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了一本十五世纪意大利人的传记。 后来,这部传记与他所写的另外两部传记合为一书,名为《名人传》,即《三巨头》。 书中被视为巨人的意大利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伟大艺术家”的称号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长年累月的磨练和沉淀才能长久。 五百多年后的今天,根据现代人的视觉经验和审美经验,米开朗基罗仍然如此出色。 可以肯定的是,非凡的艺术家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会受到人们的称赞,即使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桑西、达·芬奇并称为被誉为“后文艺复兴三杰”。 代表作有《大卫》、《创世记》。
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艺术”确实需要天赋的加持,其中包括先验的审美直觉和敏锐的洞察力。 从各方面的综合实力来看,人才是最基本的、不可忽视的。 一件事是——异常丰富的能量。
试想一下,现在的大多数普通人,如果熬夜工作几天,可能就会感觉不舒服。 如果他们加班一周或一个月,他们可能会精疲力尽或生病。 但是当米开朗基罗在画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时,他做了什么? ……连续四年,他每天马不停蹄地创作,完全依靠体力劳动和人力。 据说所有壁画都是他独立完成的。 这么繁重、巨大的工作量如果是别人做的话,他就算不是积劳成疾,也早就累坏了。
而且,在那个动乱、疾病肆虐的年代,正常人可以活到四十多岁就死了,但我们的小米哥居然活到了近九十岁,是正常人寿命的两倍多。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正是这段漫长的人生旅程,让米开朗基罗创造出了比其他艺术家更多、更强的艺术作品。 因此,作者在赞扬米开朗基罗的同时,不仅钦佩他作为艺术家的成就,更钦佩他的生命力。
△梵蒂冈博物馆内的Cappella Sistina,Musei Vaticani西斯廷礼拜堂(天啊!这玩意真的是人类做的吗?是的,都是小米哥一点一滴画的)
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7世纪发生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 这一运动是人类科学和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其持续时间之长、覆盖范围之广,在所有思想解放运动中都是前所未有的。 提到文艺复兴,人们不免会想到“文艺复兴三杰”。 三位大师中,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谈到了达·芬奇,而今天我要详细解释的是他一生的“对手”——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的全名是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1475年3月6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巴黎镇。 小米的父亲是佛罗伦萨卡普雷塞和丘西的最高行政长官。 但后来,他的父亲在另一次选举中落败,家庭经济状况一落千丈。 小米六岁时母亲早逝,由奶妈抚养长大,奶妈恰好是雕刻师的女儿,丈夫也是工匠。 小米当时还拿这件事开玩笑,说他的奶妈奶有强大的力量,可以改变他的身体,产生与他本性完全不同的新天赋。
其实父亲一开始是强烈反对小米学雕塑的,因为当时雕塑工匠的社会地位不高,而雕塑又是一个比画家更辛苦、报酬更少的职业(如果把画家比作农民工的话) 、雕塑家他是最低层的农民工(“挖粪工”),但小米已经下定决心,父亲只好妥协,不再强迫他去文法学校。 13岁那年,小米进入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基尔兰达约的画室学习绘画技法,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不过,此时“油画”在佛罗伦萨尚未流行,大部分绘画作品都是以壁画的形式创作的(壁画的绘画过程极其复杂,稍后会详细讨论)。 米开朗基罗的心一直是雕塑艺术,因此之后他跟随多纳泰罗的学生贝托尔多学习了一年雕塑。 在贝尔托尔多工作室学习期间,米开朗基罗·奇罗认识了洛伦佐·美第奇周围的许多艺术家。 借着这个机会,米开朗基罗的才华逐渐被洛伦佐发现,并得到他的赏识,进入美第奇学院深造。
△洛伦佐·德·美第奇(1449年1月1日—1492年4月9日)是意大利政治家、外交家、艺术家,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实际统治者。被世人称为“洛伦佐大帝”。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高潮,他的去世也代表了佛罗伦萨“黄金时代”的结束
说到这里,请允许我插一句关于小米哥的八卦。 这段八卦对于我们了解其背后的艺术作品非常重要。 我们先来看看米开朗基罗的自画像。 说实话,你觉得小米帅吗? ……好像跟帅哥没什么关系(泪~)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并不像他的劲敌达·芬奇那么英俊、风流、好看。 可以说,他不仅不帅,而且还有点丑,咳咳。
有人会说,与才华相比,外表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不能以貌取人! 不不不,外观美对于当时的小米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如果你是一个涉足艺术圈的人,那就更重要了。
事实上,外观问题一直困扰着小米的内心,尤其是作为一个毕生追求人体艺术极致美的艺术家。 如此巨大的反差,无疑造就了小米偏执、古怪的性格。 而最关键的一点是,米开朗基罗是一名同性恋。
笔者在读《艺术哲学》时了解到,在古希腊时期,人们推崇男人之间的爱情,这种爱情甚至超越了夫妻之间的爱情。 同时,“文艺复兴”之所以被称为文艺复兴,正是因为人们的精神世界长期受到宗教神学教条主义的压制。 所谓复兴,就是恢复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人文精神,而这种人文精神无疑还包括“爱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自由”。
因此,在文艺复兴时期,“男人恋爱”并不是一件越轨的事情。 事实上,就连小米的劲敌达芬奇也擅长这一点。 历史上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米开朗基罗之所以终身不娶,是因为他喜欢男人。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五官俊秀、体态健壮的美男子,而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小米也是按照男性身体来塑造的。
不过,揭示他的性取向并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而是分析他的作品时必须提到的一个假设。 作为一个长相不太好看、喜欢同性的人,米开朗基罗对自己的外表并不自信。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我们会发现小米性格固执,自尊心极强,一生都爱寻找存在感。 其实这和他内心的自卑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就是这位长相酷似“巴黎圣母院”的艺术家,在美第奇学院学习期间,遇到了自己的初恋、高大英俊的年轻人——托里贾尼。
米开朗基罗是一位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虽然他不像达芬奇那样涉足各个领域,但在文艺复兴时期,如果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排在第二位,那就没有人了。 人们敢说第一。 从他留给世人的作品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他对雕塑艺术的热情是无与伦比的,他的技艺是无敌的。
在美第奇学院期间,小米不仅要学习雕塑,还学到了很多天文学、哲学、文学、历史方面的知识。 此时的他并没有像之前在文法学校那样听完讲座就睡着了,而是尽力吸收文化。 知识使文学与艺术融为一体。 因为他在这里接触到的都是各个学术领域的顶尖学者,这群大人物无疑给小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动力和创作热情。
事实证明,他在美第奇学院学到的知识对他未来的艺术事业非常有帮助。 在这里学习后,米开朗基罗开始准备他的第一件雕塑作品《天梯圣母》。 这部作品完成时,小米年仅十五岁。
△《楼梯上的圣母》56.7 x 40.1厘米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浮雕收藏米开朗基罗故居博物馆Casa Buonarroti,佛罗伦萨
这尊雕塑并没有突出画面中耶稣的角色,而是将圣母玛利亚描绘成主角。 浮雕上的圣母玛利亚被天使告知,她的孩子未来将遭受无尽的痛苦和折磨,所以她的表情显得悲伤。 困惑,毕竟圣母玛利亚也是人,她当然会对孩子的坎坷遭遇感伤。 米开朗基罗在这幅浮雕中突出了人性的特征,放大了人物的情感。 在这部早期作品中,他已经表现出了强烈的“人文精神”。
米开朗基罗在美第奇学院进步很快。 伟大的大师洛伦佐·美第奇惊叹于这个年轻人的才华和想法,洛伦佐也知道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对后世的影响将是巨大的,米开朗基罗对此非常器重。 小米日夜刻苦学习,练得像明星一样雕刻。 大家都认为他非常有才华,而且非常勤奋。 不过,有人喜欢他,就会有人嫉妒他。
前面提到,在学院学习期间,米开朗基罗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个同性恋者托里贾尼。 米开朗基罗无私的学习让他忽视了这个异常美丽的年轻人。 与此同时,托里贾尼·贾尼也因为嫉妒米开朗基罗的才华而勃然大怒。 于是,在一个平常的下午,托里贾尼趁机向米开朗基罗发起挑战,并与他并肩作战。 在此过程中,小米的脸被托里贾尼打了好几拳。 当小米醒来时,我发现我的鼻梁塌陷了,连右颧骨都骨折了。
我的天啊! 这张本来就不好看的脸,现在变得更加难以形容了……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米开朗基罗自画像》实际上是他自己“美化”的结果,而真人可能更加丑陋。 但后来小米也发现,对于他的才华来说,外表真的不值一提(他的自卑感隐藏在内心深处),世界不会因为他的外表而低估他。 毕竟他是米开朗基罗大神! 很快小米就开始了他的下一个作品的创作,一座名为《半人马之战》的雕像。
△拉皮人和半人马之战1510,Casa Buonarroti,佛罗伦萨,米开朗基罗故居博物馆,罗马,意大利
浮雕中的每个人物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栩栩如生,身体扭打在一起,战士们准备举起石头攻击敌人。 正是这两幅浮雕,彻底奠定了米开朗基罗在美第奇宫的作品。 地位。 但此时,佛罗伦萨开始经历政治动荡。 萨沃纳罗拉统治着佛罗伦萨(《女神的诞生》一文中提到的“恶魔修道士”)。 他用言语之火引爆了早已形成的社会结构。 长期的阶级冲突恰逢伟大领袖洛伦佐·美第奇去世。 佛罗伦萨此刻已经摇摇欲坠。
△吉罗拉莫·萨沃纳罗拉(Girolamo Savonarola,1452-1498),15世纪末意大利宗教改革家。 佛罗伦萨神权共和国领袖。
米开朗基罗的家庭也开始经历一系列的变化。 他的哥哥和弟弟追随新教皇萨沃纳罗拉的脚步,开始摧毁文艺复兴的一切成就。 就连他们的前辈“波提切利”也投奔了新教皇,并当众烧毁了自己的许多作品。此时,整个佛罗伦萨都笼罩在恐怖的阴影之中。目睹这一切的米开朗基罗迅速逃离了家乡(详情请看上一篇《女神的诞生》)
米开朗基罗辗转于威尼斯和博洛尼亚之间,后来到了罗马,在那里创作了他的第一幅代表作,如《酒神巴克斯》、《哀悼基督》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哀悼基督》(又称《哀悼基督》) 《圣哀歌》使米开朗基罗正式进入公众视野,成为继多纳泰罗之后又一位雕塑大师。
△《酒神》巴克斯 地点:意大利佛罗伦萨巴杰罗(Palazzo del Popolo) 1497年米开朗基罗雕塑,意大利罗马 Museo nazionale delBargello,佛罗伦萨
随着伟大大师洛伦佐·美第奇的去世,米开朗基罗失去了一位欣赏他的强大赞助人,而新的继承者“皮耶罗·美第奇”却软弱无能,毫无建树。 ,他并不看重小米的人才。 此时的米开朗基罗身无分文,默默无闻,生活处境十分尴尬。 他的首要任务是先填饱肚子,所以走投无路的他决定赌一把,干一桩假冒文物的大生意!
米开朗基罗做了一个丘比特,把它埋在土里一段时间,做了一些表面处理,谎称这是古罗马文物,然后让黄牛拿出来出售。 结果,黄牛竟如此嚣张,竟然将假古董卖给了当时罗马最著名的雕塑收藏家红衣主教拉斐尔·里亚里奥(Raffaele Riario)。
可想而知,红衣主教买下丘比特后没过多久就发现自己被骗了,但他仍然惊叹于米开朗基罗的才华。 于是主教打电话给小米,对他说:“小骗子,我可以放你走,但你必须为我的花园做一个雕塑。” 米开朗基罗别无选择,只能屈服并为他工作。 这个“酒神”是在花园里创造的。
在作品《酒神》中,米开朗基罗描绘了年轻的酒神巴克斯喝醉了酒,双腿无法站立,而半人半羊的农牧之神则斜靠在旁边。 巴克斯旁边,嬉戏地啃着手里的葡萄串。 狄俄尼索斯的整个身体被塑造得非常美丽,丰满,甚至有点迷人,给人一种‘雌雄同体’的感觉。
可惜的是,里亚里奥主教的审美还停留在严肃的“学院派”层面。 当他看到这尊雕塑时,他冷笑了一声。 里亚里奥根本无法接受这个“不男不女”的娘娘腔巴克斯,于是就死了。 银行家雅各布·加利(Jacopo Galli)拒绝接受货物,最终看中了这件雕塑,并将其搬回了自己的花园。
△柏林加利花园的酒神雕塑@Gemäldegalerie
米开朗基罗因为这次拒绝而非常生气。 他总是向外界强调,这个巴克斯从来不属于红衣主教。 它是为银行家加利(啊,多么骄傲的人)的花园精心建造的。 但小米没有必要生气,因为银行家加利立刻给他介绍了一份更大的订单,而这份订单彻底让米开朗基罗的事业获得了成功。 是的,就是存放在圣彼得大教堂里的那个。 “悲哀”。
△《哀悼基督》圣母怜子图(又名“Pathet”) 地点: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1499 意大利佛罗伦萨 174 x 195 厘米 米开朗基罗藏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内
“Pieta”中文一般译为“哀悼基督”或“Pieta”。 如果按字面翻译的话,就是“悲伤”的意思。 这部非凡的杰作为24岁的小米赢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作品主题取自圣经故事,耶稣被犹太总督抓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耶稣的尸体痛哭。 小米为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雕塑也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另一位雕塑家贝尔尼尼(我会在后面的专题中详细讨论贝尔尼尼)。
《圣人》高174厘米,宽195厘米。 它具有典型的三角形结构,因此给人以稳定、坚实的视觉效果。 作品中圣母的四肢被一件宽松的长袍遮盖。 这样可以完美解决比例不平衡等问题。 它还可以支撑耶稣躺在圣母的膝盖上,这样他就不会显得头重脚轻。 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这件作品时,非常注重每一个细节,甚至用天鹅绒对大理石表面进行了抛光,使其看起来更加光滑细腻。
恐怕我这样描述之后,很多观众还是没能明白这部作品的终极意义。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让我们欣赏一下其他艺术家对这一场景的诠释......
△《圣母怜子图》(约1450年)
比例不平衡。 KO!
△《圣母怜子图》(路易斯·德·莫拉莱斯)1565
演技很夸张。 KO!
△《圣母怜子图》文森特·梵高1889
所以……梵高。 KO!
△《罗特根圣母怜子图》(Roettgen Pieta)约。 1360
所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KO!
让我们再次欣赏小米的《悲伤》。 圣母玛利亚静静地看着她死去的儿子。 没有任何动作,自然就给人营造出一种悲伤绝望的氛围……小米的圣母,用作者发自内心的一句话来形容她就是:“一种悲伤而荒凉的美”。
△圣母玛利亚的“帕蒂塔”部分
△《圣母怜子图》圣母玛利亚的樱桃小嘴、瓜子脸、柳叶眉,真是美得惊人。
我们看到,圣母的表情悲伤却又内敛,而耶稣的脸则显得平静安详,仿佛只是在母亲的怀里静静地睡着。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个33岁男人的母亲,圣母是否显得太年轻了? 小米是这样解释的:
“一个纯洁有道德的女人,通常看起来都会比其他女人年轻,更何况她还是处女?”
(好吧,这里我想再科普一下,圣母玛利亚以童贞之身生下耶稣,请不要问为什么,怎么做到的?因为这是圣经里的设定,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在这里吧。我们需要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亲爱的~)
△《Patytabol》中耶稣的一部分
△《Patytabol》中耶稣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米开朗基罗在完成这套《圣母怜子图》之后,就名声大噪了。 由于这座雕塑实在是太出色了,很多人误以为这是米兰雕塑家克里斯托福罗的作品。 小米听后非常高兴。 一怒之下(他的自尊心再次爆炸),他连夜潜入圣彼得大教堂,在圣母的胸前刻下了几个大字:
MICHAELA[N]GELUS BONAROTUS FLORENTIN[US] FACIEBA[T](佛罗伦萨的米开朗基罗)
△《帕蒂塔》是米开朗基罗唯一署名的作品
但这座雕像的一部分被后来的精神病患者损坏了。 1972年,33岁的奥地利地理学家拉斯洛·托特来到圣彼得大教堂。 他翻过护栏,用大锤敲击大理石雕塑,同时喊道:“我是基督,我复活了。” 圣母玛利亚的鼻子、左眼睑、脖子、头部四面八方被砸碎,然后他强行折断了圣母玛利亚的左臂。 梵蒂冈工作人员在灾后发现了50多块大理石碎片,但更多碎片被游客偷走(这质量……)。 修复后的雕塑现在放置在防弹玻璃制成的展示柜中。
△被毁的圣母与加害者
米开朗基罗凭借这幅《圣母怜子图》获得了名声和财富……然而,与他的下一部作品相比,《圣母怜子图》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件作品叫做:
大卫!
△《大卫》(David) 1501 1504 佛罗伦萨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 517 x 199 cm Galleria dell'Accademia, Firenze
在罗马成名的米开朗基罗决定回到家乡佛罗伦萨,在亲戚面前炫耀。 巧合的是,达芬奇当时也在场,敌人终于在这里相遇了。
达·芬奇总是瞧不起做雕塑的人,认为那只是机械师做的。 这确实让米开朗基罗生气了。 他发誓要让达芬奇后悔一生,于是小米决定挑战一件雕塑。 这种大理石曾令无数雕塑家跌倒,其中包括列奥纳多·达·芬奇。 这块大理石很薄(又长又窄),并且充满了杂质和裂缝,这使得它非常难以操纵。 雕刻者必须非常小心,否则大卫一凿就会变成杨过。
这块难以搬运的大石头被扔进工厂25年,人们甚至给它起了“巨人”的绰号。 突然有一天,米开朗基罗站了起来。 他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征服了这个“沉睡的巨人”,最终雕刻出了举世闻名的最美男人——“大卫”。
米开朗基罗描绘了大卫决定与巨人歌利亚战斗之前的那一刻。 他左手握着吊带,眉头紧锁,脖子向前伸,右手正在拉动石头。 他的青筋暴突,蓄势待发,眼神充满了能量。 坚定地向前看,似乎很快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歌利亚,今天我要和你并肩作战!
大卫的整体重心主要集中在他的右腿上。 这种古典的姿势加上他完美比例的身材,无疑是对古希腊雕塑的最好致敬。 为了让大卫看起来更加雄伟,米开朗基罗刻意放大了大卫的上半身,尤其是他的头部。 想象一下这座五米多高的雕像。 正常人看的时候一定是向上看的,所以如果头太小,视觉上就不够惊艳。
再往下看,两条腿和相关的树枝用于将上半身连接到底座。 这无形中增加了雕刻的难度,因为大理石太重,在雕刻过程中很容易被重力撕裂,产生裂纹。 因此,米开朗基罗必须从最初的设计草图开始权衡各种问题,比如比例是否协调、动态是否稳定等。 随后的实施过程考验了他作为雕塑家的综合能力。
虽然过程很危险,但是在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之后,小米还是完成了工作,而且还完美的完成了。 看过的人都称赞这是对男性身体之美的最高诠释! 从此,“大卫”成为佛罗伦萨人民的精神象征:勇敢、坚韧、对权力的无畏。 完成《大卫》的米开朗基罗当时还不到三十岁。
△其实,我们在意大利看到的大卫并不是真正的大卫。 据说真正的大卫脚下有裂缝,因此受到保护。
然而,从历史上看,米开朗基罗并不是唯一一位较为知名的大卫雕像。 另外两尊著名的雕像是多纳泰罗的《大卫》和贝尔尼尼的《大卫》。 前者是米开朗基罗雕刻的。 在米开朗基罗之前,后者在米开朗基罗之后进行雕塑。
△《大卫》(David)青铜雕塑公元1440年多纳泰罗(Donatello)现藏于佛罗伦萨巴杰罗国家美术馆
米开朗基罗雕刻的大卫身体健壮,气场强大,更像一个成年男子,而多纳泰罗创作的大卫则更接近男孩。 多纳泰罗捕捉到的是大卫打败歌利亚后砍下歌利亚的头并踩在脚底上的场景。 通过将歌利亚的头与大卫的身体进行比较,我们就能了解巨人歌利亚。 雅的身材一定很高。 不过,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多纳泰罗的大卫似乎有点女性化,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则充满了阳刚之气。
△吉安·贝尔尼尼的《大卫》(David)1623-1624年大理石雕塑,现藏于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
最终,贝尔尼尼笔下的“大卫”看上去就像是一位英勇善战的英俊青年,而他捕捉到的画面就是大卫向巨人投掷石头的瞬间。 贝尔尼尼最擅长的是捕捉运动物体的姿态。 ,就像相机一样,“咔哒”一声定格某一时刻的场景。 贝尔尼尼塑造的大卫表情生动而动感,双唇紧闭,怒目而视,充满喜悦和爆发力。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对比这三件“大卫”雕塑,笔者最喜欢的是贝尔尼尼的作品。
我们再来谈谈米开朗基罗。 通过这座充满野心和火药味的大卫雕像,小米完成了连伟大的大师达芬奇都想做的事情。 可以说,他名利双收。 。 我在《神秘的微笑》一文中提到,达·芬奇虽然想法多、思维宽广,但却是一位著名的“陷阱王”。 你会发现他发明了飞机、大炮、坦克等等。等等,就是在纸上画,但从来没有做出来。 所以从某些方面来说,达芬奇是一个喜欢有异想天开的想法的“梦想家”,而小米则是一个认真的“实干家”。
完成这个“大卫”后,小米的账户获得了900金币。 同时,因为“大卫”,他成为了“最大的雕塑”。 按理说,达芬奇应该对自己的失败深信不疑。 然而,不……莱昂纳多对他的评价还是不高。 这两位大师后来又碰撞出了怎样精彩的火花呢? 请下次听分解,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