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永贤
他根据普通鹅卵石的自然形状和特点,巧妙构思,雕刻出一批反映地域特色、民族风情和个性化创作风格的雕塑作品。 它们受到了一致好评,成为黔西南、贵州乃至中国的地标性建筑。 赢得了荣誉。 他就是中国第一鹅卵石雕刻师——曹志勇。
曹志勇近照
爱画画
曹志勇出生于1959年,祖籍重庆。 1965年,他和父母响应国家支援贵州建设的号召,来到黔西南州册亨县。 1975年初中毕业后,到册亨县册阳镇(当时称册阳公社)下队当知青。 在生产队,为了不给父母添麻烦,他和寨头的青壮年一起努力工作。 他的工作成绩在同龄人中是最高的。 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削弱他对艺术的热爱。 他坚持自幼喜爱的绘画。 他带着素描本到田野里,一有时间就画画。 这些画布是根据该族群中人们工作的场景绘制的。 画布以少数民族妇女的服饰为题材,描绘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 一时间,“曹志勇画功不错”的消息不胫而走,让当地人都知道曹志勇是一个喜欢绘画的人。
1977年,17岁的曹志勇报名参加了当年的士兵和干部招募,并双双被录取。 但他只能选择一件事。 征兵同志对他特别器重,答应让他接受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后送他到军校学习美术。 他心里很高兴,但母亲反对,他没能如愿。 最终选择了招收干部,进入册亨县文化馆。
文化中心的工作可谓包罗万象,群众文化引导、交流、演出、展览……样样都有,音乐、戏剧、美术、摄影……样样都要学。 但无论多忙,他都没有放弃手中的画笔。 他经常利用周末的时间,拿起画板和画夹,走进乡村、村庄、田野,用画笔捕捉和记录这片土地上的生活。 布依族姑娘、妇女、老人、儿童的服饰、头饰的特点,勾勒出布依族的喜怒哀乐、风俗习惯。
策亨县蕴藏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为曹志勇的绘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因此,他的绘画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绘画技巧日趋精湛。 1978年,一幅剪纸作品参加黔西南州美术大赛,获二等奖。 这个小小的“成功”不仅是对年轻的曹志勇的鼓励和肯定,更是对他的极大鞭策,让他更加自信,更加努力。
1980年,领导看到他有很大的艺术潜力,送他到贵州艺术学校绘画班学习半年。 进修期间,他以十分严谨的态度刻苦学习,收获颇丰。
回到工作岗位后,他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很快,他的艺术创作技巧和水平就提高了一个层次,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比如绘画、剪纸等。 他涉猎木雕、木雕、竹雕、根雕,造诣逐渐加深。
曹志勇作品《布衣老人》1992年被国家美术馆收藏
第一次尝试
有一天,曹志勇闲着没事去河滩散步。 册亨河滩众多,尤其是流经县城的柘楼河。 秋冬旱季,河滩裸露,环境幽静,风景秀丽,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他正在河滩上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被脚下的一块石头绊倒了。 他捡起那块鹅卵石,仔细地看着。 他的脑海中似乎浮现出了一个布依族姑娘的形象——头上缠着布依族的包巾。 独特的白色底色搭配黑色条纹的头纱,年轻的脸上挂着甜美的笑容。
他把石头带回宿舍,找来凿子和锤子,按照脑海中出现的形象进行雕刻。 我边雕刻边思考,边雕刻边思考,经过几个晚上的努力,布依族姑娘的头像终于出现了。 当他捧着这件鹅卵石雕塑的“处女作”时,他非常兴奋。 虽然并不完美,但却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些卵石呈胆囊形状,外面有一层包裹体。 胆结石从包裹体下面暴露出来。 他用裸露的胆石雕刻了女孩的脸,外面的包裹体就是女孩的头带。 他越看越感兴趣,于是他探索雕刻一些鹅卵石雕塑。
一举成名
为了确认鹅卵石雕塑能否在艺术界占有一席之地,曹志勇带着自己的《布依族姑娘》等作品到省美协、省群众艺术馆向老师请教,得到了老师和老师的一致认可。同行。 都表示可以继续发展,称“鹅卵石材质坚硬,作品不易损坏,易于保存。而且鹅卵石的自然形状光滑圆润,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空间”。值得研究。” 这让曹志勇感到非常欣慰。 从省城回来后,他一头扎进了鹅卵石雕塑的艺术世界。 短短两年时间,他创作了多件鹅卵石雕塑。 《布依族姑娘》、《布依族老人》是当时创作的代表作品。
1982年以《布依老人》等多幅作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雕塑展,在全国艺术界享有盛誉。 《布衣老人》被国家美术馆收藏。 回国后,他在鹅卵石雕塑的研究中继续书写自己的艺术人生。
1984年,被单位保送到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进修。 从此,他对鹅卵石雕塑不再有简单的感性认识,而是根据雕塑理论和专业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作。 他的作品越来越多,技艺也越来越精湛,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鹅卵石雕塑艺术家。
抑郁十年
1990年,曹志勇的艺术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 那年,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被调到兴义文化中心。 来到兴义后,我每天都按时上下班,根本没有空闲时间。 我没有时间收集民歌、寻找石头或创作作品。 每天都生活在极度抑郁之中,一晃10天就过去了。 年。
2000年的一天,某县文化馆邀请曹志勇帮忙设计一件雕塑。 他告诉老板自己要出去几天,老板回答:“你可以走,写个请假条,回来就按出勤扣工资。” 这让他非常愤怒,于是他将自己的沮丧与艺术创作结合起来。 他一口气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但领导却没有理睬他。 这一刻,压抑了10年的雕塑梦想变成了愤怒,他想到了提前退休。 他不能让自己追求艺术的梦想在“考勤簿”中破灭,不能让原本原始的鹅卵石雕塑艺术消失。 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要做他想做的事。
恰巧今年服役25年允许退休,而他正好符合条件,所以毅然退役。
积累却收效甚微
退役后的曹志勇就像一只长期被困在笼子里的雄鹰,重获自由,可以再次展翅翱翔在鹅卵石雕塑的艺术天空中。 凭着坚持和热情,他在工作室里一丝不苟地工作。 年复一年,他创作的作品越来越多,如《节日》、《布依绣娘》、《月梦情岁》、《月梦情岁》、《树梢上》、《月梦情岁》等一大批作品。 《布依女神》、《岁月》、《春愁》、《山寨红娘》、《配对发》等相继上映。 其雕塑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受到专家好评。 2010年,新华网贵阳站记者施欣荣以《贵州雕塑家找到了用卵石雕刻表达布依文化之美的独特方式》报道了曹志勇的事迹。 文章写道:“一块块形状奇特的鹅卵石,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 形形色色的鹅卵石雕塑,巧妙地利用了鹅卵石本身的色彩和纹理,同时融入了浓郁的当地民族文化元素,每一个都是一个灵动质朴的布依族女性形象。 这就是来自中国西部贵州的雕塑家曹志勇创作的鹅卵石雕塑,以及他独特的手法。 雕刻工作。”
在他的作品中,从较为写实的《布依族姑娘系列》《遮楼河》到变形夸张的《拥抱》《回望》,从《三月三日》到充满民俗风情的《节日》《山歌》等等,他就像一股清新的空气,以其原创的探索和独特的个性脱颖而出。 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两次漂洋过海在纽约国际艺术中心展出。 其作品被日本、法国等国收藏家收藏。
2010年“中国策亨布依文化年”活动上,曹志勇的大型卵石雕塑让观众流连忘返、惊叹不已。 参观者评论道:“没想到一块普通的鹅卵石也能创作出如此独特、精美的作品。”
2014年6月,贵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曹志勇雕塑作品集》,收录了其代表作品26件。 打开印刷精美的画册,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曹志勇鹅卵石雕塑的创作轨迹,感受他如何赋予这些千百年来风雨侵蚀、水洗的石头以生命和灵魂。 他对土地和文化的热爱。
曹先生说:“盘江从北向南蜿蜒绕着贵州西南角,两条河孕育着同样的水土,水土有感情,留意河岸,当两条河河水汹涌,含有沙石,安静时,微风轻抚着河床,石头使河底两岸的大大小小的石头没有棱角,圆润光滑,刚柔并济,虽无棱角,但姿态各异,颜色或润或涩,质地或浅或深,或圆或暗,或坚或脆,都是原始纯净的生态。鹅卵石是造物主赐予的天然雕刻品,河流里有,海滩上也能找到,筛选后即可拾取。”
曹志勇《柘楼河》
举世无双
2015年8月7日至20日,曹志勇先生携作品《布依绣娘》受邀参加“‘扬帆丝绸之路·重游海上丝绸之路’2015国际雕塑艺术作品交流展” 《埃及和意大利》得到了各国艺术家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为中国雕塑艺术的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中国、贵州、黔西南争得了荣誉。8月24日,曹先生回国带着埃及、意大利、宋庆龄基金会、《雕塑》杂志等机构联合颁发的两张“国际雕塑艺术作品参展证书”来到位于兴义市民族风情街的工作室。
8月7日晚上11点,我们从北京搭乘航班飞往本次国际展会的首站——埃及首都开罗。 飞机落地时,已是当地时间8月8日中午12点。午餐后,中国雕塑家代表团立即前往埃及最高学府哈尔万大学美术学院布展。 开幕式于下午6点举行
正式启动后,中国雕塑家代表团团长、宋庆龄基金会培训交流中心主任曹红专门询问了曹志勇先生的展出作品,曹志勇先生谈到了他的“热爱”和“命运”与鹅卵石。 他的展览作品《布依绣娘》原本是一块普通的鹅卵石。 成形了,赋予了情感,顺势而为,就成了作品。 作品表现了中国布依族女性的纯朴、自然之美。 曹志勇先生只是想通过作品《布依绣娘》向外界、向世界传递有关布依族和布依文化的各种信息……
曹志勇先生的展览《布依绣娘》被埃及哈尔万大学校长萨格评价为“世界独一无二,以鹅卵石的自然外观和精湛的雕刻技艺为基础,展现了中国布依族女性的魅力” ……栩栩如生,举世无双。” 意大利卡拉拉美术学院教授弗朗切斯科·克雷莫尼评价道:“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看到这种独特的鹅卵石雕塑。用河里的坚硬鹅卵石作为艺术创作和雕塑的媒介是值得的。”据说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具有东方特色,而雕塑家曹先生则以比鹅卵石更强的意志和智慧,创造了东方的魔力,中国的神奇!”
曹志勇简介:
专业雕塑艺术家,中国鹅卵石雕刻第一人
1959年出生于重庆,自1980年起,36余年来不断探索和创造“卵石雕塑”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拥有雕塑作品100余件。
现在: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城市雕塑文化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石)文化研究会理事
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
中国玉(石)雕文化委员会主任
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贵州省雕塑艺委会委员
贵州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
贵州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黔西南州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艺术成就:
1990年入编《中国当代艺术家辞典》
1991年被列入《中国青年艺术家名录》
1991年编入《贵州美术史》
2010年出版《曹志勇柘楼河鹅卵石雕塑集》。
2014年《曹志勇雕塑集》(套)由贵州省出版局、贵州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
木雕作品:《布依老人》1982年在北京展出,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木雕作品:《山风》入选“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
鹅卵石雕塑《折楼河》入选《2001-2010中国美术年鉴》;
鹅卵石雕塑《节日》入选《2011中国雕塑年鉴》;
青铜作品《舞》收录于《2013中国雕塑年鉴》;
铜质作品《怀孕与梦想》入选《2015中国雕塑年鉴》;
鹅卵石雕塑《节日》经专家评审发表在《中国雕塑》杂志2015年第二版上;
2011年《侗歌》鹅卵石雕塑《节日》收录于《2011中国雕塑年鉴》; 中国雕塑年鉴邀请展”。
鹅卵石雕塑《黑姑娘》《版权红娘》受邀参加“2011中国·成都.首届青年艺术作品提名展”。
其鹅卵石雕塑《布依族姑娘》等作品于1987年至1991年两次受邀参加美国纽约国际艺术中心举办的“纽约国际艺术水平展”。
鹅卵石雕塑《布依绣娘》受邀参加“丝路杨帆·2015中国艺术家赴埃及、意大利艺术作品交流展”,沿途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鹅卵石雕塑《山寨红娘》受邀参加2016~《本妮无极·两岸艺术交流展》。
部分作品曾在国内外、各省市及香港、台湾等地交流、展出; 1987年竹根雕刻作品《竹村人》、鹅卵石雕刻作品在香港展出,分别被日本、法国收藏。 家居收藏。
部分作品发表于《雕塑》、《艺术丛书》、《中国林业》、《工人日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贵州日报》、《贵州美术》、《 《贵州当代艺术作品精选》、《谈画》、《贵州都市报》等刊物;
1987年7月7日贵州电视台播出艺术专题片《曹志勇与鹅卵石雕塑》;
2010年12月1日至2日,新华社记者分别在国内外新华网上发表并推出,题为:《贵州雕塑家找到了用鹅卵石雕刻表达布依文化之美的独特方式》、《曹志勇》新闻稿称,“用鹅卵石雕刻来表达民族不同文化的美丽”。
《节日》、《怀胎与梦》、《山寨红娘》等作品植入42集全国抗战电视剧《二十四转》室内场景,十佳之一国民反战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