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鱼鲜枝
我不信佛教,但对佛教艺术很感兴趣。 每当出门遇到石窟或者雕像,我都会亲自去看看。
一个时代的雕像,是那个时代人们审美和精神世界的反映。 就像,古希腊雕像的雕塑虽然是神,但它们却是古希腊人“力量与美丽”的肖像——既是他们身体的肖像,也是他们精神的肖像。
从汉魏到唐宋,我们看到早期的佛教造像往往自然、灵动、活泼、有活力。 但明清时期的造像工整、呆板、毫无生气。 这是人类精神衰老、迟钝、矮化的反映。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唐时期是北方石窟雕塑的两个高峰。 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洛阳龙门四大石窟的主体就是在这两个时期开凿的。
到了唐朝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导致北方石窟艺术走向衰落。 不过,幸运的是,蜀道上的困难,阻止了此时的战乱,大足摩崖石刻得以在长江流域崭露头角。
北方石雕工匠的技艺在这里得到了延续和传承。 三百年来,随着佛教的世俗化,佛教艺术与民间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呈现出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特点。
大足有摩崖石刻70多处,散布在大足各处。 其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有5座: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
大多数游客来这里都是为了“宝顶山一日游”,但实际上看到的只是南宋作品。
如果我是导游,我建议:来大足,先去北山,这里保存着晚唐、五朝、北宋时期的精美石刻; 随后游览南宋造像集中的宝顶山。 最后,如果有时间,可以选择南山、石篆、石门山之一去看道教或儒教摩崖石刻。
魏俊晶
北山又名“龙岗山”,距离市区最近,是大足人日常登山锻炼的地方。
北山石刻沿崖延伸,分南北两段,由南向北依次编号。
一号石雕是魏君敬雕像。
魏俊晶是谁? ——他是主持大足石刻发掘的第一人。
他原本是一个地方小官。 黄巢起义爆发后,率军攻克大足。 自封为常州刺史,成为霸主。
公元892年(唐景福元年),他在龙岗山修建了“十年储粮,万兵万将”的永昌村,并从北方难民中招募能工巧匠,雕刻佛像。 。
他资助这座雕像的动机可能是为了赎罪。
对于他这样一个趁乱的割据分子来说,“杀人如麻”不仅仅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当我手上沾满了太多的血时,我开始害怕死后会堕入地狱。
因此,他出资建造佛像,不仅是为了生前得到内心的平静,也是为了避免死后的痛苦。
这一举动真的能救赎他吗? 不知道。
我一直对“放下屠刀立马成佛”的故事抱有深深的怀疑:凶手立马成佛,被杀的人会怎么样? 他们实在不应该相信这个佛,否则就太不公平了。
就像122号佛龛里供奉的哈日皇帝的母亲,民间俗称“观世音菩萨”,她有500个孩子,却偷了别人的孩子来吃。 后来她受佛陀教导,成为专门保护儿童的守护神。
想想这个故事,真是荒唐至极:一个吃掉孩子的人,几分钟之内就被净化成神。 被吃掉的孩子怎么办? 那些父母该怎么办? 难道他们还要求哈里妈妈再要一个孩子吗?
恶人成佛是那么容易,放下屠刀就可以了。 一个好人成佛是多么的困难,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够成佛。
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成道的最好方法不就是先多作恶,然后放下屠刀立马成佛吗? 我想讲故事的人一定没有想到听故事的人会从故事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武林高手韦俊景为偿还无数血债而造像,却阴差阳错开创了佛教石雕艺术的盛事。 这就是历史的悖论。
后来者各自怀有不同的愿望,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其中有太多的故事,留给今天的人们去探索。
小静阁的故事
取孝景阁内的“赵一简公神道碑”。 从介绍看,是北宋历史学家范祖愚所书,书法家蔡京所书,但碑刻于南宋。 更奇怪的是,神道石碑是竖立在墓道前,记录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但此石碑周围并没有坟墓。
那么为什么要建在这里呢? 赵一建功是谁?
原来,此人名叫赵瞻,陕西人,自为官以来一直掌管枢密院。 去世后葬于陕西。 为他撰写神道碑文的蔡京不仅是著名的书法家,而且还是残酷攻击元佑党人的强大汉奸。
后来蔡京被贬,病逝于潭州。 人们对他十分怨恨,他的碑刻大部分被毁掉了。 赵湛墓前的神道碑亦于当时被毁。
到了南宋孝宗时,党争已平息,民愤也已平息。 赵湛曾孙赵范,取碑拓片,到大足任职。 他请人重新雕刻了这块碑,并在周围刻了《旧经孝经碑》,以表达自己不甘祖辈美德被湮灭的心情。
蔡京的书法也被保存下来。
如今,我们能看到蔡京的作品已经很少了。 这大概也是古人文化品格中“书如人”的追求和“人不如书”的贬抑。
迷人的观音雕像
从晓景阁往北走,第113窟的宋代水月观音像值得细细品味。
虽然这尊雕像已经风化严重,面容模糊,但高举的头冠和轻松随意的姿势却令人着迷。 如果你久久地凝视她,你会仿佛看到她迎着微风徐徐而来,五官分明,眼眸含笑。
我的摄影技术太差了,我就拿出笔记本来画她。 遗憾的是,雕像的很多细节无法辨别,只能进行模拟。 而且,她洒脱的风范,实在是难以复制——
如果要找一尊与第113窟水月观音相媲美的造像,那就是第125窟的数珠手观音。
这尊南宋造像也有“武岱在风中”的感觉。 观世音菩萨双手置于腹前,结数珠结印。 他的身姿优雅,神情迷人。 又称“迷惑观音”。
她的头微微向一侧倾斜,从脖子到肩膀、腰部、臀部,自然而微妙的曲线显露出来。 她的端庄、含蓄中流露出一种“道无情、有情”的感觉。
然而这些雕像都患有严重的疾病,我们不知道它们还能陪伴我们多久。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