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浅析中国狮雕艺术
摘要:狮子艺术作为外来文化,在中国经过两千多年的吸收、融合、演变,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艺术风格的“中国狮”并流传到世界各地,成为吉祥的象征。人们的思想。 中国的狮雕艺术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狮子艺术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狮子造型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 它凝聚了历代艺术家的心血和成就,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和人文符号。
关键词:狮子艺术; 外国文化; 汉化
CLC 分类号:J129 文档识别代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 (2016) 05-0236-04
中国不产狮子,但中国的狮子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艺术形式丰富多彩。 狮子雕刻艺术始于汉代,两千多年来一直生机勃勃。 狮子的形象广泛出现在陵墓、佛窟、寺庙、建筑、桥梁、牌坊以及各种日常工艺品上。 经过历代艺术家的不断传承和发展,最终演变成具有中华文化渊源的独特狮子艺术,成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载体。
一、中国狮雕艺术的起源
中国狮子艺术的原型起源于国外。 狮子是一种外来物种,它们的家园远至非洲、西亚、南亚次大陆以及中欧和南欧。 虽然我国不产狮子,但我们的祖先对狮子的形象并不陌生。
《尔雅·食兽》:“蒜如猫,食虎豹。” 郭璞注:“那是先生,从西域出来。” [1]《穆帝传》卷一:“粟为野马,日行五百里。” 郭璞曰:“师子狻泥,亦食虎豹。” [2]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国与汉帝国进行贸易往来,并送狮子到我国作为贡品。 《》中记载:“知之文、景玄墨养民五代,天下富贵,财源丰沛,兵马强盛……佟大万、安西。” 从此,珍珠、铠甲、犀牛、绿羽充满了后宫; 黄门里充满了薄袋、龙、鱼眼、汗马; 巨兽、狮子、猛犬、麻雀成群进食,外禁。 异物来自四面八方。 ”[3]《说文解字》中没有“狮”字,古汉语“狮”字是借词。“狮子的梵文读音是辛哈。 我国取其首音,称其为“狮”,是借词。”。”[4]唐代婺州时期,佛教经典《华严金狮篇》中就出现了“狮”字。 ,是后人创造的形声字。 《东莞汉记》对狮子做了具体的形象。 描述:“疏勒国杨家中,献其师父子,骚扰!Jψ有嗡嗡苹果,身黄,长须,尾端毛如水桶大。”[5]汉代以后,史籍中已有西域进贡狮子的记载。 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葡萄牙使者本都进贡非洲狮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狮子贡品的不断输入中国,促进了中外的交流。
佛教起源于印度,大约在汉朝时期传入中国。 它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后汉书?” 《西域传》说:“至于佛道神化,自有毒害,汉代地方志不值一提”。 [6]唐代高僧慧琳曾云:“狻泥是狮子,出自西域”。 狻猊是由印度佛教狮子演化而来。 据葛洪(284-364)所著的《西京杂记》记载,龙生了九个儿子。 狻猊(狮子)也被称为龙的第五子。 他喜欢烟花。 他性格安静,所以被安置在佛陀的宝座上。 印度佛教非常尊重狮子。 狮子在印度被视为释迦牟尼佛的象征动物,因此其狮子文化也随佛教传入中国。 印度佛教狮子艺术被中国艺术家和民间工匠吸收、融合和再创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狮子雕塑艺术,被视为镇压安吉的象征。
二、中国狮子艺术的演变与发展
(一)汉代古朴威严的狮子
据考古资料显示,狮子雕塑艺术在东汉时期就开始在中国出现。 今天看到的最早的狮子雕塑就是在这个时期制作的。 山东嘉祥县吴氏墓前石狮、四川雅安县高邑墓前石狮均建于东汉时期,有准确的年代。 “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唯一能了解早期狮子形状的,就在高邑墓前。高邑墓位于四川省雅安县以东约八公里处的姚桥村外。”省内有石塔一对,石碑一座,石狮子一对,碑正面刻隶书“汉代益州刺史阳平县吴印,命北府继承孝廉高君,字“官房”。铭文模糊,难以辨认。据残文可知,其年代为东汉末帝建安十四年(建于公元209年。石塔、石狮造型优美,雕刻精美,保存完好”[7]。
汉代石狮皆昂首挺胸,张口,常站立行走,眼神明亮。 雕刻古朴拙拙,动感强烈,气韵深邃雄伟。 “汉代石兽的体型一般都不是很大,动作感较强,动态的表情表现出汉代动物描绘中常见的灵活性。无论大小,汉代的石兽汉代总是让人感觉自己是有血有肉的活体”[8]。
中国早期的狮子造型与真正的狮子有很大差距。 西汉以后,狮子、大象、孔雀等作为西域各国的贡品进入中国。 然而,这些珍稀动物的数量却非常少。 它们只保存在皇宫和园林中,很少有人能看到真品。 民间艺人缺乏深入观察狮子特征的机会,只能依靠传说和书籍中的记载,运用自己的主观想象,将各种动物的特征合而为一。根据虎、马、鸟等.你所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