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的神鸟,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凤凰。 确实,无论在历史记载还是文学作品中,凤凰和龙都是图腾和吉祥物。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凤和龙已经传承和诠释了数千年。 事实上,他们最初的形象并不像现在这么华丽。
比如凤凰,在《山海经》中只记载为:“有鸟焉,其形如鸡,有五色而文字,名凤凰。”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一种鸟比最早的凤凰还要高贵。 而它就是传说中的,它就是崇明。
因一只眼睛有两个瞳孔,传说中的崇明鸟又名重燕鸟。 据说它的威力如此之大,甚至可以驱逐猛兽,消除凶兽妖怪等灾难。 中国有一种古老的习俗,叫“户户画鸡”。 据说每逢过年都要在门上贴上鸡年画,以求招福辟邪。 其实,这个习俗中的“鸡”并不是真正的鸡,而是崇明鸟。 这一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晋王嘉的《遗物拾遗》。
相传尧在位七十年时,遥远的郅支国献上一只名叫重明的鸟。 这只鸟有一只眼睛和两只眼睛。 它看起来像一只鸡,但比鸡高贵得多。 移动。 但此时,崇明鸟的羽毛似乎还没有完全长成,看上去有些难看,于是尧问使者,这真的是灵鸟吗? 使者肯定,崇明鸟此时似乎听懂了姚的问题,于是扑腾着翅膀飞走了。 它又唱又跳,引得宫中的凤凰和其他灵鸟也跟着起舞。 宫外的侍卫看见天上有许多鸟儿向北方飞去,惊愕地报告给舜。
尧派人查探,发现那些飞走的都是猫头鹰之类的,大概是听到崇明的叫声而逃走的。 从此,崇明鸟所在的数百里范围内,再也没有一只邪恶的猫头鹰,令人惊叹不已。 尧看到小鸟的威力后非常高兴,询问如何饲养小鸟。 使者回答说:平时它在外面,不知道吃什么,如果有人喂它,一定要喂琼玉膏。 姚闻言叹息道:“不愧是灵鸟,如凤凰,必定不能被困在笼子里。而且还需要琼夜来养,太奢侈了。还不如把崇明放回去呢?”森林里,还是和以前一样。思考这种精神,鸟儿也能理解人性,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做我们所做的事情。”
官员们想得很深,于是就把崇明鸟放在树林里,让它自由了。 崇明鸟确实如姚所说的非常人性化,它总是在帝都周围数百里范围内飞翔,所有的狼虎豹在战斗后都被它杀死或赶走。 立刻,附近的人来往就安全多了,方便多了。 如果家里有什么不吉利的事,崇明鸟一到,邪气就会立刻四散而逃,转凶为吉。 即使在山林深处,只要听到崇明鸟的叫声,猛兽也会惊慌而逃。
但可惜的是,崇明鸟在帝都附近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就飞走了。 后来一年才来几次,后来变成一年一次,最后变成几年一次。 人们都很期待,但无论怎样,就算把琼皋放在门口,也吸引不了崇明。 着急的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们把木头雕刻成崇明鸟的形状,有钱的人就浇上金子。 雕像放置在大门之间,也可以辟邪。 后来,这种习俗从摆放雕像改为贴贴纸,崇明鸟也变成了鸡。
崇明的传奇还没有结束。 相传舜帝是崇明的化身。 骊山脚下住着一个盲人,名叫瞽叟。 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 梦中,一只崇明鸟飞到他面前,用嘴喂他食物。 喂饱后,重明鸟突然表示自己不会离开,要做瞽叟的儿子。 姑叟很高兴,准备去接崇明。 就在这时,他醒了。
从梦中醒来后,盲人老人越想越觉得奇怪,于是他把梦的内容告诉了妻子。 妻子听后,心里不太高兴。 儿子想发疯。 姑叟想了想,觉得可能是自己的错,但没过多久,妻子真的怀孕了。
十月怀上后,孩子掉在地上,成了一个大胖子。 这时,门外突然飞来一只崇明鸟,鸣叫了很久。 邻居们都出来围观热闹,当神鸟飞走的时候,家里的孩子们也都睁开了眼睛,这睁眼就显不凡了,他和崇明神鸟一样,一只眼睛,两个瞳孔! 大家都说瞽叟过得很好,这孩子一定是重明鸟重生的。 姑叟也很高兴。 果然,舜不仅年少成名,而且后来还成为了舜帝,成为后世景仰的对象。
崇明鸟真的存在吗?
或许,它也像凤凰一样,是人们心中美好的寄托。 崇明代表光明、吉祥,也是舜帝仁慈的象征。 古代淳朴朴素的劳动人民期盼着光明鸟的到来,就像期盼着舜这样的英明君王一样。 所谓传说,都是美好愿景的具体、夸张的表现。 这么一想,世界上谁不盼望着崇明鸟飞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