理解剧中人物。

“木头是死的,但我们雕刻的木偶必须是活的,并且符合剧中人物的性格。” 林从鹏说道。 这就要求雕塑家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包括绘画、刀工、雕塑等。 同时,他还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积累。 只有这样,才能对人物的性格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把人物塑造得更加生动、真实、充满活力。 。

木偶形象的创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剧本写好后,我会根据剧本内容进行想象,或者结合影视剧、漫画中的人物,制作泥稿(注:泥塑样本),然后寻求编剧和导演的意见来确定木偶人物,形象最终进入木雕过程。

林从鹏说,木偶头雕工艺是一门雕刀雕木的科学,要求雕刻师精准简洁,粉彩细致。 完成木偶图像的原型后,您需要塑造木偶并安装机制,例如添加会动的眼睛和可以打开和关闭的嘴。 您还需要给木偶化妆。 眉毛和眼睛一定要一笔勾画出来,这样才能显得更加自然、活泼、灵动。

(文艺人物志)“嗞——”机器打磨木头的声音

塑造木偶人物最重要的是木偶头,关键是要让木偶“说话”。 傀儡头有“五形三骨”。 “五形”是指两眼、一张嘴、两个鼻孔。 “三骨”是指眉骨、颧骨、下颌骨。 “面部特征的细微差别可以表达不同的性格。虽然没有两张脸是完全相同的,但还是有一些符合中国人审美的固定程序。例如,木偶戏分为生、旦、悲(净),杂(丑),一般来说,小生是英雄,旦角是软,北、杂是夸张。” 林从鹏说道。

近日,林从鹏正在为提线木偶剧《目连救母》制作木偶头。 这是一部大剧,总时长超过30个小时,相当于近20部普通剧目的规模,仅木偶头就需要制作近百个。 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林从鹏有时一整天都待在工作场所。

“演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必须能够演各种角色。” 作为木偶头雕造型师,林从鹏不仅需要继承古老的工艺,还要不断创新,雕刻出满足现代的人物形象。 木偶形象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 40年来,他经常“潜入”剧院,观察观众对不同木偶形象的反应,以寻找公众兴趣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林从鹏在国家大剧院的一场音乐会上创作了木偶人物马可波罗。 这是他第一次用木偶来表现欧洲人物。 马可波罗的身材比较粗犷,应该用胡须来凸显他的阳刚之气,但传统木偶通常只有柔软的胡须和头发,与外国人的形象不符。 林从鹏用混合有颗粒的胶水材料将胡须粘在木偶的下巴上,给观众呈现了一个不刮胡子的马可·波罗形象。

与马可·波罗一同出演的“楼兰姑娘”,有着一张类似戏曲女演员的脸,面部线条柔和,眼窝深陷。 在处理眼睛的时候,林从鹏特意戴上了《楼兰姑娘》上女孩化妆用的假睫毛,还在木偶的头部内部安装了一个机构。 表演中,“楼兰姑娘”像洋娃娃一样眨着眼睛,深受观众喜爱。 此外,林从鹏并没有像传统老艺人那样使用朱砂、朱砂等矿物颜料来绘制木偶。 而是用喷枪给木偶上色,这样可以让木偶干燥得更快,颜色也更鲜艳,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创新并不意味着一味抛弃传统,也不意味着一味创新。 创新的同时,林从鹏依然坚守着很多行业传统。 “木偶雕刻传承了几千年,有些规矩是永远不能打破的。” 他举例说,泉州木偶都是用樟木雕刻的,而且只能用樟木。 原因很简单。 樟木质轻、防潮、防蛀,且木纹呈横纹,不易变形、开裂。

每一次切割都充满匠心。 林从鹏从业四十多年来,几乎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泉州木偶头雕技艺上。 小木偶陪伴他走过了漫长的雕刻时光,也见证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泉州提弦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 有媒体称他为“泉州提线木偶雕刻技艺的活化石”。 更让林从鹏自豪的是,他参与创作的《火焰山》已在国内外演出4000余场,成为观众百看不厌的木偶剧经典。

木偶不仅是一种表演道具,更是一种工艺品。 近年来,林从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带徒、带班上。 他还大力推动木偶戏研究活​​动。 他希望为木偶戏这一古老艺术培养更多新的人才。

(作者:澎湃新闻记者 韩玉婷;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帅志强)

来源Ph">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