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理石上看到了一位天使,我一直在雕刻,直到让他自由。” ——米开朗基罗
美是一种呼吸,雕刻着人性的狂喜与痛苦
文:酷哥
1972年5月21日,一名年轻人冲进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他一边高呼“我是耶稣基督,我复活了”,一边用锤子敲击《哀悼基督》15下,打掉了圣母玛利亚的手臂,还毁容了圣母玛利亚。
观众惊呆了。 得知此人患有精神病后,他们都将地上的碎片装进口袋,迅速逃跑,其中就包括圣母的鼻子。 后来,修复专家不得不从雕塑背面切下一块石头来替换它。
后来得知,肇事者曾经是一名优秀的雕塑系学生,但自从看到《哀悼基督》后,他就自卑、崩溃……
他有理由感到自卑。 1498年,红衣主教圣丹尼斯邀请米开朗基罗制作这尊雕塑。 23岁的米开朗基罗收到的合同中写着这样傲慢的话语:“(乙方必须提供)罗马最美丽的雕塑,并达到完全碾压所有其他活着的同行的水平。”
米开朗基罗居然按了指纹。
《哀悼基督》
《哀悼基督》的成功,让26岁的米开朗基罗名扬世界,于是就有了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1504年二重奏聚会——佛罗伦萨市政厅,邀请达·芬奇作画”安杰利》《卡西纳之战》,在同一面墙上,米开朗基罗受邀画了《卡西纳之战》。
对于这部《王者荣耀》,有很多种解读。 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米开朗基罗生性嫉妒,唯一能入他眼帘的就是达芬奇了。 如果他不嫉妒达芬奇,他还能嫉妒谁呢?
米开朗基罗性格粗暴,可能达芬奇给他施加的压力太大了。 他的画作与列奥纳多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然而,虽然有人认为超越达芬奇是他的目标,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他来说,超越身体,让灵魂与上帝同在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有趣的区别是:达·芬奇画中的“女人”似乎来自贵妇俱乐部,温柔而安静; 拉斐尔画中的女人看起来像是来自漂亮女孩俱乐部的,而且很漂亮; 米安吉洛塑造的女人看起来就像是刚从健美俱乐部出来一样——拥有像男人一样强壮的身体,如果把她的乳房去掉,她看起来就像一个“纯爷们”!
作为柏拉图主义者,米开朗基罗认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但人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上帝。 更何况,这个世界如此悲惨,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变它呢?
他将自己的理想期望投射到自己的创作中。 他的作品几乎都是雄伟、勇敢的英雄形象。 完美的身体似乎不属于人类世界,裸体的形象更接近上帝。 《大卫》就是这种思想的最杰出代表。
“大卫”
“大卫”代表着保卫共和国、自由、反对暴政。 在当时政治动荡的氛围中,他完美的体态、强大的肌肉、直指人心的眼神、随时准备战斗的英姿,向世人传递了明确的信息。
对于37岁被授予“神圣”称号的米开朗基罗来说,《大卫》是他的“奇迹”:精度误差小于一毫米,皮肤、骨骼和肌肉的结构完美,技艺精湛。不言而喻,他的技艺已成为后人的榜样。 更为世人称道的是大卫的勇气、力量和对强大对手的蔑视。 这是一种永不放弃、永不低头的奋斗精神。
美学史学者瓦萨里说:“一旦你看过《大卫》,你就不需要去看其他雕塑家的作品,无论是死的还是在世的。”
此前曾有两名雕塑家尝试雕刻这块大理石,但均以失败告终。 这块巨石被认为质量很差,多年来一直坐在角落里。 但对于米开朗基罗来说,他要做的就是解放石头里的人,赋予他生命。 哪怕是普通人认为的“垃圾”,他也能在里面找到天使的踪迹。 他说:“同样,虽然我们是垃圾堆中的一块瓦砾,但如果我们愿意把它交到耶稣的手中,他就会使我们成为他的杰作。”
有人说米开朗基罗欣赏肌肉发达的男人,因为他是同性恋。 这太简单了。 坚定而永恒的基督教信仰是他作品的基础。 他在诗中说道:“十字架展现了拥抱我灵魂的神圣之爱。没有任何绘画或雕塑能够安慰我的心了。”
他作品中渗透的力量、反抗等英雄情结,正是对肉身的突破。 达芬奇恢复了人体,拉斐尔使人体变得美丽,米开朗基罗超越了人体。 他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取代了人类之前的卑微、卑微和渺小。 有人说,四肢在他的作品面前变得无力,这是人的力量的伟大体现。
米开朗基罗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不笑的,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则。 在他看来,笑意味着没有思考。 有人说中世纪的耶稣从来没有笑过。 米开朗基罗是在“倒退”吗? 当然不是。 他想表达的是把人类提升到与神一样的水平——为什么人类只能微笑而不能咆哮?
在坚守信仰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地位,米开朗基罗赋予“人类”的冷酷让早已“软弱无骨”的普通人感到新鲜,甚至更加兴奋。 这引起了神职人员的恐慌和不满,却让他们无能为力,直到“最后的审判”的出现。
《最后的审判》的一部分
在《最后的审判》中,基督聚集了万国,区分善恶,分配天堂和地狱。 250个人物全部赤身裸体,包括耶稣和玛利亚!等待审判的男女老少,动作千奇百怪、扭曲,但无论站着、蹲着、躺着、跪着,都显得无辜,没有人表现出任何悔意。
《最后的审判》一经面世,就轰动了整个罗马城。 当时世界各地都有这一题材的壁画,但米开朗基罗却独树一帜、离经叛道。 欣赏者认为,这幅画深刻而有穿透力,令虚伪的教会感到羞愧; 那些贬低它的人认为它是亵渎的。
事实上,《最后的审判》即将完成时,教皇保罗三世就前去观看了。 礼仪总监切塞纳抱怨道:这些高贵的地方,这些人都赤身裸体,这是你的教堂,把它变成澡堂是错误的。 非常合适。
米开朗基罗转身,把切塞纳画成地狱的审判者,并让一条蛇缠绕在他身上:你觉得这可耻吗? 然后咬掉你的阴茎,或者“让每个人都注意到你可耻的阴茎!”
教会故意隐瞒并非出于“不雅”的考虑。 人体丑陋的观念是实行神权专制的前提。 这就是米开朗基罗想要画裸体的原因。 他问道:“什么样的判断可以如此残酷地否认鞋子比人的脚高贵,衣服比人的皮肤高贵?”
我不记得哪位国王曾经跪在这幅画前。 面对这磅礴深邃的气势,观者的精神总是不由自主地紧张、不由自主地震撼。 时至今日,谈及“崇高”的审美形式,《最后的审判》仍是绕不开的经典。
是什么让这部作品如此深刻而持久的吸引力? 人体!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为何如此引人注目? 高贵的人体!
《密涅瓦的基督》
这就是米开朗基罗的超越。 在米开朗基罗眼中,挣脱中世纪神权政治的束缚固然重要,但如果陷入所谓的感官享受的凡人世界,你就离一个完美的人还很远。 这只是人类疏离的另一个极端。 如果这就是“以人为本”,那么人文主义和享乐主义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如果所有的思考和实践都不考虑到“灵魂”的层面,人就不是“人”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很容易理解米开朗基罗:他展示并欣赏人的力量,但并不认为人是万能的; 他着重描绘无所不知的能力,却看不到宗教的神秘和恐怖。 我看不到人们强颜欢笑。
在他的作品中,人不仅要有高贵的肉体,还要有高贵的灵魂。 宗教是激发人们力量的引领,因此成为永恒、全能、伟大的象征。 这种“人”的力量有限,却努力追求无限的境界。 这是人类永恒的超越。
米开朗基罗等人绝不只是玩弄画笔和石头的“艺术家”。 他们用自己的伟大创作告诉我们,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主张个性解放,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置于艺术的中心。
以人为本的文艺复兴运动给欧洲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幻想到科学,从迷信到理性,从特权到平等,从奴隶制到自由,使人类走出封建社会,进入现代社会。 没有文艺复兴,就不会有启蒙运动或工业革命。 正是随着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现代文明的第一扇大门被打开了!
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还远未结束。 在民主发达国家,需要进一步解放,而在其他国家,需要的是弥补这个教训。 因此,了解文艺复兴是我们迫切需要的,而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就是了解文艺复兴最好的窗口。
“文艺复兴”作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词来形容都不过分。 除了我们熟悉的三位文艺复兴大师外,还有对文艺复兴同样重要但知名度较低的博斯和卡拉瓦乔。
达芬奇的理性、拉斐尔的人性、米开朗基罗的神性、博斯的灵性、卡拉瓦乔的感性,代表了反抗中世纪黑暗统治的五种认知体系。
为此,我们诚挚推荐《欧洲文艺复兴大师系列》。 这套书采用复古竹真皮书脊+精装封面,凹凸搭配,大方精致,内页全彩印刷,完美呈现了上述五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精神遗产。拉斐尔等大师。
《欧洲文艺复兴大师》丛书的每一本书都定位为意大利高端奢侈品。 “这套书在欧洲是奢侈品,可以从银行拿来抵押贷款。” 这是主编Federico Ferrari对意大利羊皮纸原版的评价。
1800余幅作品(真迹照片)+近百家收藏机构(著名艺术家解读)+11年收藏。 有些画作是首次出版,是我们普通人一睹其真容的唯一机会。
意大利原书立体效果
硬核内容、艺术制作水准、博物馆级原画还原,这套艺术经典中国版一经推出,不仅还原了四百年来“美”的定义,同时也成为艺术视野的象征和品味的绝佳礼物。
甚至有书友收到书后表示:“未来不会消失的纸质书只有两种,第一种是全人类共同的经典,比如《圣经》。另一种是《欧洲文艺复兴大师》 “这样的艺术经典,因为艺术经典需要亲眼看到,亲手触摸,亲眼体会。”
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套书在公共渠道上很少见到。 为了让更多的爱书人士欣赏和收藏这套“把美带回来”的艺术经典,经过与出版商的斗争,我们复活了绝版的《欧洲文艺复兴大师》系列。 无论你收藏还是赠送,自己读还是读给孩子听,这套书都会是值得选择的。 点击下方产品卡片即可一键领取。
《家居美术馆:欧洲文艺复兴大师系列》(5册礼盒精装)
京东好评100%无理由退换货旗舰店
844日元
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