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雕刻资讯

让艺术之美融入“大思政课”

主题雕塑尤其是纪念性雕塑以其视觉特征成为红色场馆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近年来,参与了多个大型主题雕塑创作项目。 为新红旗渠纪念馆设计雕塑群,为新抗美援朝纪念馆创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主题浮雕,为新抗美援朝纪念馆创作“井冈山”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陈列馆举行。 “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改革前夕”、“抗疫精神”等雕塑……我和我的团队以创意的方式穿越时空,在历史悠久,我们明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有牺牲、有远大志向。 “敢教日月改天”的斗志,用生动的艺术创作延续红色血液,增强前进的力量,把艺术之美融入“思政大课”。

红色场馆是开展“思政大课”的重要场所。 当主题雕塑进入革命博物馆、党史馆、纪念馆等特定场所时,意味着它在承载艺术属性的同时,也承担着更丰富、独特的社会功能。 这也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题雕塑尤其是革命历史题材雕塑的创作,一方面要通过具体的人物塑造和历史场景的再现来铭刻历史记忆,彰显革命理想;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的人物塑造和历史场景的再现来铭刻历史记忆,彰显革命理想; 另一方面,要突出人物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品格,使作品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创作时要体现不朽之美。 这就要求创作者自始至终抱有崇高的使命感,深刻领会创作意图,从题材、造型、空间、材料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从而达到不朽的艺术表现力。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 比如,在创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时,我和主创团队运用写实手法,层次分明地塑造了激烈的战场和英勇的战士,展现了必胜的信念,努力实现宏伟的艺术效果,让抗美援朝精神熠熠生辉。

创作革命历史题材雕塑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历史现实与艺术现实的高度统一,使人们心目中已有的形象与历史镜子和艺术形式相匹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和主创团队坚持立足史实,深入生活,反复对比现有材料,提炼主旋律,凝练形象。 在为新红旗渠纪念馆设计《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等雕塑时,我认真研究历史资料,多次参观运河,进行现场勘察,并对劳动工具、人物、施工场景等一一进行核实。 艺术创作真实反映了当时红旗渠建设的火爆场面,生动地传达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为中国共产党历史陈列馆创作系列雕塑时,从创作方案到雕塑稿,我们经过了反复的研究和数十次的修改。 该系列作品最大程度地还原了井冈山会议、小岗村改革等历史瞬间,也通过恰当的艺术表现让历史瞬间焕发出新的光彩。

让艺术之美融入“大思政课”

创作者团队在革命历史题材的主题雕塑创作中受益匪浅。 他们不仅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了精神力量,也提高了阅读人生的能力。 今年8月,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5周年,举办“领军强军走向复兴——新中国成立95周年成就展”。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 我带领北京工业大学雕塑创作团队承担了重点展品之一的创作任务,历时半年完成了主题雕塑《重新包装,重新出发》。 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党史文献和图片,最后决定根据1929年古田会议和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用象征手法,把一位老红军战士雕刻成新的人物。 2014年的古田,这个时代的青年战士扣上军旅生涯“第一颗扣子”的场景,展现了代代相传的红色精神的深刻内涵。

雕塑是一种立体的艺术语言。 只有通过肢体变化表达情感,通过细节处理构建情境,作品才能兼具艺术美和思想美,引起观者共鸣。 创作者必须不断发现总结,深刻领会历史、时代精神、具体人物的精神品格。 在创作《重新包装,重新出发》时,团队不仅通过两位军人所穿的军装体现了不同的时代感和精神面貌,还通过人物生动的表情和动作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老红军战士饱经风霜的双手和充满真诚关怀的眼神,年轻战士们矫健的身姿,庄重有力的军礼,无一不展现着战士们矢志不移的军魂。 两个人物形成自然的动作呼应,使作品浑然一体,与“收拾行李,重新出发”的主题产生了激动人心的呼应。

在一次次参与主题雕塑创作的过程中,我更加坚信中国雕塑要走自己的路。 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艺术创作可以充分发挥“文化兴业、文化育人”的作用;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现中华美学精神的正气。 “用文学铸就心灵,用文学铸就灵魂”。 因此,在创作雕塑时,我虚心学习传统、经典,向老一辈雕塑家学习,掌握民族雕塑语言,吸收写实主义的营养,赋予作品庄重之美、灵动之美,使雕塑充满家国情怀。国家。 文化遗产。

(作者为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