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吃了儿子的那个东西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电影尺度倒退20年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先替老盆友说一句,这篇没收任何人的钱,纯粹因为看完内心感慨。
2、有请职业、心境和马寅波突然共情的@钱德勒。
3、在单为一人而开的考场里,16岁少年韩寒凭借一篇奇文《杯中窥人》博得满堂彩,他写人生(性)是一个投入水中的纸团,慢慢吸收水分,有过挣扎,有过上浮,但最终还是吸饱了,向下沉落,直至沉入杯底,再无舒展的机会。
4、南宋《三字经》有“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人刚出生好比这团干布,可以严谨地律己;接触社会这水,哪怕是清水,也会不由自主如含羞草叶,本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渐渐被浸润透。思想便向列子靠近。
5、最后,韩寒在1999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里声名鹊起,从此走上天才作家的道路……
6、后面的故事大家估计都有耳闻,扒拉一下互联网也能看到有他成名作《三重门》的争议。
7、之所以会聊到这桩文坛捕风捉影的八卦,是因为今天要聊的新片,《二手杰作》。
8、韩少早就封笔不写玩赛车,还拍了五部电影(《飞驰人生2》待映),怎么说也是电影圈中人。
9、监制宁浩、新人导演王子昭就这么不给面子,直接玩梗啊?
10、新片刷完,我大胆猜测韩少不但不会介意,搞不好还会被电影故事感动得稀里哗啦。
11、表面上看它要创飞严肃文学与网络文学交手并败北的文化现象,顺便嘲讽热搜的游戏规则、网暴等时代症候。
12、但主线,却铺开一个父亲,一个老派知识分子如何在痛苦中涅槃,在死寂中和解。
13、于和伟饰演的马寅波,中年失意,投稿半生,归来仍是新人。
14、没了《坚如磐石》黎志田的阴沉,把曹操的狷狂和刘备的憋屈集于一身,丝滑切换,看得过瘾。
15、某种程度,曹操、刘备又何尝不是中国中年男人两幅戏剧化面相。
16、(回看英文标题,World’sGreatestDad,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百感交集,不好意思自爆,看片时有两处还偷偷抹了点眼泪,入戏了。)
17、也不怪我联想,监制和导演影射韩寒陈芝麻烂谷子传闻,因为故事太过于神似。
18、电影改编自一部好莱坞喜剧,已故喜剧巨匠罗宾.威廉姆斯2009年的同名电影《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
19、某一重点高中,有一对废柴父子,父亲马寅波是语文老师,渴望成为文史留名的畅销作家,多年笔耕不辍,却被出版社当废纸屡次退还。
20、他的儿子马墨(郭麒麟饰)被他拖关系进了学校,可是呢,浑浑噩噩,连读两次高一,一度还被老师怀疑是不是轻度智障。
21、马墨没心思学习,唯一的乐趣就是蹲班花,拿手机偷拍:
22、在这里还真的埋了一个韩寒梗,被发现后,班花揶揄他:喜欢就会放肆,但爱是克制。
23、这傻小子恍然大悟误,你是说要我爱你吗?
24、金句第一版出现在韩寒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又有变体出现在《四海》主题MV
25、于是马墨变本加厉,爬女生宿舍,隔窗偷拍班花穿睡衣抹指甲油,一个激动就摔下来,后脑勺着地成植物人……
26、原版更重口味,这个“好大儿”是看《花花公子》自渎中飞升的,并且再也没有醒来过。
27、国产版尺度变小,不过电影里还是出现了境外杂志,虽然不是他的。
28、反正,儿子倒下了,一时半会醒不过来,学校面对舆情危机总要给说法吧。
29、差一点,马墨就要被定性为“臭流氓”,情急之下,马寅波给出“自杀”的版本。
30、就像王国维、老舍,身怀不被俗世所容的高洁、纯粹,猛兽独行,哪怕为理想血肉模糊。
31、马墨的遗书还有遗作被放到了互联网,具体而言就是豆瓣组,一下子爆了。
32、势利眼的出版社闻风而动,找到马寅波,希望能够授权出版,名字想好了,就是《少年的你去哪了》。
33、出版社老编辑说,这有点薄啊,怕是撑不起一本啊。
34、老板说,现代文学现代文学,字大行稀,句号也可以是一行啊。
35、哈哈,感觉又有不少真实的作者和作品被内涵了。
36、马寅波看不下去,说我回家再扒拉扒拉,马墨一直写,三岁就能背诗歌,四岁著文,肯定还有。
37、答案呼之欲出,儿子“死”了,父亲代子出书,书稿其实都是自己被出版社退回的“废纸”。
38、于是,一个生死扣诞生了。
39、儿子“死”了。
40、才华却让他活在疯狂的粉丝心中,代表着理想主义在流量时代的潋滟浮光。
41、也成功打捞起,早就“死”在日常庸碌里的父亲。
42、被领导、学生、老丈人甚至老婆瞧不上,蓝色小药丸也没法复活他的武器。
43、上演了一出老爹代发少儿狂。
44、马墨的浑噩、荒唐被一笔勾销,被学校(包括曾经的班花)、网友当神崇拜。
45、马寅波的平庸、窝囊也被忽略不计,一百万销量让他可以带着儿子的名字登上年度人物领奖台上,徐峥、宁浩亲自颁奖。
46、本来故事讲到这,还是很标准的改编戏剧,好笑是好笑,套路味还是重。
47、最颠覆的来了,颁奖礼现场的连线环节里,班花像王子吻白雪公主,马墨居然醒了!
48、这个天才少年的弥天大谎怎么圆呢?
49、p.s.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还没看的请谨慎下滑
50、当然是文坛父子兵“撕”起来了。
51、当儿子的,决定“封笔”。这笔啥时候开过啊?
52、当老子的,决定要尬赢儿子,拿出半辈子积蓄出书,书名《归来仍是少年》,结果凄风苦雨的发布会无人问津。
53、韩寒那一年看到的水杯,里面的纸团,就是马寅波的一生。
54、他真的热爱写作,在码字时,他把键盘敲得飞,男子气概肆意飞扬。
55、妻子潘东妮(倪虹洁饰)吐槽他为面子而活,一句话点破他生理和心理的困境。
56、儿子马墨是他拿不出手又不得不拿出手的面子,虚荣心里裹挟着壮志未酬的悲怆,这些情绪又被套在父爱里。
57、可能他也分不清,到底是爱自己还是爱儿子。
58、曾经带儿子做智商测试,碍于面子抢先一步自己代测,其实妻子偷偷又测了一遍,结果是儿子比父亲聪明,妻子一度埋了离婚的怨念;为了让自己的“归来”成为畅销榜单冠军,不惜违规刷水军……
59、他越想证明自己,动作就越变形,离那个恃才傲物、有风骨的“我”就越远,反而越市侩油腻。
60、演员于和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变形记”的全过程。
61、第一场让我有些眼湿的戏,是被警察以破坏市场秩序抓现行后,恼羞成怒的马寅波,像末路疯汉开着小皮卡冲进学校,拉着马墨,逼儿子否认出书。
62、结果,却被他曾经亲口撒下的谎打脸。
63、他百口莫辩,学生群起嘲讽,斯文扫地。
64、这一刻,我想到了《霸王别姬》。
65、被围攻倒算的“虞姬”,是戏霸,戏疯子。
66、这一刻,在没有了文人所谓的尊严之后,马寅波珍视的师长身份,也荡然无存。
67、他跑到出版社的楼顶,他是要真跳啊。
68、无意中撞见一个被出版社消费的玛丽苏系女作家,因为陪酒女的身份而不堪网暴要跳楼。
69、为人师表是本能,他又死命拦住,摁住姑娘,让她坐下来。
70、这一次,我就不吐槽“好为人师”了。
71、他对姑娘说,也对自己说,人为谁而活,为身份而活苦不堪言,一定要学会跟自己和解。
72、这堂课过后,他能跟自己和解吗?
73、我反而觉得,但凡电影拍到这儿,后面马寅波哪怕还活着,他也是“死”的。
74、故事讲到这,已经是无可奈何的圆满。
75、就像余华所说,只要能发表,我可以从头到尾都给你改光明了。
76、结尾字幕里兢兢业业上课,依然笔耕不辍的马老师,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可能吗?
77、倒是马墨,又读了一次高一,再读两年最终凭借“偷拍”的积累考入电影学院导演系,是导演无伤大雅的自嘲。
78、说《二手杰作》是多么牛掰的喜剧电影,倒也不必。
79、这是一部站在很多畅销、经典喜剧作品肩膀上的淘气鬼。
80、它的好,是吐槽犀利、态度松弛,否则也不会让人那么快秒懂文坛秘事,以及看破不说破的榜单真相。
81、演员于和伟凭借极强的信念感,可能演了一个他之前并未接触过的角色,复合父亲、失意者以及酸文人等诸多人格,夸张的表情动作又不能让人觉得油腻倒胃口,这里的分寸确实难拿捏。
82、为此,于和伟大概是发明了偏分头的演法,如何让它有情绪,激动、尴尬、痛苦、决绝……
83、电影在他的演绎下,从“父子主题”悄悄地滑入“中年危机”命题,并且精准地锁定了,码字男人这个族群。
84、所以,我大概因此有些共鸣吧,惭愧惭愧。
85、电影的缺点不是没有,于和伟太强就衬得演儿子的太傻,太工具人。
86、整个故事对于出版业的表现当然也有些悬浮,想当然……
87、如果真让韩少、安妮宝贝甚至马伯庸等人看了,那还不得摇头。
88、总之,“二手杰作”的片名太讽刺,像极了当下的一则寓言。
89、一手的情感无所安处,薄脆如纸。
90、二手的只要脸皮够厚、腰杆挺直,说不定也能杀出一条血路。
91、杀着杀着,兴许还真渗出了点真东西。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吃了儿子的那个东西和电影尺度倒退20年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