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是中国传统“四大印石”之一。 分布于福州及金三角地区,其雕刻技艺闻名于世。 尤其到了清代,出现了许多寿山石刻。 本期中国传统工艺栏目,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清代著名的寿山石雕大师。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过来看看!
清代著名的寿山石刻:
寿山石雕艺术史上有两位重要人物,即清代康熙年间寿山石雕大师杨选和周斌。
杨旋,又名玉山、玉轩等,福建漳浦人。 清康熙年间,他旅居福州,首创“考曲线、考姿势”的雕刻方法。 即以寿山石丰富的色彩为基础,顺其自然,依色雕琢,使雕塑形神兼备,富有情趣。 杨选尤其擅长雕刻人物、动物纽扣,被公认为寿山石雕鼻祖。 其作品构思巧妙,刀法朴素,独具匠心。 其传世作品《十八罗汉》现藏于北京博物馆。 本作的剑法如行云流水,所雕刻的罗汉形象均为汉族形象,没有传统的“胡像”,且眉目传神,面容慈祥,看上去当你看到它时就会感动,并且你准备好呼唤它。 杨选还擅长雕刻纽扣。 清人周亮工《闽小纪》称他“执剑如鬼”。
与杨选同时期的还有一位寿山石雕大师周斌,字商君,闽南人。 他尤其擅长雕刻纽扣。 他的技艺非凡,在当时颇有名气。 他制作的纽扣被称为“商君纽扣”。 它们被作为地方官员的贡品和朝廷作为皇家收藏的珍品。 “商君钮”多为动物钮,雕刻风格精细,手法夸张,造型独特。 印章旁边常有博古图案,常以青铜图案为蓝本,图案中藏有双钩篆书“商君”字。
继杨选、周斌之后,福州的董仓门、易田、苗翔等人继承了“纽扣雕刻”的传统,并闻名于世。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潘玉茂、林谦培继承和发扬了周宾、杨选的寿山石雕工艺传统。 他们各得其真,各招徒弟传授技艺。 形成了两个风格相同的寿山石雕艺术流派,即“西门派”和“东门派”。 后来,经过逐步发展,形成了新的学派,即“书院”。
“西门派”雕法主要以“博弈”为主,故又称“博弈派”。 该派雕刻以篆刻、素描为主,风格清新淡雅,书香浓郁。 受到收藏家、鉴赏家、书画家的收藏、鉴赏和使用特别推崇。
“东门派”又称“圆雕派”,是寿山石雕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 它的鼻祖是清代同治、道光年间的林谦培。 后裔有百余人,主要散居于福州东门后屿岛及其邻近的横屿、樟林、寿岭等村庄。 “东门派”雕刻内容广泛。 他们除了制作印章外,还利用石材的自然形状和色彩,雕刻各种人物、动物、花鸟等观赏摆件,以满足人们和市场的需要。 他的雕塑以圆雕为主,善用尖刀修光。 她们精致、刚健、华丽。 作品将雕花与雕刻相结合,追求装饰效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寿山石雕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概括:
寿山石品种繁多,色彩斑斓。 除广泛用于制作各种印章外,还用于雕刻人物、花鸟、山水等,每一枚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