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万事如意,这是一句吉祥话,大家都明白它的意思。 人们用它的声音制作工艺品并互相赠送,这就是“如意”。 如意一般长一尺左右,一侧有一个上翘的如意头,中间有一个适合手握的把手。 “如意”多采用玉石、翡翠、珊瑚、玛瑙、象牙、红木等名贵材料制成,并镶嵌金、银、宝石等,精心制作。 因此它们通常相当昂贵。
木雕如意
如今的“如意”纯粹是一种装饰品,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但它的来历却很常见。 《彼氏类编》记载:“如意,古爪杖,或竹木,可削成人指爪,柄可长约三尺,或若背痒即出”。伸手就可以用来刮,刮,随心所欲。” 可见,“如意”的起源就是今天所谓的“老人乐”或“不请自来”,也用于抓痒。 因为背部痒的时候可以用它来帮助止痒,所以古人形象地称之为“如意”。
据说,到了魏晋时期,“如意”就受到了士大夫、贵族的青睐。 “如意”的功能主要是实用工具,但它不仅仅是用来挠痒痒的,人们还将如意握在手中作为自卫的武器。 它是地位、身份和权威的代表。 它也是会见朋友时表示谦让的物品,就像藏族人使用的哈达一样。
如意木制品
到了宋代,“如意”上出现的吉祥图案越来越多,工艺也越来越复杂,材质也越来越珍贵。 这一时期出现了用金、玉、水晶、珊瑚、玛瑙、沉香、骨角、奇竹等制成的“如意”。 并镶嵌珠宝,长度逐渐缩短。 如意头上所刻的图案,多以“如意”二字为吉祥图案。 有的“如意”头像被雕刻成两个柿子的形状。 “柿”与“事”同音,故称“万事如意”。 有的“如意”头上刻有五只蝙蝠绕着“长寿”二字飞翔。 “蝠”与“福”同音,称为“五福长寿”。 这时,“如意”就成了一种优雅的展示。
清代的“如意”一直被视为宫廷的贵重礼品。 其工艺水平已达到顶峰。 在清宫里,每逢新的重要节日,皇帝、妃嫔、大臣都会互相拜年“吉祥”。 外国使节来朝时,常常会收到皇帝的“良好祝愿”。
当今艺术品市场上“如意”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其材质和工艺。 软玉“如意”的价格自然是无法与翡翠相比的。