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8月4日电 题:云冈石窟:雕刻千年瑰宝的文化自信
新华社记者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云冈石窟时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也具有世界意义。
云冈石窟始建已有1500多年历史。 它们是一座融中外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佛教艺术、石刻艺术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宝库。
近年来,山西加强云冈石窟保护研究,深入挖掘云冈石窟历史文化遗产,推动云冈学扩大文化影响力,让人们在“活”的文物中体验文化力量,筑牢云冈石窟文化底蕴。文化自信的基础。
走进云冈:感受开放包容的气质
云冈石窟被誉为一本刻在石上的历史书。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冈石窟时,仔细察看雕刻壁画,不时向工作人员询问石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他强调:“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所蕴含的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无论发掘技艺还是发掘内容,云冈石窟都雕刻着胡汉杂居、民族交融的历史内涵。 石窟不仅体现了汉式建筑的雄伟,也散发着少数民族建筑的雄伟、壮丽、或精致、柔和的气息。 。
云冈石窟有20多个洞窟刻有乐器图像,其中乐器雕刻500余件。 除了中原汉式的琴、筝、萧、笙和鲜卑大脚外,还有龟兹细腰鼓、波斯竖琴等胡风汉韵,兼容并包。
在今年6月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卓越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方位,决定了多种宗教和谐共处。对中国的信仰。 这种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以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文明。
“云冈石窟是以国家工程的形式在中原北部开凿的,体现了各民族追求和平团结的社会共识。”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说。
“石窟的背后是开放包容的文化。” 大同古城保护修复研究会秘书长宋志强表示,北魏鲜卑人以大无畏的改革精神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这次改革直接影响了隋唐时期。 这就是鲁迅说的“唐家多幽默”的意思。
除了包容、和平、团结之外,云冈石窟还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和创新性。 云冈石窟的开凿风格,早期引进外来风格,中期形成云冈风格,后期吸收南朝风格。 与此同时,云冈的风采也在不断走出去,东越太行山,西跨黄河,传播和影响更多的地区。
“石窟的发掘是一段历史,文物的保存和保护也是另一段历史。” 云冈研究院党委委员、文化遗产保护监测中心主任卢继文表示,了解云冈历史,传承其中蕴含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暑假来到云冈石窟求学的12岁北京学生董子飞和朋友们观赏了石窟造像,还体验了文物修复、壁画绘制、建筑木构件等。 妈妈王淑丹说,这是他们学习的第六个暑假。 从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到云冈石窟,他们仿佛置身历史隧道,触摸历史文脉,将文化自信根植于心中。
守护传承:绵延千年的历史文脉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冈石窟时对殷殷寄予厚望。
走进第10窟,脚手架上的多台设备正在24小时监测洞体和微环境,10多名工匠正在忙着维护洞窟。 监测数据不仅服务于石窟的维护,也为云冈石窟相关技术研究项目提供数据支撑。
3年来,以日常维护为主的预防性防护工作全面提升。 云冈研究院在完成1~3号洞危岩加固、防水排水、6个洞室日常维护等5个重点保护工程的同时,制定了洞病调查保护、维护修复标准。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保护文化遗产要立足于科学研究,保护理念更加谨慎、科学。” 陆继文说道。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时强调,“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要“团结起来”。团结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不断提高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建有“国家文物局云冈研究重点科研基地”、“山西省文物保护研究局科研基地”、“山西省石窟寺保护与研究重点实验室”传承”,云冈学说平台建设加快推进。 为云冈研究院与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突破搭建了平台。
近3年来,云冈研究院获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40余项。 2021年底发布的《云冈石窟顶佛教寺院遗址发掘报告》显示,云冈石窟顶已清理出两座北魏、辽、金时期的佛教寺庙遗址有图片和文字。
“考古证实了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的‘山水殿堂、烟寺相对’的历史记述,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云冈石窟的原貌。” 发掘负责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庆杰介绍说。
“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文明突出特色的生动缩影。”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陈小三表示:“云冈文化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探讨云冈文化的辉煌成就及其意义。世界,传承历史文脉,让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云冈束腰舞、云冈力士舞、云冈极月天舞……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主任李丽对云冈石窟极月天舞形象进行了研究,编写了《基础教程》不断创作舞蹈作品,学生们把《云冈舞》搬上了舞台。
“云冈石窟舞蹈《极乐天》的动感与神韵构成了其独特的时代印记和审美特征,是北魏民间舞蹈和佛教乐舞的真实记录和缩影。” 李力表示,深入挖掘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只有加强文物的活化利用,才能让人们从中汲取养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古今交融:绽放时代文明辉煌
五洲山麓,石佛寺前。 伴随着细腻空灵的铃声和厚重扎实的鼓点,上海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余冰开始演奏。 在他时而激昂、时而清脆悠扬的琵琶声中,云冈乐舞的舞者和身着传统服饰的模特逐渐加入,带领观众走进民族、文明交融的历史。
这是前不久在云冈石窟举办的大型实景艺术展“又见云冈”中的场景。 超过1000人现场观看,近100万人在线观看。 人们被现代艺术诠释的传统文化之美所感动。
“云冈石窟承载着几千年前中外文化交流的斧痕,美与美的大同之美触动了我的创作灵感。” 于冰说道。
只有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华文明史,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加有效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
云冈研究院文旅融合发展中心主任崔晓霞表示,原汁原味的云冈音乐和修复创新的北魏服饰,正是艺术家们以当代的心走进历史,深刻领略传统文化。蕴含其中,进而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艺术的生动写照。
文化的传播始于被看见。 借助数字化手段,云冈石窟变得可触摸、可移动、更加亲切。
在千里之外的宁波美术馆,3D打印的云冈石窟第12窟正在展出。 雕刻精美、宏伟的造像令人震撼,千年石窟的痕迹触手可及。
第12窟记录了古代音乐家的盛大演奏。 被誉为“音乐洞穴”,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云冈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合作,利用数字扫描和3D打印技术精确再现尺度,让“音乐洞”能“动起来、走出去”。
云冈研究院数字保护中心主任宁波表示:“这一举措开创了超大型文物等比例复制的先河,为云冈石窟走向世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据介绍,“音乐洞”计划明年“去”日本,让更多人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云冈石窟是中外文化交流、碰撞、融合而诞生的一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其背后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明演进史、民族融合发展史、创造史。我们将继续加强保护,探索振兴利用文物的有效途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杭侃说道。 (记者赵东辉、王菲菲、王雪涛、孙良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