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消息,3月27日,“人文主题——具象表现绘画雕塑作品展”将在光大美术馆举办。 亚当斯、阿里卡、培根等大师的近百部作品。 策展人蒋亮介绍,“这不是一个传统的肖像展,也不仅仅是一个以人为主题的绘画和雕塑展,因为它特别呈现了由面孔、身体和人群组成的人的‘存在’,旨在在技术图像中创造新的图像。在这个时代,我们探索一种艺术‘主题’的构成和揭示方法。”
展览海报
展会信息
展览名称:“人的主题——具体表现绘画雕塑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1年3月27日-8月15日
展览地址:中国杭州光大美术馆(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湖育路18号)
艺术总监:司徒李
策展人:蒋亮、王乐奇
主办单位:光大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哲学与文化创新研究院
关于艺术家
德朗
德兰(Andre Derain,1880-1954)于1905年与马蒂斯共同创立野兽派。1907年至1910年,他参加了立体派运动。 1912年至1914年间,他对色彩和形式的热情得到了克制,获得了精神内涵和神秘诗意的深刻表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朗作为现代艺术运动的大师,开始质疑现代艺术。 他这一时期的人物画和静物画表现出了他所说的“必须深入到事物的生活中”。 他放弃了表现主义的主观表达,致力于物体的相互依存和交织。
德朗声称很欣赏这位中国哲学家的“有声有色”。 他说:“现实主义已经结束,而绘画才刚刚开始”。 所谓刚刚开始的绘画,就是直观对象的多样性和可能性的“所有经验和知识经过血肉过滤后的整体投射”。 德隆称之为“整体表现”。
阿布迪亚夫人肖像,安德烈·德朗,布面油画,116×89厘米,1934-1937年
《戴草帽的吉普赛人》,布面油画,安德烈·德朗,50.3×55.4厘米,1930年
《年轻女子肖像》,安德烈·德兰,布面油画,面板,33.9×26.5厘米,1945-1950年
《长发女子半身像》,安德烈·德朗,青铜雕塑,38.5×19×12厘米,1938-1950年
贾科梅蒂
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1901-1966)出生于瑞士的一个画家家庭。 1922年定居巴黎。早期受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影响,1930年参加超现实主义运动,1935年离开超现实主义,回到画室开始眼前写生。
他认为传统雕塑创造的是一个虚拟人物,相当于真人的原型,并认为这种吉祥可能等于真实本身; 其实这不是愿景,而只是理解和观念。 在他看来,真理总是隐藏在存在与虚无之间; 对有限事物真理的绝对追求是无限的。 因此,寻找真理并不是要精确,而是要试图理解所看到的事物,并描述所看到的事物的本来面目。 他曾经惊叹于对有限事物的无尽追求:“冒险,伟大的冒险,在于每天看到一些未知的事物从同一张脸(或一个杯子,一个苹果)中出现,这比所有的世界旅行都更好。”太棒了。”
《斗篷中的迭戈》,阿尔贝托·贾科梅蒂,青铜雕塑,38.1×34.5×22.3厘米,创作于1954年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站在立方体底座上的裸体青铜雕塑,42.6×10.8×10.5厘米,1953年
《沉睡的人》,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纸本钢笔,27×20.9厘米
巴尔蒂斯
巴尔蒂斯(Balthus,l908-2001)出生于巴黎的一个波兰贵族家庭。 他没有受过正规的艺术教育,但很早就表现出了自己的艺术天赋。 12岁时,在瑞克的帮助下,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图画书。 1933年,他完成了作品《街》,开始发展出轮廓清晰、色彩平淡的风格。 1934年,他在皮埃尔画廊举办了首次个展。 自1961年起,他担任罗马法国美术学院院长。
巴尔蒂斯对现代艺术强调自我表达的倾向感到不满,主张艺术家必须是服务自然的工匠,“创作出能够传达物神、表达现实之美的绘画”。 他对中国和中国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东方艺术对他的巨大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可见一斑。
《少女与金鱼》,巴尔蒂斯,布面油画,60.3×62.8厘米,1948年
法式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1909-1992)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 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早期作品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他经常以畸形的形象或病态的人物为题材,描绘一些令人厌恶的形象。 扭曲、变形和模糊的肖像使他成为战后时期最具争议的画家之一。
培根作品中的形象并不是对现实事物的简单复制,而是向人们展示了命运的真实面目。 他将自己的作品描述为“尝试将某种情感形象化”。 他喜欢表现孤独和痛苦的主题。 他画的肖像在银幕上变成了令人不舒服的恐怖。 正是这种敢于直视内心情感并毫不犹豫地将其表达在画面中的态度,引起了广泛关注,震惊了当时的画坛。
威廉·布莱克、弗朗西斯·培根的模压脸,石版画,80×60厘米,创作于1955年,印刷于1991年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1908-2004)出生于法国塞纳-马恩省。 摄影界称他为“摄影之父”、“快照之神”。 他的摄影风格注定了他要四处奔走,寻找真实。 就像最好的猎人一样,他总是在适当的时间等待在那里,等待一些历史事件的发生,于是他在“决定性的时刻”闯入,拍摄到最有意义的历史影像。
除了摄影之外,布列松还画素描。 他选择一支铅笔,画下颤抖的线条,颤抖着拷问他所看到的世界。 而这些台词就在“决定性时刻”暂停的前后震动,直到新的真相被揭开。
《斜倚的女人肖像》,亨利·卡地亚·布列松,石版画,38×28厘米
贾科梅蒂过街,亨利·卡地亚·布列松,摄影,27.8×18.5cm,1961年
工作中的贾科梅蒂,亨利·卡地亚,布列松,摄影,27.8×18.5cm
雷蒙德·马森
雷蒙德·梅森(Raymond Mason,1922-2010)早年从事抽象雕塑工作。 26岁遇见贾科梅蒂后,他开始追随贾科梅蒂的脚步转向现实主义,逐渐开辟了自己的艺术道路。
雷蒙德·马森从空间的距离出发,在多个维度上合成了一种难以理解的视觉逻辑,并预测了观看者面对作品的任何角度和位移,将形状和颜色、光和影最大化。 极限的拓展在视觉的碰撞与融合中达到了主体交互需求的共鸣。 多维画面在空间中的定位为雷蒙德·马森赢得了“三维空间画家”的美誉。
《坠落的人》,雷蒙德·马森,青铜雕塑,19.5×39.6×15cm,1963年
《路人研究》,雷蒙德·马森,纸本水彩,50x34厘米,1960年
《葡萄采摘者》,雷蒙德·马森,树脂雕塑,280.7×302.3×189.9cm,1982年
阿维格多·阿里卡
阿维格多·阿里哈(Avigdor Arikha,1929-2010)早年以抽象艺术闻名。 1965年,当他取得巨大成功时,他毅然放弃一切,重新开始。 他开始反思抽象艺术,认识到绘画的本质不是记忆和解构,而是观察。
他的绘画题材来自于他的日常生活,以纯粹视觉的方式质疑对现实的感知,让意识指向目光所在的地方,从一个特定的点开始向外扩散,然后扩散到周围。 这种绘画方式决定了他的绘画必须一次性完成。
阿尔巴,阿维格多·阿里卡,布面油画,116×74厘米,1977年
背面自画像,阿维格多·阿里卡,布面油画,65×54厘米,1981年
盖伊·罗斯柴尔德肖像,阿维格多·阿里卡,布面油画,36×46厘米,1990年
红裙自画像,阿维格多·阿里卡,纸本色粉,31×19.8厘米,2000年
森山保田
基于对现代艺术的反思,萨姆·萨夫兰(Sam Szafran,1934-2019)在20世纪60年代放弃了抽象艺术,重新选择了具象绘画。 他用简单而直接的视觉来描绘周围的人和事,并用一生孜孜不倦地反复追问同一主题,这已成为他艺术创作的主要特征。
山形森不仅创造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也创造了一种新的视觉方式。 他消解了人类中心主义造成的焦点透视错觉,也摆脱了现代绘画的“平面空间”与视觉观看分离的假设,选择了极其特殊的情境。 让·克莱尔称其为绘画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
安东尼奥,山形森,石版画,75×57cm,1967年
诗人让·皮亚杰(Jean Piaget),森·山博卡(Sen Yamaboka),石版画,67×51厘米,1970年
商品
多米尼克·古瑟兹(Dominique Gutherz,1946-),出生于蒙彼利埃。 1975年至1977年获得罗马法国美术学院奖学金。 1977年至1996年,他在巴黎佩罗画廊定期举办展览。 1979年,在蒙彼利埃法布尔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 同年,他获得了保罗·路易斯·韦勒绘画奖。 1982年在巴塞罗那法国文化中心举办个人画展。 1981年至1982年,他参加了巴黎蓬皮杜中心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的“Dessin d'express Figurative”(Dessin d'express Figurative)。 自1982年起,他在尼姆美术学院任教。 1989年参加贝加尔湖博物馆代表性绘画展《Sur le vif》。
《穿紫色裙子的卡特琳》,多米尼克·古兹,纸本水彩,64x49 厘米,2001 年
莱里斯
让·莱里斯(Jean Leyris,1939-),出生于英国,在巴黎生活和工作。 1979年至今,曾在法国兰斯Bellefonbesla香槟画廊、巴黎Jeansin画廊、Perrault画廊、普罗旺斯Ridge画廊、Becard博物馆、Apt Culture House、Meudon)艺术博物馆工作和历史,瑞士的“Arzo Studio”画廊,以及法兰克福和伦敦的展览。 1998年在巴黎学院旧书堆画廊举办个人画展。
半裸的日本女人,Jean Leiris,青铜雕塑,56×26.5×21cm,2002年
埃哈迪
约瑟夫·艾哈迪(Joseph Erhardy,1928-)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韦尔奇。 1949年,他离开美国前往意大利学习古典雕塑。 1952年定居巴黎。
经过一段时间的抽象艺术之后,他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转向具象艺术。 曾在美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英国、奥地利等地举办和参加过50余场个展和群展。
发型约瑟夫·埃哈迪,青铜雕塑,61.5×36×40,1993
一般理解的艺术主题是指以下三个层次:一是艺术家创作的对象和内容,如风景、人物、花卉或《拉奥孔》、《加冕》等;二是艺术家创作的对象和内容。 第二,是艺术家在创作中探索一些绘画元素,比如印象派的光与色、色彩、空间等; 第三个层次是指艺术家所追求的审美境界和情趣,如崇高、雍容、自然、优雅等。法语中“主体”一词的sujet既是主体,又是主体,所以这表明,除了以上三个层次的认识,也指画家内在主体性的觉醒。 它是在没有主观性的纯粹直觉中对物体的实现的融合和综合,是多个感官层次所体现的境界。 它是艺术家与世界内在和外在的联系,是绘画完整性和丰满性的表达路径。 同时,伴随着通过事物的外在性格唤醒艺术家内在性格,画家的主体性显露出来,画家的气质和生命自然地呈现出来,成为作品的有形本体。 因此,它是一种可见与不可见之间的转换方式,是艺术真实发生的结晶。
曾几何时,在艺术史上,人物画和雕塑作为题材的发展逻辑始终与形而上的模仿体系紧密相连。 由于模仿理论,西方绘画建立了以“写实”和“再现”为特征的自然主义绘画方法。 尽管这种方法不断被推翻和重建,但模仿的理念和艺术模仿的行为却没有改变。 因此,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中叶的近五百年时间里,整个西方人物画的主体都是写实的。 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努力为观众提供一个他们认为理所当然但并不真实的世界的最接近的幻象。 他们建立的基于透视学和解剖学的造型艺术表现体系构成了西方艺术的基本面貌。 他们与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家一起,将“复制”的艺术发展到了极致。 加之人物再现在现实中注重“主题至上”的艺术社会功能,导致其进一步偏离自身的艺术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元对应论的表象模仿理论体系中,真实的再现对象传统上是指外在的客观事物,但在现代,它指的是主观情感、超现实世界、抽象法则观念或观念。 正是这种制度,成为艺术史上人物题材艺术创作从传统到当代艺术从辉煌走向困境的根本原因。 特别是随着摄影术的发明和艺术形式的变革,一些人物艺术家虽然后来崭露头角,但普遍已经衰落。
人物题材创作如何重新出发? 本次展览的画家之一德朗表示:“现实主义已经结束,绘画才刚刚开始。” 当然,德朗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去寻找立体主义、野兽派或者其他在写实主义之外表达抽象概念的绘画流派。 他的意思是,只有跳出模仿的旧的真理观体系,绘画才能有新的开始,因为旧的体系已经陷入了危机和困难。 于是,“人物画如何重构艺术价值?”的问题就出现了。 可以表述为:一种非形而上的审美“人性主题”的表达是如何进行的? 而这正是具象表现画家们所探索的,也是本次展览的目的。
当贾科梅蒂无数次凝视眼前的模特时,在擦除和重复的过程中,痕迹与痕迹中,一种超越模仿理论的绘画体验突兀地反映出来,颠覆了人们对肖像画的惯常认知。 这是真正的艺术“主题”的呈现,是对模仿表象的艺术认识论的突破和超越。 这不是对题材客观描述的“表面感觉”和“表面现象”,也不是艺术家纯粹主观的抽象表达。 这里的“主题”是艺术家在不断变化和生成的过程中融入客体,并超越图像、肖像、肖像。 它是一个超级确定的现实——人类存在的现实。 这就是画家与物象的相互渗透,成为贯通内与外、外与内的通道。
这是塞尚一生所追求的,也是德兰所寻找的失落的法则和秘密。 这是一种新的完整状态,既感性又超感性。 在这里,“如果说过去的感觉是投射出来并指向对象的话,那么这里的感觉又使它回归到观察自身。它提出了个体的内在存在与客观的外在存在之间的真实关系”。 (司徒立宇)艺术的“主题”突破了各个层次的感觉,多个层次的感觉将运动组织在一起,包括它的产生、消逝、延续、中断、跳跃、返回、叠加、旋转、循环……这就是感觉的逻辑也是感觉的原始统一。 正如德勒兹所说,感觉根本没有面孔,它是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存在于现象学的世界中。 作为一种方法论,它是艺术家消除主体性的自我消失,是随客体进退的洋溢生命。
在贾科梅蒂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面孔的深渊和深度,看到了无法被客观化捕捉或拒绝被客观化捕捉的绝对“他者”的存在,唯一真实的“物体”; 在卡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身体与世界密不可分的原始共生关系,身体的呼吸与起伏揭示了世界的基本本质; 而在雷蒙德·马森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人群被抛入世界,在他们有意识地行动之前,世界就向他们敞开了,他们随之出现……
人体的“主题”使形象的本质直观地显现出来,它构成了人体形象的“本体”。 图像作为一种新境界的自由呈现,呈现出一种自由而完整的状态。 情感和气质更加错综复杂地盘旋在生命的根源,聚集在各种难以捉摸的感受的源头。 正是这种原始的力量,引领着艺术家不断逼近艺术的现实,在存在的境界中互相辉映,不断澎湃。 蒋亮(展览前言)
据悉,展览将于8月15日结束。
关于光大美术馆
光大美术馆是一家专注于收藏、研究、维护和展示具象和表现艺术的私立美术馆。 馆藏学术脉络为19世纪中叶塞尚至今的世界级艺术作品,包括保罗·塞尚、安德烈·德兰、阿尔贝托·贾科梅蒂、乔治·莫兰迪、阿维尼翁·杜·阿里卡、森·亚玛芳、司徒李等。 光大美术馆主张现象学的观看方式,主张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精神的对话。 作为国内首家拥有系统艺术品收藏和专业学术体系的民办美术馆,光大美术馆将始终坚持推动艺术发展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搭建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和优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