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雕刻资讯

洛阳北魏墓葬出土的陶俑艺术特点及制作手法的梳理

洛阳北魏墓葬陶俑雕塑艺术综述

摘要:通过对洛阳北魏墓葬出土陶俑的现状、类别、功能、创新及制作工艺进行系统回顾。 从雕塑艺术的角度总结洛阳北魏墓葬陶俑的艺术特点。 指出洛阳北魏雕塑追求写实,深受佛教艺术和石刻技法的影响。 并对这种塑造风格的成因和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指出了洛阳北魏陶俑雕塑的折衷艺术及其对后世的价值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洛阳; 北魏; 陶俑; 雕塑

CLC 分类号:J317 文档代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 (2014) 09-0215-01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期。 北魏时期,北方相对稳定,与南朝对峙。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并在洛阳设立陵区。 墓葬面貌较魏晋时期有所改变,没有封印,没有树木,实行厚葬。 高层墓葬中埋藏有大量陶俑雕塑。 随葬陶俑在西晋组合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形成完整的组合。 艺术风格延续了西晋客观写实主义,吸收了佛教造像的宝贵经验。 它改变了北魏平城时期墓葬陶俑原始粗陋的制作状态,创造了一批高水平的雕塑作品。

北魏洛阳时期墓葬陶俑在题材、构架上继承了西晋的结构,并不断丰富具体内容,形成了以仪仗为中心的规模宏大、完整的体系。 首先,镇墓俑中,西晋的镇墓兽和镇墓武士通常各一对,而北魏则为镇墓兽和镇墓武士一对。墓中放置武士,镇墓兽多为人面兽面,北魏镇墓兽的原型来自于自家镇墓兽的形状国家。 类似形制的镇墓兽,在北魏平城时期的墓葬中就已出现。 它们通常单独出现,有的长着兽面,有的长着人脸。 平城时期墓葬形象尚处于萌芽阶段,造型较为简单、粗暴。 迁都洛阳后,组合风格和形象逐渐固定。

在雕塑艺术方面,洛阳北魏陶俑表现出出色的写实控制力和非凡的表现力。 主要原因如下:

1、像魏晋时期一样,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人们在艺术表现上更加注重现实需要,追求现实主义。 例如,墓葬武士俑的表情吸收了西晋武士俑的造型特点,身材高大丰满,脖子粗短,面容凶猛夸张,对士兵和铠甲的刻画极为细致。

2、受佛教艺术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时期。 加之民众流离失所,需要精神寄托,导致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北魏统治阶级信仰并大力弘扬佛教。 工匠们通过制作大量佛像,积累了丰富的造像经验。 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各地出土的大量北魏造像碑以及1979年偃师龙虎滩村永宁寺塔基出土的大量北魏泥塑佛教造像展示了北魏佛教艺术的精湛技艺。 佛教艺术对造像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佛教造像的庄严、端庄的造型,使北魏造像大多呈现正面恭敬、基本对称的特点。

(2)精道的人物比例控制。 印度佛教雕塑受到犍陀罗时期希腊雕塑的造型技巧和人物比例模式的影响。 还为佛教造像制定了一系列的造型比例图案。 这个比例系统的细节可以精细到手指宽度的三分之一。 一。 这种对比例的严格控制自然也影响到了北魏的随葬陶俑,使得各部分的比例非常精确,与魏晋时期下肢短而粗的陶俑完全不同。

(3)佛像多以窟龛形式出现。 他们一般注重塑造正面形象,背面要么简单,要么直接贴在后墙上。 受此影响,洛阳北魏早期陶俑多为单模,平背,宛如洞窟佛龛。 佛像一般只处理正面的体积和形象,头部的部分则雕刻成圆形。 有些武士雕像甚至以浮雕的形式呈现。 后来,工匠们逐渐认识到神态与窟龛造像在题材、形式上的异同,逐渐在背面进行更加深入的雕刻,将陪葬陶俑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圆雕。 。

(4)局部描绘也多受佛教艺术的影响。 对于武士俑以外的陶俑来说,从面部描绘上基本无法区分其性别和身份。 性别和身份只能通过发饰和服装来区分。 。 原因是面部刻画基本照搬南北朝时期的佛菩萨形象,面容圆润精致,笑容灿烂。 许多立像的整体体态也与随行的菩萨一样修长、端庄。 这些造像与洛阳永宁寺基址出土的佛教泥塑造像极为相似。 另外,在早期的单模武士俑中,可以看到躯干各节段呈S形弯曲的形象,这与后期武士稳重有力的形象并不相符。 显然是源自佛教造像的躯干组织形式。

3、石雕制作方法和铠甲兵器的描绘对造型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雕塑艺术家也创作了大量的石雕作品。 石雕一般先勾勒出完整的大形,注重整体,然后再雕刻细节。 这使得工匠能够从复杂的物体中总结出简洁、稳定的大形状。 另外,鉴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局势,自西晋以来,洛阳墓陶俑十分注重兵士、铠甲的表现,刻画极为细致。 受士兵和铠甲长期塑造的影响,所创造的大型造型具有工业产品的外观。 美丽的。 如杨吉墓出土的骆驼,以及1989年冬北辰村南1.5公里的蟒山岭北魏太昌元年王文墓出土的镇墓兽C10M68。

建筑器物、人物雕像仍是客观写实的。 动物雕像的造型与上一代相比略有变化。 他们多采取易于出产的俯卧姿势,下肢与底座紧密相连或省略,使之显得愉悦而顺从,浑身浑然一体。 虽然这种动力学易于成型和生产,但它们的动力学受到限制并且容易出现刚性。 然而,在北魏工匠的指尖上,猪的天真、羊的顺从、鸡的昂扬、狗的机警敏捷,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出土的多子狗。 组合。 体现了当时工匠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演技巧。

洛阳北魏陶俑的雕塑艺术,将魏晋雕塑的写实刚健、佛教造像的经验和魏晋玄学的人物瘦弱清晰融为一体,创造了丰富而精美的群体。的大型陶俑。 北魏的随葬俑从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可以说,北魏洛阳时期的墓葬雕塑以其丰富完整的组合形式和精湛的造型技巧,将墓葬人物雕塑艺术推向了风口浪尖。 达到了另一个高潮,直接影响了北齐、北周时期的人物雕塑,为唐代人物雕塑奠定了基础。

参考:

[1] 洛阳博物馆. 洛阳北魏杨济墓出土文物。 文物。 2007年。

[2]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洛阳孟津北辰村北魏壁画墓。 文物。 1995年。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