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荐
李向群雕塑收藏
李向群雕塑作品集最新版
原价200
现在特价:58元包邮!!
订购咨询:artyihui1
李
向群
李向群
196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978-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1982年至1987年任教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
1987年-199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
1990-2000年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研究员;
2000年-2014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2015年-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
现任
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会长;
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第五届、第六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展委员会委员;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第三届全国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称号、国家宣传文化“四个一批”人才之一系统;
英国肖像雕塑协会会员;
作为中国当代雕塑的领军人物之一,李向群将“新人文主义”的理念融入到他的作品中,赋予了他的作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他所表现的肖像让人震惊、感动。 在他的手中,雕塑成为历史的记录和延续,展现了艺术家思想的强大力量。 代表雕塑作品有《云雪》、《红星照耀中华》、《阳光下的毛泽东》、《我们走在大路上》等。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现代文学馆、国家博物馆、国际奥委会等。曾获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特等奖、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展优秀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英国肖像雕塑年展费。 李向群在创作艺术的同时,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 为中国雕塑力量的延续做出了贡献。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李向群提出了《保护老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文化区》等多项提案,并多次呼吁为798艺术公园的保护和发展做出贡献。 他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并提出建议,参与国礼的制作和设计,并向教育机构捐赠雕塑。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将拍卖所得全部捐赠给慈善组织。
从李向群的代表作品中,如果我们仔细欣赏,我们就不难理解他话中的含义。 他没有复制或叠加历史,他在面对现在,“我拍《故宫》就是为了探讨一个问题。故宫是什么?故宫是什么?故宫是过去,是遗产。”故宫在我们心里,在场,正在发生,它和权力是同一个道理。而我在做《红星照耀中华》时,我考虑的更多的不是一个伟大的领袖,而是一个形象。这体现了所有普通人的共同特征。”
李向群少年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在大学接受的传统教育深受俄罗斯革命现实主义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许多革命写实雕塑作品成为我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学习资料。 我们正在努力研究解剖学,把物体复制得惟妙惟肖。
李向群少年时期
大学时,我先进入油画系,后又转入雕塑系。 雕塑系的老师认为我对空间和三维艺术媒介更感兴趣,就把我转到了那里。 雕塑是一种占据空间的艺术,具有平面艺术无法替代的感染力和特点。 雕塑的工作方式对人来说是一种双重考验,既是体力劳动又是脑力劳动。 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能够更好激发潜力的工作方法。
李向群,哈尔滨人,自幼就有艺术天赋。 少年宫的绘画生中,他画得最好。 他的同学经常请他帮助他们画画。 李向群每幅画收取10张纸的费用,以节省家里画纸的钱。 文革时期,上学无非是劳动和革命。 他逃课到松花江边写生。 他画了松花江水的变化,早晨呈红色,白天呈蓝色,晚上呈金黄色。 这些画非常鲜艳,常常吸引人们围观。 当时,李向群的理想是到生产队当宣传员,或者到工厂工会当宣传员。
和《云与雪》
李向群工作室
李向群工作室
和《红星照耀中国》
山西省八路军纪念馆扩建工程创作群雕太行山
2009年
雕塑彰显城市“性格”——李向群谈城市雕塑的意义和重要性
记者:在一些旅游景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雕塑。 一件好的城市雕塑从最初的设计到成型、完成,并得到观众或游客的认可,要经历多少个过程?
李向群:雕塑是旅游目的地景观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人们将雕塑这一富有感染力、内涵丰富、深受大众喜爱的表现形式运用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例如,泰山碑刻、洛阳龙门石窟、西安秦始皇兵马俑等一大批雕塑作品,注入了历史、文化、美学的元素,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景点。吸引人们前来参观。 近年来建设的北京国际雕塑公园、长春世界雕塑公园、上海月湖雕塑公园等主题雕塑公园也吸引了众多游客。
城市雕塑应该像建设大型公共设施一样受到重视,比如大剧院、博物馆等,这些设施不可能在一两天内完成其使命。 它们的影响将持续数十年甚至数百年。 因此,此类项目应多论证、多研究、多建设。
无论是西方还是其他亚洲国家,他们对于雕塑项目的完成都非常谨慎。 大型城市雕塑的建设周期往往相当长。 这是城市雕塑建设的内在规律。 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等城市雕塑都不是三五个月就能完工的。 它们是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才完成的。 一个项目需要经过仔细的考虑、研究和论证,然后提名和评审艺术家,提出艺术家的创作计划,最后给艺术家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作品。 例如,拉什莫尔国家纪念碑花了14年。 作者博格勒姆在完成前夕去世,他的儿子完成了雕塑。
记者:当今世界上许多城市和旅游目的地都有自己的标志性雕塑。 但有些雕塑缺乏特色和地域特色。 你觉得这怎么样? 您认为旅游与雕塑如何更好地融合?
李向群:当今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有自己标志性的城市雕塑,但也有很多城市没有。 特别是对于中国城市来说,城市雕塑在改革开放之后才经历了井喷式的发展。 许多作品还很年轻。 很难说中国城市有自己的城市名片。 城市没有特色。 他们缺乏的是地域特色。 从南到北,没有特别强烈的地方特色和地域感。 大、中、小城市都一样。 如果你降落在某个城市,你就无法知道它在哪里。
城市雕塑的雕塑主体应与周围环境及所在城市的文化背景有关的因素相协调。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空间关系。 城市雕塑不仅为城市景观增光添彩,更赋予人们积极的希望和追求。
旅游目的地建设中雕塑的投入相对较少,但其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容小觑。 一座好的雕塑不仅赏心悦目,而且能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 甚至可以上升代表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 当人们看到美人鱼铜像时,就会想到丹麦; 当他们看到自由女神像时,他们会想到纽约; 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想到北京; 看到五月的风,就想到青岛的五四广场。 这些经典雕塑不仅是这座城市的瑰宝,也是历来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一道风景线。 这些成功、优秀的城市雕塑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明和人类不断进步的精神。
但如今,旅游目的地相当同质化。 如何与其他旅游目的地区分开来? 你不妨尝试制作一些高品质的雕塑。 建设什么一定要根据城市的文化定位进行创意; 建在哪里、建多大,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旅游目的地的雕塑也要规划,包括整个城市的景观,高度,交错,密集,都要考虑到。 不能只考虑架构而不考虑环境。
记者:真正的精品城市雕塑应该是什么样子? 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的城市雕塑比较好呢?
李向群:世界上城市雕塑发展较好的国家,普遍将城市雕塑建设植根于本国文化的沃土,在机制上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美国非常重视利用城市雕塑来传播主流社会价值观。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美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完成了拉什莫尔国家纪念碑、林肯雕像等大型城市雕塑,为提升美国文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凝聚力、号召力、文化软实力。 艺术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法国的城市雕塑较多,有的体现历史,有的富有审美,可以在花园和街道上展示,如马约尔雕塑、布德尔雕塑、罗丹雕塑等,给人以美好的体验和反思。 法国能够几个世纪以来在雕塑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离不开政府对艺术家的一贯支持和保护,以及全社会对雕塑家的尊重。 充足的政府订单使雕塑家能够无忧无虑地全身心投入创作,从而创作出《凯旋门浮雕马赛曲》等长久以来震撼观众心灵的不朽杰作。 只有雕塑家的话语权得到尊重,经济独立得到维护,他才能坚守艺术责任,潜心钻研,成就永恒的作品。
城市雕塑要忠实反映所在城市的文化,并加以提炼和升华。 丹麦海的女儿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与其位于哥本哈根的海滩——安徒生笔下的童话环境密不可分。 他们经过长期的论证和规划,注重雕塑与环境的联系,比如这个位置应该放什么,那个位置应该放什么; 在圆形或方形的正方形中,圆形和方形应该放置什么样的艺术品? 应该放置什么样的艺术作品; 为什么这个作品要放在这个地方而不是那个地方,这些点应该放什么等等,这些都要经过规划部门的论证,包括历史、文化、艺术等,专家们齐聚一堂讨论并最终提出自己的意见。 然而,中国的一些城市热衷于布置西欧巴洛克风格的肖像和马车,这与所在城市的文化毫无联系,基本上破坏了城市原有的文化形象。
记者:雕塑如何运用到旅游中? 有哪些相关产业链? 您对延伸雕塑产业链有什么建议?
李向群:雕塑在旅游中的应用需要相关产业链的支持,比如开发旅游纪念品,加深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从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影响力。 可以开发雕塑摆件或挂饰等相关产品,让游客带回家,不仅有纪念意义,还能增长知识。 而且,旅游目的地的标志将永久保留在雕塑上,这也是一种潜在的广告效果。
雕塑作品欣赏
乔治·索罗斯
铸铜
52×20厘米
2010年
莫伟
铜着色
31厘米×32厘米
2011年
路
玻璃纤维着色
293X48X185厘米
2013年
作品中的野兽是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和鸟类的结合体。 兽身上有一个骑士,这个骑士正在统领一头行走的兽。 当控制一个行为时,手中的缰绳就是一种限制。 每个人都有心理,每个人都有很多欲望。 如果没有这样的限制,欲望就会不断膨胀; 有了限制,这种不断缩小的欲望和想要达到的目标可能会更加精确和准确。
这种控制是灵活的。 柔软的缰绳并不是让你按一定路线行走的枷锁。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人类社会。 上面的骑士形象限制了行为,但它仍然是一个矩阵,不断地倍增和变化。
云和雪
铜着色
90×80×140厘米
2006-2008
云和雪的头像
白铜
43×37.5×21厘米
2006年
云和雪
白铜
300×120×180厘米
2012年
这件作品实际上表现了人类的一种失重状态。 我用芭蕾舞中人物的姿势来表现它。 这是一种呼应我之前的作品《椅子》的运动,因为《椅子》表达的是静态。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努力寻找平衡。 掌握平衡极其重要,也是一种生活状态。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跌倒的时候。 就看你是否跌倒得很惨,是否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站起来。
“云堆雪”相当于雪,这个是云。 其实体现的是一种人性,包括《行者》:都是在规则之内,用什么来打破这种规矩呢? 只要用人性来打破它。 这种东西属于人类的遗传。 下半部分是人性,上半部分是守法,就像政治制度一样。 《云与雪:云》即将落幕。 没有挣扎。 这种坠落是自然的坠落:闭着眼睛,很安静,没有任何挣扎。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轻松的跌倒,这样的跌倒是一个非常舒服的跌倒。 这也反映了人们在大自然中会遇到的不可抗拒的因素。 事实上,他们只是顺其自然。 沿着这条自然道路走下去,就没有阻力,没有对抗性的矛盾和革命。
《明慧》
玻纤材质
56×36×22厘米
2016年
我和明慧已经认识十五年了。 因为她的外貌与佛像有些相似,所以很多年前我就想过为她制作一尊雕像。 直到今年寒假,我才意识到这个多年来的想法。
沃克
白铜
500×200×200厘米
2012年
如果说慈禧还是一个可以有具体形象的符号,那么智者呢? 在我看来,哪里能有所谓标准的孔子雕像呢? 孔子是一种被历史记载下来、通过文字传承下来的思想和学说。 我的孔子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飘过,站在我们面前,面目看不清。 他漂亮的胡须是挂饰,一双修长的手漂亮地叠在一起。 雕像高两米,上大下小。 它穿的衣服只是一些经过加工的衣服图案。 无处不在的轻盈难以捉摸,随时可能消失。 它强化的是我们从多方面融入到孔子形象中的形象的不真实性。 或许,任何承载孔子的具体形象都注定是模糊的、肤浅的。 我试图成为《皇帝的新装》里那个话多的孩子。
作品最后,我在它前面加了一个小枕头,以表达不同的含义。 枕头仅在人们休息时使用。 对于人们来说,这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 他们对枕头有放松警惕的想法,总想靠在枕头上。 看到枕头感觉就像从沉睡中醒来,同时充满希望和失望。 让人感到茫然、无法辨别、奇妙又难以理解。 我把应该是个人的事情叫做私欲,就是我把个人的私欲表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评论。
我原本以为这位孔子般的行者应该是颇有规律的,但枕头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规律。 我所做的工作更多的是提出一个问题来引发人们的思考。 它不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每个人面对这个作品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答案。
康文
白铜
28×26×49厘米
2012年
《康文》是我去年九月康文去美国留学之前制作的。 近年来,我们父子俩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虽然当时我们正忙着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但对于康文来说,再忙也要抽出时间。 。
父爱并不容易表达。 这种感觉更多的是埋在心里,温柔而深沉。 康文平时是一个不太爱说话,内心想法很多的孩子。 《康文》似乎表现的是康文安静时低着头不说话,但实际上他是在思考。 蓬松的头发下是一张精致精致的脸。
和我所有的作品一样,我更多想表达的是人性。 创作作品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创作之前需要花很长时间思考如何创作。 每次为我最亲爱的人制作雕像时,我都会感到很大的压力。 有这么多的感受,我该如何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它们呢? 后来我想,我的创作不需要太多的限制。 最真实、最自然的才是最好的。
倪瓒元代四大世家之一
白铜
68X22X27厘米
2013年
元四家黄公望
白铜
68X22X27厘米
2013年
作品《黄公望》表现了黄公望的绘画状态,但他用的不再是笔,而是他的思想。 这两件作品被刻意做成寿山石的样子,这其实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是中国文人的象征。
文化对创作的影响是微妙的。 作品的材质、表现形式和语言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个概念。 观念通过手段表达出来,最终才能形成完整的作品。
大紫禁城
综合材料
200平方米(展示面积)
2007-2012
这是一种对建筑空间进行成像的行为。 当然,这里有一个比建筑物的物理空间更大的空间。 它实际上是在为一个文化空间创造一个形象。 整套作品布局较大,面积达200多平方米。 作品是一个整体,被切割成25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只有太和殿没有被中间切断,是完整的。 其他殿堂,有的中间劈开,有的分开,瓦盖去掉,有梁柱,有内部空间。 我用雕塑现实主义来完成它的肖像。 它也是一个活体,有些是弯曲的,不是完全水平和垂直的,而且都是白铜制成的。 底座由拉丝不锈钢制成,非常平坦,就像一面镜子。 上面有刻度坐标,非常精致。 相比之下,雕塑本身就显得非常颓废。 还有不锈钢管制成的脚手架。 不锈钢和白铜,灰色和白色,颜色会特别漂亮。 人们一看就会想,这是在建还是在拆迁?
我第一次去故宫是在我读大学三年级的时候。 我妈妈在北京医院读书,她让我去看看。 我12月来北京。 以前觉得很神秘的事情,接触到之后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 这种水平延伸让你感觉就像躺在地上一样。 这与后来去欧洲的教堂是完全不同的心理体验。 教堂让你上升,故宫让你下降。 你只觉得之前看到的画面是那么的冷漠,远比我想象的有压力。
可以说,故宫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具体的物质文化,一种遗产。 它有太多的话要说。 希望看到的人,在忘记说话的时候,能感受到内心的感动。
山地表演
铸铜
23厘米×17厘米
2006年
该作品以清华美术学院的模型为蓝本。 很简单,而真实的感受就显得尤为可贵。 因此,在塑造她的形象时,我尽量剔除不必要的、繁琐的人物描述,以突出她的个性。 最终的观看点将在角色的脸上。 虽然没有任何表情,但角色的性格却展露无遗。
东坡
白铜
131x78x200厘米
2014年
林语堂先生曾盛赞苏东坡:世间不可缺少苏东坡这样的人。 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一个道德家、一个佛教徒、一个酿酒师、一个美食家……虽然他是一个几千年前的人,但你会感觉他从未离开过。
苏东坡是一个人,苏东坡和故宫一样,是中国的文化和符号,一个符号。 他的精神:谦卑、爱心、乐观、豁达、勇气、坚持一直影响着我们。 永恒的他平静地矗立在我们心中。
吴冠中
白铜
长48.5×20厘米
2011年
红星照耀中国
铸铜
190×80厘米
2005年
我们走在路上
铸铜
50×46×115厘米
2008年
我在创作这个作品的时候,主要考虑了三个主题的概念:元素、符号、价值。 这里的毛泽东应该是一个脱离了符号的人,具有与人同样的平等和尊严。 这是一个人,他是一个普通人,但他的名字叫毛泽东。 名字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符号,赋予一个人巨大的光彩。 ”
元四家王孟
白铜
61x24x26厘米
2015年
结尾
-结束-
图书购买微信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