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大设计,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与美、艺术相关的人或物。 也许你还会因为史蒂夫·霍金的黑洞理论和关于宇宙的新发现而想到他的“大设计”理论。 吸引了无数对人类密码充满好奇的科普爱好者和伙伴……回归本源,走近你我所熟知的设计世界。 它关乎艺术、关乎生活、关乎美、关乎未来、关乎成长! 这就是我们好奇、向往的设计大世界!
从传统雕塑到数字雕塑,再到数字艺术创作,对于更多人来说可能只是一种观念转变,但对于从事专业领域的艺术家来说,这似乎是一种神秘的召唤……他是一位知名的CG艺术家,著名数字A级雕塑家,1999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在校期间的一次偶然邂逅让他接触到了3D艺术。 从此,数字雕塑艺术成为了他的职业追求! 毕业后留在四川美术学院从事三维数字艺术教学与研究。 多年来,他边教学边创作。 着有《数字雕塑技术与3D打印》《ZBrush3高精度模型制作实用技术》。 拥有丰富的国内外数字模型经验,在雕塑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多次在数字雕塑论坛上发表宝贵的学术和创作意见! 数字雕塑《皮肤》入选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单元,《悬挂的世界》荣获2018雕塑奖“年度大奖”! 为2022年新华社《国民相册》栏目制作的盖角天空图! 2019年8月,受邀为深圳华为大学创作牛顿雕塑……他将教学与创作结合起来,将众多创意作品一一呈现,开创了现代艺术教育的典范! 但他谦虚地说:我觉得自己还不够好! 他就是这样一位对自己有要求、热爱创作、热爱教学的数字艺术探索者!
他是大设计。 本期推荐CG艺术家、数字雕塑家——张胜
张胜
CG艺术家、数字雕塑家
1980年出生于河南开封,现居成都
中国数字雕塑先驱之一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级进修班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中国电影艺术学会CG艺术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雕塑协会常务理事
四川成都美术学院讲师
国家艺术基金“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项目特聘教授
第四届GGAC全球游戏动画艺术概念大赛评委
《数字雕塑技术与3D打印》(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作者,
《Zbrush3高精度模型制作实用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出版)
在国内外数字模型和雕塑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2019北京国际CG艺术双年展、
2018明日雕塑奖、2018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
2018大同雕塑双年展、新物种·跨媒体艺术邀请展等重要展览并获奖
主展
•2019年《皮肤》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单元。
•2018年《算法大力士》等四组数字雕塑参加“国家艺术基金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训展”(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
•2018年3D混合媒体作品《冥王星与女王的皮肤》参加“‘不同’·2018中国大同雕塑双年展”(中国雕塑博物馆)。
•2018年跨媒体作品《悬浮的边界》(西格玛艺术集团联合创作)参加“‘不同’·2018中国大同雕塑双年展”(中国雕塑博物馆)。
•2018年跨媒体作品《悬浮的世界》(西格玛艺术集团联合创作)荣获年度“2018明日雕塑奖”(最高奖,罗中立美术馆)。
•2017年数字雕塑《茧·红一号》荣获第六届四川省青少年美术作品展(四川美术馆)优秀奖。
•2017年数字雕塑《寄生虫的随从》参加“2017中国·西安数字雕塑展”(西安美术学院)。
•2017年数字雕塑《茧》参加“中国·苏州数字雕塑艺术展”(苏州)。
•2016年数字雕塑系列《红茧》参加“观·注”2016四川青年雕塑展(四川美术馆)。
•2005年“首届中国艺术设计大赛”银奖(成都)
•2003年,数字3D动画视频作品《行走的人》参加“青春就是权利——青年美展”(重庆)。
•2003年,数码3D静框作品《树灵》参加“CCGF 2003中国数字影像大赛”,荣获优秀作品奖(北京)。
《牛顿图》系列
张胜:2019年8月,他受钱绍武文化艺术中心委托,为华为深圳华为大学园设计牛顿雕像。
《盖叫天》系列
2022年夏天,为新华社《国民相册》栏目制作了京剧大师田改角的雕像。 盖景天有“江南活武松”的美誉,武松样貌就是他创造的。
《鹿·人》系列
张胜:
《寄生虫的随从》
不知道
是你控制了我
还是我主宰了你?
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起
你进入我的身体
寄生
我
成为你的躯干
当你去时
《肌肤》系列
《机械冥想》系列
张胜:与电子机械的结合似乎是人类的命运。 在赛博格时代,谁在思考? 人,还是机器?
《未来·太湖石》系列
张胜:而且从数字化工具来看,它远比传统泥塑工具复杂、丰富,包括以前从未见过的方法。 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可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更加丰富的事物和语言形式。
《方程式》系列
张胜:人类徜徉在浩瀚黑暗的宇宙中。 它数量众多,又脆弱,时而聚集,时而分散。 从宇宙的角度来看,人类是如此的渺小,就像电子游戏中的一个小区域。 底层算法是控制。 也许只有解决这个算法方程,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人类自己的命运。
《方程式》数字雕塑部分:
3D 方程
方程/方程
3D动画图像和3D打印雕塑综合媒体/
3D动画图像和3D打印雕塑2015-2017
张胜:传统雕塑是用金属丝、泥土、大理石等真实材料来创作作品。 数字雕塑也可以在计算机上以传统雕塑的形式完成,最终通过3D打印或CNC数控机器人完成雕刻工作。
张胜:每一种材料和工具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也都有它的边界。 这只是意味着数字的边界比我们之前接触到的真实材料要大得多。
张胜:2017年至2019年,张胜老师连续三年参加“新物种”系列展览。 《方程式》、《皮肤》和《纸老虎》三件作品通过数字雕塑和数字图像展现了人与社会脆弱的一面。 在他看来,“新物种”不仅指艺术基因的重组和更新,更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命状态。 这两个层面的意义都渗透并呈现在他的创作和生活中。
张胜:现实社会给了我无尽的灵感,平民生活是我创作的源泉。 回想过去,展望现在,展望未来,我们心中感慨万千。 谈论历史,谈论现实,戏谑人生,此刻我正在活着,正在呼吸。 这句话来概括我现在的创作心态比较合适。 我希望能用我的画笔记录我一生所经历的社会、人文、政治景观。
张胜:“理想的创作状态是艺术家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自由选择形式和方法。”
张胜:“我们不需要担心技术的变化。采用这些新媒体的艺术家会将自己视为这场变革的一部分,并深入其中。他们对各种技术的可行性感到兴奋,并且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永远不会有任何陌生感。” 这是迈克尔·拉什在回顾和梳理上世纪新媒体艺术时对从技术创新中汲取营养的艺术家的评价。 这种面对科技的兴奋,迎合了张胜老师对艺术创作的追求!
《数字雕塑技术与3D打印》/DigitalSculpture技术与3D打印
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ZBrush3高分辨率建模实用技巧》/ZBrush3高分辨率建模技巧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
主编:周玉平
内容:周尚奇、张胜的艺术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