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雕刻资讯

重庆城市雕塑见证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思想解放

重庆城市雕塑见证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思想解放

游客们在大卫雕像原件的青铜复制品旁休息。

重庆城市雕塑见证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思想解放

世界著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原作的青铜复制品。张健、罗张健摄

上周末,世界著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米开朗基罗《大卫》原作雕塑青铜复制品落户重庆,引爆大众朋友圈,吸引不少市民周末专程前往打卡。 近40年前,长江大桥头的“春”“夏”“秋”“冬”四尊人体雕塑堪称重庆城市雕塑的开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雕塑和公共艺术品矗立在重庆街头。 。 从一开始“春”、“夏”、“秋”、“冬”的设计引起争议,到现在“大卫”雕塑的流行。 重庆的城市雕塑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思想的解放。

40年前

雕塑《穿上薄纱》终于揭幕

只要经过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就能看到南北桥两端的“春”、“夏”、“秋”、“冬”四个雕塑。 现在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了,但这组雕塑在刚创作的时候却经历了很多麻烦。 很有争议。 1979年,重庆市政府提出在建设中的长江大桥桥头堡竖立4座展现重庆风采的艺术雕塑。 “创作工作是由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负责的,我们一开始制定了十多个方案,但没有一个人满意。” 这组雕塑的作者之一、原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龙德辉回忆起当年的创作过程,11位参与创作的艺术家:“我们都为体育题材做了规划” 、舞蹈主题、工人形象、农民形象等等,但我们总觉得不够完美,直到后来我们提出用四个季节的概念来创作,大家才终于达成了一致。 ”

根据设计方案,“春”是手捧鲜花的女孩,“夏”是在水中打斗​​的青年,“秋”是手捧麦穗的劳动妇女,“冬”是即将出海的男子。死。 一个人虽然已经老了,但依然坚强。 然而,设计方案公布后,却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争议。 据媒体报道,当时有公交车司机联名反对,称“桥上站着裸体妇女,司机看到可能会把公交车开进长江”。 还有医院护士联名反对,称“为什么只做女性裸体才能让女同性恋开心?” “……因为上述争议,设计方案一度被否决。

该雕塑的作者之一、四川美国雕塑系退休教授王冠一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过咨询专家的意见,“在不影响主题理念和人物动态的情况下,我们在袖子上做了一些改动”。袖口和衣领。 在其他地方添加窗帘的方式给雕塑带来了薄纱般的感觉。”

“春”、“夏”、“秋”、“冬”、“穿薄纱”的设计方案最终获得通过。 1984年9月26日,经过三年多的施工,四座铝合金铸造的雕塑在重庆长江大桥上正式竣工。 198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城市雕塑。 王冠一说,这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思想意识转变的必然阶段:“长江大桥桥头的雕塑从赤裸到穿薄纱,争论的过程是这也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从对人体艺术的惊讶和批判到理解和接受,中国人的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开放和包容。

20年前

雕塑走进商业步行街

随着城市的发展,雕塑也离开了美术馆,来到了民间。 2000年,解放碑步行街扩建至八一路。 由川裔美籍教授徐光福、于志强等艺术家创作的八一路美食街雕塑也出现在步行街上,无论是三个女孩逛街还是吃火锅。 老爷子和各种美食一起,成为八一路美食街的标志。 这组雕塑也是重庆商业步行街首次出现的城市雕塑。

2003年,杨家坪步行街出现了一组名为“来来往往”的雕塑。 这是重庆街头出现的第一组彩色雕塑——两个巨大的购物袋,一红一蓝,上面各挂着一个袋子。 用手拎着。 这组雕塑的作者、著名雕塑家焦兴涛回忆,杨家坪步行街想放置一组不同于以往常见雕塑的时尚雕塑。 “当时我就想到用‘购物’这个概念,这与当时重庆众多连锁超市的出现密切相关。” 1998年第一家外资超市家乐福在重庆开业后,各种品牌相继出现在重庆。 连锁超市表示,“超市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和消费方式。人们往往不是为了购物而购物,带有品牌标识的购物袋就是一种象征。”

当然,如此色彩缤纷、先进的城市雕塑才出现在街头,也是经历了很多波折。 “当时我们不断与相关部门沟通,公示设计方案,谈论我们的设计想法。” 在焦兴涛看来,“这也是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了解城市公共艺术的过程”。 最终,人们还是在街上看到了这组雕塑。

现在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落户重庆

日前,重庆的朋友圈里充斥着从意大利远道而来的“大卫”。 很多人都知道,雕塑《大卫》是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 原作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美术馆。 在佛罗伦萨,公共场所陈列着两尊大卫雕像的复制品。 一座是米开朗基罗广场中心的青铜雕像,一座是马约尔广场大门前的大理石雕像。 这三座“大卫”雕像常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瞻仰。

记者从四川梅了解到,此次从意大利漂洋过海来到重庆的《大卫》是原作的青铜复制品。 它是由一家从事传统雕塑修复300多年的意大利家族企业按原模复制而成。 这个原始模具于1910年首次用于复制佛罗伦萨米开朗基罗广场中心的“大卫”雕像复制品。 到模具。 此次来到重庆的“大卫”雕像高5.5米,底座高1.88米,重1200公斤。 其青铜材质和尺寸与佛罗伦萨米开朗基罗广场中心的“大卫”雕像一模一样。

“大卫”落户重庆位于大学城四川美术馆大门左侧。 不仅四川美术馆的学生可以参观,来西街的市民也可以随时免费参观。 已经入住的何先生告诉记者,他之前去意大利旅游时,其实也参观过“大卫”雕塑。 “没想到‘大卫’竟然来到了我的家乡,所以我就约了朋友去参观一下,你们去看看吧。” 不少川裔美国学生更是兴奋不已,“以前只能在‘大卫’的石膏头上练习,现在可以直接看到和原来一样大小、一样材质的雕塑,这种感觉完全不一样” 。 相同的。”

“大卫”能为重庆带来什么?

延长

“不用去佛罗伦萨,去重庆就能看到《大卫》!我想去重庆!” “重庆又一个打卡地!” “大卫”雕塑在重庆吊装当天,记者在朋友圈看到不少外地朋友,他们似乎比重庆本地人还要兴奋。 其实,这就是一个城市通过城市雕塑的宣传和推广。

“作为四川美术学院定制《大卫》雕塑,对于提高师生的创作水平肯定有帮助。”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重庆雕塑学会会长焦兴涛表示,从一开始看二维画册,到后来看到三维石膏,现在能看到大尺寸的石膏像。近距离原创作品。 “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这绝对有助于他们练习基本功,提高创作能力。”

而好的城市公共雕塑更能决定一个城市的魅力。 “当今城市的魅力核心在于文化的魅力。一个城市是否有吸引力,取决于它的文化是否具有强大的魅力,而雕塑等城市公共艺术就是最明显、最直接的表现。” 焦兴涛认为,“好的城市雕塑承载着传递城市魅力的责任和使命,一方面也决定了一座城市的艺术品质和艺术高度。”

焦兴涛还提出,好的城市雕塑需要被时代和文化选择:“我们可以努力把城市雕塑做好,但好的城市雕塑不是刻意呈现的,它最终需要被时代选择。”同时,文化的丰富性也很重要,不能简单地用象征性的方式概括。”

记者 孔令强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